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龍
新疆大學法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
大學生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預防對策
賀龍龍
新疆大學法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被譽為民族的脊梁和國家的希望,然而近年來,大學生犯罪呈日益嚴重的趨勢,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犯罪的現(xiàn)狀,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提出預防大學生犯罪的對策,以減少大學生犯罪。
大學生;犯罪;犯罪成因;預防
大學生一度被人們稱之為“天之驕子”,他們是國家的棟梁,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近些年來,大學生犯罪現(xiàn)象日益突出,犯罪手段也極其殘忍,駭人聽聞。如:震驚中國的2004年某某大學大學生殺害室友案,2010年某某大學大學生交通肇事后故意殺人案,2013年某某大學研究生投毒案等等。一次次把大學生犯罪推到了風口浪尖,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
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我國高等學校學生違法犯罪的,占高等學校學生總數(shù)的1.26%。以此推算,全國違法犯罪的高校大學生人數(shù)可達到20多萬人。[1]這個數(shù)字是非常龐大的,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也是非常惡劣的。
(一)自身心理因素分析
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從小依賴父母和老師,自己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差,當他們遇到挫折、困難或者糾紛,自己不能很好地獨立解決,往往容易產(chǎn)生過激行為。[2]還有一些家境貧寒的大學生,本身就敏感而自卑,當與同學之間產(chǎn)生糾紛或者遇到社會上的一些不公平的現(xiàn)象,也容易采取極端行為。
(二)家庭環(huán)境因素分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相反,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則會使孩子養(yǎng)成不良習慣,心理產(chǎn)生缺陷。大量案例表明:單親家庭、再婚家庭、暴力家庭的孩子往往性格過于沖動或內向,容易怨恨親人仇恨社會從而引發(fā)犯罪。
(三)學校環(huán)境因素分析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大學時期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然而隨著近年來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導致高校將主要精力投向于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能力,而忽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雖然高校里幾乎都設有心理咨詢室,但只是流于形式,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當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而找不到傾訴對象時,就會在內心越積越深,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行為偏差從而誘發(fā)犯罪。[3]另外,目前高校管理普遍松懈,導致學生的問題不能得到解決,愈演愈烈,從而造成更加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
(四)社會環(huán)境因素分析
當今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思想傾向侵蝕著大學生。再者社會上出現(xiàn)的高消費觀念打破了傳統(tǒng)的艱苦樸素的觀念,一些大學生經(jīng)不住高消費觀念的誘惑,但又迫于自身的經(jīng)濟條件限制,從而采取違法犯罪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4]
另外,隨著高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周邊的網(wǎng)吧、酒吧、游戲廳等也層出不窮,魚龍混雜,這些場所最容易腐蝕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誤導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
(一)構建家庭預防機制
父母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不能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和孩子進行心理溝通和交流,當孩子在學習、生活、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時,主動介入,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另外,家長應該注意自身的行為習慣和生活作風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能使用暴力,而要通過教育感化的方式去解決。
(二)構建學校預防機制
學校應當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心理咨詢室,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幫助。在大學生入學時,就應當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及時跟蹤治療。另外,要開設心理學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向大學生傳輸心理健康知識。
(三)構建社會預防機制
立法機關應當健全與校園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打擊大學生犯罪。另外,相關部門要凈化學校周邊環(huán)境,堅決抵制、取締校園周邊的不良文化的侵襲,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5]
此外,針對家庭貧困的大學生,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避免部分大學生因家庭貧困而產(chǎn)生心理問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相關部門還應該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yè),從而穩(wěn)定校園和社會。
綜上所述,大學生犯罪的預防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作,只有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加強三者之間的溝通和協(xié)調,才能形成預防大學生犯罪的機制,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1]萬晨旭.大學生違法犯罪成因及其預防對策的研究[J].科技縱橫,2013(1):266.
[2]趙文杰.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98-142.
[3]王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顏小冬.當代大學生犯罪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23.
[5]王琳.當前大學生犯罪原因及預防對策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25.
D
A
2095-4379-(2016)36-0245-01
賀龍龍(1990-),男,河南禹州人,新疆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