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艷
“三分文章七分讀”,語文課堂,讀為基礎,讀為本色。然而,綜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學生的瑯瑯讀書聲逐漸被教師馬不停蹄式的講解所淹沒,語文課堂失去了原有的“讀”之本色。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的重要性。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讀”,以讀為本,借助多種“讀”法,引導學生讀中悟情悟理、讀中促思導學,在讀中彰顯個性風采,展現(xiàn)語文內(nèi)蘊之美,從而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一、范讀激趣,體會情感之美
范讀,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的示范朗讀。教師的范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朗讀效果。語言是有力量的,教師聲情并茂、娓娓動聽地范讀,既可以給學生以感染和啟迪,從而點燃學生的朗讀熱情,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把握文本思想情感。教師在進行范讀時,要注意把握好范讀時機,講究范讀技巧,注意重音、停頓、語速、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等方面的處理,做到語言準確、停頓合理、快慢適宜、富有激情,從而給學生以強烈的美感,豐富學生情感,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深化學生對其感情基調(diào)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朱自清《背影》一文,語言樸實,真摯感人,作者以小見大,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濃濃的父子之情,是一篇十分適合教師范讀的文章。教師在進行范讀時,總體語調(diào)要抑而柔。作者在描寫父親買橘情景時,用“探、爬、攀、縮、傾”等動詞,細膩而傳神地刻畫了父親過月臺時的艱難,教師在范讀這部分時,要注意突出這幾個動詞的重音,以表達出父親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仍異于尋常的愛子之情。在父子即將分別的時刻,作者寫到“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把蹨I”一詞后面要有明顯的停頓,“又來了”語速要低而緩,以體現(xiàn)出作者的惆悵,從而撥動學生心弦,讓學生感受真情,感恩親情。
二、品讀想象,把握意蘊之美
語文之美,美在它的博大精深,美在它的意境深遠,美在它的獨一無二。初中語文教材所選課文大多文質(zhì)兼美、膾炙人口,語言凝練精湛、內(nèi)涵豐富寬廣、意境深邃高遠,或側重道理剖析,或強調(diào)情感抒發(fā),或取勝語言精美,或關注意境營造,字、詞、句、段、章無不綻放出別樣的風采。以古詩詞為例,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寶庫中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愫,傳唱千年而不衰。
例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李煜《相見歡》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晏殊《浣溪沙》里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商隱《無題》里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等,無不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閃耀著藝術的光芒。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品讀,反復推敲,仔細琢磨,抓住關鍵字、詞、句品析詩詞,涵泳詩韻,從而體會作者煉詞煉字之妙境,把握字里行間蘊含的深層意蘊。同時,教師還應善于抓住意象,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力,深入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和內(nèi)蘊美,把握古詩詞深層的思想內(nèi)涵。
三、誦讀評價,彰顯個性之美
古語云:“熟讀深思子自知”,誦讀不以單純記憶為目的,融主體感受、內(nèi)省體驗、理解領悟、情感升華于一體,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深化文本體驗、理解和領悟,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綜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誦讀教學流于形式,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誦讀評價能夠促使學生與作者、文本之間展開深層次對話,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欣賞的升華、思想情感以及智慧的升華。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而對同一文本的解讀和感悟也會有所不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個性化誦讀。當學生對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思想情感、主旨內(nèi)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誦讀評價,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獨特的見解,碰撞思維,啟迪智慧,讓學生個性自由張揚,從而體驗成功,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詩文朗誦比賽、經(jīng)典詩詞配樂誦讀大賽、經(jīng)典誦讀電視大賽觀后感征文活動、“品味書香、誦讀經(jīng)典、感悟成長”讀書征文活動等,引導學生不斷展現(xiàn)自我、挑戰(zhàn)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而彰顯學生的個性風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大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