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洪·阿木提
(新疆阿克蘇市畜禽育種改良站,新疆 阿克蘇 843000)
關于黃牛育種改良工作的探討和分析
吐爾洪·阿木提
(新疆阿克蘇市畜禽育種改良站,新疆 阿克蘇 843000)
畜牧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不斷增加畜禽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來實現更好的經濟收益,而上述目標的實現必須通過繁殖過程來實現。因此,如何依托畜禽的遺傳特性和遺傳規(guī)律,選擇優(yōu)良的中畜禽進行交配,獲取高產后代尤為關鍵,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育種改良。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文章以“育種改良”為主要研究對象,就黃牛的育種改良展開探討和分析,希望能為進一步做好黃牛育種改良提供有力的依據和參考。
黃牛 育種改良
提及黃牛的育種工作,可以說是黃牛養(yǎng)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任務和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關系到黃牛養(yǎng)殖效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育種改良,歸根結底是為了保證優(yōu)良的品種基因能夠在群體內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提高,進而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良的黃牛個體,并不斷實現數量的擴大,其核心在于品種。
2.1 黃牛育種改良的基本原則
黃牛的育種改良通常要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首先,不斷鞏固和提升本品種的優(yōu)良性能和原有的獨特性。例如黃牛自身所特有的較強的適應能力以及耐粗飼等優(yōu)點。
其次,嚴格把關,做好選種與選配工作。選種與選配是本品種選育的重要手段,要立足選育的目標,選擇恰當的選配方式,如果是核心群的繁殖育種,可以采用適度的近交。
再次,不斷加強飼養(yǎng)管理工作,要想真正實現兩種的高產性能,還需要科學的飼養(yǎng)水平與良好的管理條件。因此,在做好選育選配工作的同時,也要不斷完善飼草以及飼養(yǎng)基地的建設等,不斷改善管理條件,為選育作用的全面發(fā)揮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2.2 做好牛的引種與地方黃牛良種的保護工作
首先,關于牛的引種工作。
引種,顧名思義就是將其他地區(qū)甚至海外的一些優(yōu)良的品種或者品系引入當地,進行作為育種材料或者是直接加以推廣。需要注意的是,引種的方式有多種,既可以是黃?;铙w,也可以是凍精引進,或者是胚胎引進。
引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進更加優(yōu)良的品種,但是一個新的黃牛品種引入,無論是氣候或者溫度等都存在差異,因此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使其更加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環(huán)境條件以及飼養(yǎng)方式等,我們將這個過程稱之為風土的馴化。
風土的馴化尤為重要,不僅僅是為了新引入品種自身更好的生存和生長發(fā)育,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證將其自身所固有的優(yōu)良特性表現出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依托一些適當的技術措施,有效加快引入品種的適應進程。
其次,關于地方黃牛良種的保護。
保種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保存種群,保存種植資源。雖然有很多優(yōu)良的黃牛品種,但是每一個品種都有其特定的適應范圍,同時僅僅依靠少數的幾個黃牛品種來實現養(yǎng)殖業(yè)的良好發(fā)展是不現實的。為此,做好地方黃牛良種的保護尤為重要,具體措施如下:
措施1:對當地黃牛品種進行深入調查,尤其是品種的數量、實際分布以及生產性能等,尤其是各品種的獨特性能。
措施2:根據了解的情況建立黃牛遺傳資源地理信息系統(tǒng),并不斷進行完善與更新。
措施3:立足當地實際,制定恰當的保種計劃,注意是保護那些生產性能優(yōu)良、具有某種特殊性能和潛在價值的品種。
措施4:選擇恰當的保種基地,保證基地內不飼養(yǎng)其他的黃牛品種,保證有豐富的飼草資源以及足夠的面積來支撐一定的載畜量。
措施5:將所選擇出的、符合品種條件的純種組成核心群,務必保證所選擇個體之間沒有親緣關系。
措施6:技術措施很關鍵。一般來說,通常進行隨機交配,各品種家系等量留種,盡量延長時代間隔,減少每代之間的近交增量,對于不良個體及時淘汰,做好飼養(yǎng)管理與防疫工作。
最后,要大膽采用先進的現代化生物技術,如冷凍生物技術、位點特異性分子標記等。
2.3 通過雜交育種實現黃牛品種的改良
雜交育種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導入雜交、級進雜交、育成雜交以及經濟雜交。
關于導入雜交。導入雜交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解決自有黃牛良種普遍存在的尻部尖斜、股部肌肉不夠充實以及乳房發(fā)育相對較差的傳統(tǒng)缺陷,主要方式就是引用適當的外國優(yōu)良品種進行導入雜交,效果良好。
關于級進雜交。級進雜交在很早就被應用于黃牛的改良,通常是利用荷斯坦牛在級進雜交高代牛群的基礎上繁衍。
關于育成雜交。育成雜交的周期比較長,通常需要級進至三代甚至是三代以上才能橫交固定,但是效果顯著,因此也是一種常用的雜交育種方式。
關于經濟雜交。經濟雜交的顯著特點是投資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高,更多地被應用于肉牛品種的改良。
2.4 黃牛育種改良效果的分析
黃牛育種改良效果顯著,尤其是在體型結構、生長性能以及適應能力等方面。
首先,在體型結構方面,經過雜交改良后,當地黃牛體型明顯增大,尤其隨著雜交代數的增加,黃牛體型逐步接近副本類型。
其次,在生長性能方面,無論是產奶性能,還是產肉性能,較當地原有品種,都有所提升。
最后,在適應能力方面,與當地原有品種相比,雜交品種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抵抗力有所提升,抗病能力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通過本地保種還是雜交育種,都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但是還是有許多問題與困難,尤其是雜交育種,由于改良措施以及改良技術等相關因素的限制,雜交育種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尤其是粗放傳統(tǒng)的飼養(yǎng)管理方式更是大大影響了雜交育種積極效果的顯現。為此,我們一定要做好選種育種工作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育種技術與先進飼養(yǎng)管理技術的推廣,為全面做好黃牛的育種改良工作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1] 王珍卿,蘇慶平,董運起.魯西黃牛選育、保種和雜交改良效果工作總結[J]. 中國牛業(yè)科學,1995,(S1):31-33.
[2] 金睿,潘周雄,楊正德.貴州思南黃牛雜交改良效果調查[J].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2009,28(6):509-512.
[3] 朱芳賢,文際坤,趙開典,等.云南省肉牛雜交改良效果調查[J].中國畜牧雜志,2004,4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