趙鈺可
(山東省壽光現(xiàn)代中學,山東 壽光 262703)
中國古建筑保護之我見
趙鈺可
(山東省壽光現(xiàn)代中學,山東 壽光 262703)
時代的車輪不斷滾滾向前,總會碾碎一些重要的東西,古建筑便是犧牲者之一。中國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建筑歷史,從商周時的祭壇神廟到明清園林的勾心斗角,其間的碧瓦朱甍、丹楹刻桷,無不向我們展現(xiàn)著民族的藝術。
古建筑;保護;重建;可適性再利用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一代匠人的心血,更是一個民族的文脈。古建筑不僅僅有外觀的古色古香,更蘊含著難以言傳的文化內(nèi)涵。無論是雄偉的宮殿,還是平民的斗室,無論是老北京的四合院兒,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天井,我們都能在其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和歷史的光芒。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歷史的光芒,現(xiàn)在卻一點點地消失,或化為灰燼,或被塵埃掩蓋。曾經(jīng)的瓊樓玉宇、萬頃琉璃,到如今卻只留下令人感嘆的斷壁殘垣,這無疑令人痛心。
暑假期間去南方旅游,慕名去游覽心儀已久的江南四大名樓??上У搅瞬胖?,現(xiàn)在的四大名樓全是新建的,甚至是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內(nèi)部還配有電梯。仰望著高大壯觀的仿古建筑,我不由得久久沉默了。人們常常感嘆,時代要更新,這些古建筑就留不住了??墒俏覅s想問,真的是因為時代的更新才要拆掉這些古建筑嗎?古建筑在這個時代的新面貌中就真的那么格格不入嗎?
一、從宏觀方面來說,是國情
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人們對于古建筑的熱情和關注度自然下降,于是出現(xiàn)了古建筑保護中最大最嚴重的一個障礙——無法可依。在我國,目前只有《文物保護法》和《名城條例》這兩部法律可以算是勉強與古建筑保護沾得上邊,而它們僅僅能保護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其余的一大部分古建筑,你看著再好,名氣再大,都可以因為各種原因被合法拆除。這也就造成了眾多古建筑保護志愿者們眼睜睜看著古老的建筑被一棟棟拆除而無力挽救。
二、從主觀方面看,是國人心中沒有對古建筑的保護意識
社會在發(fā)展,城市中的人們想住上新房子,但人多地少,所以就要拆除古建筑來蓋現(xiàn)代化的摩天大樓,這些行為其實就是人們心中的利欲在作怪。而在土地資源并不緊張的農(nóng)村地區(qū),破壞古建筑的元兇就成了無知與陋習。比起現(xiàn)在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們明知古建筑的價值而昧著良心拆除,那些無知的人因不懂古建筑的價值從而心安理得地破壞則更加令人痛心。
三、從客觀方面來看,是因為資金不足
這也是令人最無奈的地方,說到底古建筑的保護不力,其實就是資金的問題。例如,1997年蔭余堂西遷波士頓,僅僅這么一棟徽派建筑,搬遷它卻用了七年的時間,花費1.25億。當年那些古建筑修建時都是極其富貴的大戶斥巨資聘請頂級工匠精心建造的,而現(xiàn)在它們的主人或地方政府根本沒有維護它們的資金,這也是根本性的矛盾,是短期內(nèi)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如果不發(fā)展經(jīng)濟就沒有資金搞保護,可發(fā)展經(jīng)濟往往又會對古建筑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壞,這對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又延伸出了土地產(chǎn)權、技術障礙、文化短視等諸多問題。
當然,除了上述幾個方面,還有許多因素,導致了古建筑的滅亡,一個失誤的城市規(guī)劃,一次不大不小的火災,或者只是日復一日的朽爛,都可以讓本就脆弱的古建筑灰飛煙滅。所以說,古建筑的倒下,絕不僅僅是因為要適應時代的新面貌,它的背后還隱藏著無數(shù)推手,而我們保護古建筑的使命,也就愈發(fā)任重道遠。
提起保護,我首先想談一談古建筑重建的問題。雖然說重建行為在歷朝歷代都很普遍,比如杜甫的“浣花草堂”就經(jīng)歷了自宋朝以來十余次的重建才達到今天的規(guī)模??墒?,當我站在那軒敞的大殿中,卻再也無法感受到杜甫身居草廬、心憂天下的情懷與抱負了。更何況,現(xiàn)在的重建古建筑大都是為了商業(yè)旅游,甚至為了吸引游客,還會根據(jù)一部熱播的電視劇而硬造出一座樓來。在重建的過程,也是匆匆忙忙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完全不遵循古代疊梁架屋的形式。這不是在重建,而是在糟蹋古建筑的靈魂與尊嚴。反過來說,讓一些已經(jīng)被毀的古建筑保持原貌,有時卻是最好的選擇。就像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如果要修復得像沒被燒過一樣,不知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更會因為修復而失去了它作為歷史見證的價值。畢竟在一堆廢墟上游覽感嘆,也比在粗制濫造的假文物前拍照留念要更有意義。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yōu)槭裁匆Wo古建筑?當然不是為了制造景點或者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我認為,古建筑保護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意義:
一、對古建筑中蘊含精神的繼承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現(xiàn)在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大國多良匠,而古建筑是古代工匠心血與智慧的結(jié)晶,從磚石上鐫刻的工匠的名字上,我們能品讀出古人對建筑的責任心;從精雕細刻、拋光打磨的紋路上,我們能找尋出令人敬佩的耐心與技藝。我國正處在向高端化、精細化邁進的階段,古人身上工匠精神的傳承自是不可忽視,古建筑無疑為這種繼承提供了最為直觀的物質(zhì)載體。
另外,古建筑所形成的文化氛圍,對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當你在一個古鎮(zhèn)游覽時,你能明顯地感覺到生活在古城鎮(zhèn)里的人和生活在現(xiàn)代化大都市中的人有明顯的不同。生活在古城鎮(zhèn)里的人們平淡安逸,沒有大都市人身上的浮躁與物欲。我覺得這就是古建筑的力量,它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著人們的心靈,撫平人們心中的浮躁,排空人們心中的憂慮,讓你在歷史的月光下,認識到自身的渺小,感受到時間的力量。
二、對古建筑中傳統(tǒng)工法的繼承
一座樓閣,歷經(jīng)千年風雨而不倒,它不僅體現(xiàn)了歷史的滄桑,而且有著巨大的實用價值。在建筑的設計與構(gòu)造上,古人有著比現(xiàn)代人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更加成熟的工法。例如與比薩斜塔、埃菲爾鐵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的應縣木塔,木構(gòu)的五層高塔,通身沒用一根鐵釘,全靠卯榫結(jié)合,梁枋支撐,它曾遭受了十幾次五級以上的地震卻仍屹立不倒,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工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奇跡。還有,古建筑中體現(xiàn)的民族特色、中庸對稱的結(jié)構(gòu)、雍容大氣的造型,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也有不少的借鑒價值。
一、古建筑保護的大背景與大環(huán)境
首先,古建筑保護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自然是法律的缺失。建立健全完善靈活的古建筑保護制度,是迫在眉睫且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
其次,良好合理的城市規(guī)劃也必不可少。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法國巴黎在建設時,城市規(guī)劃者就將城區(qū)的中心向西推移了六千米,這樣既保護了舊城區(qū),又使其與新區(qū)聯(lián)系起來,帶給時尚的新區(qū)以古典的魅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樹立人們保護古建筑的意識,提高人民的文化覺悟,在社會形成愛護古建筑的良好風氣,那么古建筑的保護自然不是問題。
二、古建筑保護的法則與方法
修舊如舊,自然是古建筑保護的第一法則。既能保留古建筑的物質(zhì)本身,又能充分再現(xiàn)古建筑當年的氣勢與輝煌,這無疑是古建筑保護的最佳效果。但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所需的科技水平和財力投入都是十分巨大的,這些都需要系統(tǒng)地規(guī)劃,所以它只適用于名氣大歷史價值高的古建筑。例如我們對天安門城樓的修復,它的整體結(jié)構(gòu)全部翻新,但是從里到外沒有一點不是按照原來的城樓復制的,描金貼金,幾百平方米,與舊城樓一絲不差。不僅僅是天安門城樓,天安門附近的景物也要求與城樓氣韻相搭,人民大會堂便采用了飛檐式屋頂與天安門外圍景物進行視覺上的過渡。
古建筑保護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可適性再利用。顧名思義,可適性再利用,就是指對古建筑進行修整后再投入使用。例如北京城內(nèi)后海的一些皇家建筑就租給了一些名人居住或租給明星進行商用,這種做法讓古建筑再次鮮活起來,化腐朽為神奇。但在古建筑里加入現(xiàn)代化設備和線路,一定要妥善處理,不要破壞古建筑的結(jié)構(gòu)及外貌。
古建筑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風土人情,讓我們得以透視歷史的肌理、揭開歲月的面紗。它的莊嚴與靜穆、包容與和諧,既展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理想景象,又凝聚了民族精神文化、倫理道德的深刻內(nèi)涵。古建筑是無聲的詩,是立體的畫,需要我們用心傾聽和感受,也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去保護。要相信,古建筑并非遙不可及,當你試著去尊重它、了解它時,它那扇鑲嵌著金黃色銅釘?shù)拇箝T,就會緩緩地為你打開。
[1]劉乃濤.試論中國古建筑保護理念,2008(9).
[2]王洲,潘可馨.中國古建筑保護的發(fā)展與對策淺析,2011(7).
J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