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集》)
【品讀】
別人品古詩,多喜整句整句地讀;我倒愛鉆“字詞”的牛角尖兒。比如這首《山園小梅》,之所以說其是詠梅的極品,關鍵在“暄妍”“清淺”“浮動”“偷眼”這四詞上。
“暄妍”是什么?是暖而明艷,即指梅開如春日般熱騰、喜悅,是聲色上的美?!扒鍦\”呢?雖明處是言水之狀貌,實則暗指梅雖開得熱騰,但投影在水面的幾枝,卻疏斜有致,靜逸得很,此又是形態(tài)上的美。再看“浮動”:“浮”,好理解;“動”,則最妙,意即偶有小風,習習來,習習去,撥弄著梅的香氣,亦悠悠忽忽,若有若無。若有若無,堪為佳境也。最最動人處,在這“偷眼”二字上。“偷眼”,就是偷偷地瞧,是說棲在梅枝上的鳥兒,欲想飛離,可又忍不住左右偷偷瞧,瞧瞧這朵,再瞧瞧那朵。為什么?不舍啊。連鳥兒都欲舍不能了,可見這梅之魅力所在了。
寫這首漂亮小詩的人,叫林逋,北宋人。其祖上曾是殷實仕家,但至林逋出生時,家道便敗落了。十多歲左右,父母又相繼過世。唯留一兄長,與其相依為命。許是如此境遇,造就了林逋清孤的性情。雖然好學,且通經(jīng)史百家。然性子逸傲,甘愿貧困,不慕榮利。人多勸其出仕,均被先后謝絕。其自謂曰:“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惫?,四十歲之后,林逋便離開繁華都城,隱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不仕,亦不娶,且遍植梅樹,養(yǎng)鶴為伴。戲稱自己是“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者,世人稱之為“妻梅子鶴”。
關于“子鶴”,《夢溪筆談》有載:林逋隱居孤山時,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放飛一鶴,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這樣的事,想來還真是灑逸。
關于“妻梅”,據(jù)曾與其詩文唱和過的晚輩梅堯臣說,林逋是因少時多病,身體不太好,因而才不娶妻,亦不生子的。也有人根據(jù)林逋另外一闋小詞“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己平”推斷,他是因受了情傷,失去了所愛之人,才隱居山林,植梅,以寄情。
林逋以梅為妻,是性情所致也好,是感情受挫也好,俱往矣,不談也罷。不過,他能如此細膩地體會梅態(tài)、描繪梅姿,也實算是梅的知己,亦不枉“妻梅”一生了。(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