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慧
在食品安全日益引起關(guān)注的今天,有很多熱門飲食頗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很多人在選購食品時,只要看到冠以“兒童”兩字,就掉以輕心,似乎認為這便代表著更安全,為此這類商品也更受很多家長的追捧。而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家長又需要注意什么?
兒童面條有何玄機?
我們常??吹皆S多商家打著廣告說是“兒童面條”“放心面條”,那么這究竟是商家的噱頭,還是真有其事,兒童面條與其他普通的面條到底有何區(qū)別?
首先我們看看它的配料表。通過面條包裝上的說明,我們看到兒童面條的配料有小麥粉、水、食用鹽、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不同的兒童面條會有不同的營養(yǎng)強化劑,如加鋅面條的強化劑是葡萄糖酸鋅,加鐵面條的強化劑是葡萄糖酸亞鐵,加鈣的則可能采用碳酸鈣等。如果一款面條為“鈣鐵鋅面”,我們也不難推斷出里邊添加了什么。而普通面條的配料中通常只有小麥粉、水和食用鹽。
其次,從食品形態(tài)上來看,兒童面條更細更短,煮熟后口感軟爛,有利于低齡人群的咀嚼和吞咽。而“成人面條”則粗壯了很多,口感也更勁道。主材料都是小麥粉,為什么口感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秘密就在于“食用鹽”,因為鹽會使面粉變得更有韌性,所以,兒童面條的含鹽量相對比“成人面條”會少一些。
即便如此,兒童面條的鹽含量也不容小覷。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的兒童面條含鹽量竟然能夠達到3%(100克面條里含有3克鹽),這相當于成年人每天鹽攝入量的60%,更何況對于兒童呢?過多地攝入鹽不僅會對少兒的腎臟造成負擔,也會使他們養(yǎng)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這種習慣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健康。
香蕉牛奶=香蕉+奶?
香蕉牛奶,顧名思義,就是香蕉和牛奶的配搭,那么是不是這樣呢?事實并非如此!
通過配料我們可以看到,香蕉牛奶=牛奶+水+白砂糖+果葡糖漿+濃縮香蕉汁+食品添加劑(卡拉膠+單硬脂酸甘油酯+六偏磷酸鈉+食用香精+……)。而牛奶的配料只有一種,那就是——生牛乳。
根據(jù)國家標準,每100克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2.9克,這是食品可以稱為“奶制品”的必要條件之一。而香蕉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僅為2.4克,甚至有些牛奶飲品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會更低。所以,香蕉牛奶不屬于奶制品,牛奶飲料也僅僅是飲料而已。
類似假扮奶制品的“李鬼”還有很多,比如:酸酸乳≠酸奶、牛奶飲品≠牛奶、優(yōu)乳≠優(yōu)質(zhì)乳制品,特別容易混淆視聽??墒沁@些“李鬼”雖然營養(yǎng)價值不及牛奶,卻因為添加了多種添加劑而使得口感更好,甚至比牛奶更受孩子們的歡迎。不明真相的家長們也因此而長期購買,殊不知其中過量的糖會導致齲齒和肥胖、磷酸鹽會導致鈣質(zhì)流失、香精和色素會影響鋅的吸收……
兒童食品,少兒宜不宜?
諸如此類兒童食品“不兒童”的例子,還可以找出很多,再加上花花綠綠的食品外包裝,酸酸甜甜的口感,這些食品往往深得孩子和家長的青睞,而其營養(yǎng)價值則實在是名不副實,面對越來越多的兒童食品,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狀況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國家標準的缺失。到目前為止,我國有針對于嬰幼兒奶粉、輔食的安全標準,年齡層次覆蓋的是0~3歲。而對于3歲以上兒童的食品,并未出臺相關(guān)的食品標準。而普適性的國家標準則是針對成年食品的,其中并不包含與兒童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關(guān)于什么是兒童食品,兒童食品的安全以及各項營養(yǎng)指標要達到怎樣一個程度,在缺乏標準的前提下,這些都無從談起。廠家給食品冠以“兒童”的帽子,僅僅成為了一種吸引人購買的噱頭,而其實際并非“兒童專用”。比如大部分兒童醬油所遵循的國家標準為《GB 18186-2000 釀造醬油》,這是我國所有釀造醬油都必須遵循的國家標準。而“兒童水餃”的制作標準是《GB/T 23786-2009 速凍餃子》,除了個頭稍微小一點,其他與“成人水餃”幾乎無異。
面對五花八門的兒童食品,
家長該怎么辦?
那么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兒童食品,家長們?nèi)绾尾拍芤娬胁鹫心兀?/p>
首先,就是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性消費,高價不等于質(zhì)優(yōu),不要把孩子的營養(yǎng)寄希望于兒童食品上。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保證孩子的飲食多樣,就可以基本滿足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需求。如果怕孩子缺乏什么營養(yǎng)素,也要在醫(yī)生的測定和指導下適當補充。
其次,慎重選擇。要適當?shù)貙W習一些營養(yǎng)學知識,了解孩子對幾種重要營養(yǎng)素的需求量。在選購食品的時候,仔細閱讀營養(yǎng)標簽,看“配料表”中標出的內(nèi)容,將“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營養(yǎng)素與身體需求相比較,切忌盲目相信“兒童專用”等字樣。
第三,愛上自家的廚房。家長們購買兒童食品最大的考慮在于食品的安全性,而實際上,最安全的食品往往來自自家的廚房。所以,建議家長們在工作之余,不妨多下廚房,親自為孩子和家人制作“愛心美餐”,這樣又營養(yǎng)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