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當平 張煒達
西北大學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
論司法參與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
屈當平 張煒達
西北大學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快速深入推進,司法改革逐漸深入,要求司法民主的呼聲不斷增強。由于肩負著實現(xiàn)司法民主重任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沒有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改革現(xiàn)有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實現(xiàn)我國司法公正的現(xiàn)實所需。
司法民主;存在機理;特殊陪審制
在人類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沒有出現(xiàn)過陪審制度,直到資本主義國家的出現(xiàn)才產生了真正的陪審制,我國直到共產黨的出現(xiàn)才產生了人民陪審員制度。究其原因: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實行的人治,法律是專制獨裁的統(tǒng)治工具,法律不需要民主,人們也不懂什么是民主,人民陪審員制度沒有其生存的土壤。
隨著思想啟蒙運動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明白,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主權論逐漸替代了國家主權論。法制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法制也需要人民主權化。隨著現(xiàn)代意義國家的出現(xiàn),人們的主權意識空前高漲,人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反對專制、不公。在司法領域也是如此追求。但是在司法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司法行使權往往被少數(shù)人所掌握,法制的人民主權性被虛化。為了實現(xiàn)司法的民主與公正,人們不得不在司法的關鍵領域派駐自己的代表,也就是在庭審中有陪審員參與。陪審制度就是這樣孕育而生。
(一)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適用范圍不明確
目前法律對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部分內容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這在司法實踐中具有很強的任意性。造成人民陪審員在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庭審中可有可無,是否參與庭審完全由法庭決定的局面。
(二)人民陪審員的遴選制度不民主,陪審權利難以實現(xiàn)
第一、擔任人民陪審員的資格過高,不具備民主性?,F(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埔陨衔幕潭龋覈F(xiàn)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僅完成義務教育的人是沒有資格擔任陪審員。第二,遴選程序受法院管制,難以承擔保障司法民主的重任。
(三)人民陪審員制度公信度極低
現(xiàn)今的陪審員在法庭審判中往往被虛設化,當事人和旁聽人員看到最多的情形是人民陪審員坐那里一言不發(fā)就好像是個局外人,法官也很少征求他們的意見。當事人都是庭審的親歷者,他們親眼目睹了人民陪審員的庭審表現(xiàn),他們對如此的判決是不會信服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公信度從何談起。
(四)抽選人民陪審員參與庭審的方式過于單一
我國司法實踐中,大部分人民陪審員都是由法院或法官指定來參加庭審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民陪審員是通過搖號來確定的,往往出現(xiàn)一個人民陪審員連續(xù)審理多起案件的情況。某些人民陪審員還被法院授予“資深人民陪審員”的榮譽稱號。
(一)立法完善及遴選程序大眾化
第一、把人民陪審員制度寫入憲法,提高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法律地位,實現(xiàn)憲法的人權保障功能與人民陪審員制度司法民主功能的有效銜接。第二、建議統(tǒng)一《決定》、《人民法院組織法》與三大訴訟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的名稱表述,建議統(tǒng)一表述為“人民陪審員”,以彰顯其人民性,并確保法制統(tǒng)一。縱觀世界其他國家在陪審員遴選資格的規(guī)定基本上對學歷沒有要求,最高的要求也就是能聽懂本國語言且會講、會寫本國文字即可。在年齡上基本要求是18周歲以上。所以筆者認為我國在遴選陪審員時應該和其他國家一樣,對年齡和學歷不要有太多的要求,要真正做到普通群眾能夠參與到司法審判中去,為司法改革打好群眾基礎。
(二)提高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公信度
人民陪審員應該由人大常委會直接管理較好,因為人大常委會與其他國家機關是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關系,由人大常委會管理可以更好地對法院進行司法監(jiān)督,有利于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的實現(xiàn)。也有利于讓人民陪審員與法院撇清關系,更加獨立發(fā)揮其職能,以此提高人民陪審員制度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提高其公信度。
(三)人民陪審員來源的多元化和專業(yè)化
借鑒英法美的經(jīng)驗,可以嘗試建立特殊陪審制度,根據(jù)案件的不同性質和對特殊領域專業(yè)人才的需求進行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在發(fā)生特殊案件時可以從這類陪審員中直接隨機抽選參與法庭審理。在這樣不僅有利于案件的裁判公正,也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節(jié)約司法資源。
[1]陳剛.比較民事訴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徐靜村,潘金貴.我國刑事審判改革前瞻[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3(5).
[3]龍宗智.論我國刑事庭審方式改革[J].中國法學,1998(4).
[4]龍宗智.論司法改革中的相對合理主義[J].中國社會科學,1999(2).
D926.2
A
2095-4379-(2016)33-0243-01
屈當平(1989-),男,漢族,河南靈寶人,西北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張煒達(1971-),男,漢族,河南臨汝人,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