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571100 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 海口)
論罪刑法定原則
王 慧
(571100 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 ??冢?/p>
罪刑法定原則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它在刑事法治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罪刑法定主義的基本內(nèi)涵與精神為主線,聯(lián)系我國當前的法治建設現(xiàn)狀,歸結出罪刑法定主義在我國法制運行中的困境及其原因,結合我國的政治法律環(huán)境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一些對策。
罪刑法定原則;困境;出路
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種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種,各個刑種如何適用,以及各種具體罪的具體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規(guī)定。對于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概括起來說,就是“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同時罪刑法定原則有四個派生原則: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性、禁止有罪類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排斥習慣法即成文的罪刑法定,凡是刑法,必須是被立法者通過立法的方式所表現(xiàn)的。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不能規(guī)定犯罪和刑罰,但是兩者都可進行司法解釋以此來正確的解釋與應用法律。排斥絕對不定期性是刑法中刑法條文確定性的表現(xiàn)。要求對刑罰,刑法必須明文規(guī)定犯罪的最低和最高期限以及犯罪的選擇性期限及其適用條件。禁止有罪類推要求嚴格按照刑罰的具體條文來定罪處罰,禁止對新出現(xiàn)的犯罪進行定罪處罰。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即事前的罪刑法定即禁止重法(不利于被告人的法律)溯及既往。由于法不溯及既往是對國民自由的保障所以禁止事后法僅僅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法律溯及既往,如果新法有利于被告人,則可以溯及既往使用新法。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受到?jīng)_擊
明確性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用語必須內(nèi)涵明確,外延清楚,意義不能含糊不清,以便使普通人能根據(jù)刑法準確預測自己行為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同時也可以防止司法實踐中的違法操作。但對于明確性的判斷標準,中國的法律條文中暫無規(guī)定。在我國的新刑法中,也依然存在一些模糊性的概念和條款,尤其是在刑法分則中存在一些不明確的犯罪構成標準,比如規(guī)定具體犯罪的法律條文對犯罪構成中的要素的描述過于簡練、概括,忽視了法律行為的多樣性。這些模糊的法律條文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圍,是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的。除此之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也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確定性要求受到極大挑戰(zhàn)
刑法定的確定性原則主要目的是把犯罪與刑罰限制在民眾可預測的范圍之內(nèi),防止司法機關以解釋刑法的名義做出不合理的解釋,從而保證法的可預測性和安定性,以做到切實保障人權。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在面對疑難案件時,僅僅依靠捉襟見肘的刑法條文是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決的,此時,“兩高”會適時地做出司法解釋,大多數(shù)的司法解釋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刑法規(guī)范模糊和法律界限不明的問題,但是有的司法解釋卻完全逾越了立法機關制定刑事規(guī)范的臨界線,把司法解釋變成了創(chuàng)造法律的活動。同時,由于立法修正和司法解釋出臺的長期性的特點,一些司法機關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往往會把“兩高”的會議紀要,省、地級司法機關對刑法適用的解釋意見甚至是高級領導的講話都運用到司法審判之中,將其作為司法審判的依據(jù)。這些做法都嚴重損害了法的可預測性和安定性。
(三)罪刑法定的適當原則往往被忽視
適當原則是罪刑法定原則中最能體現(xiàn)法律價值的原則,也是最容易被司法者所忽視的原則,在司法實踐中,一些司法人員往往只重刑法的外在形式而輕視刑法的內(nèi)在價值,比如法院的諸多錯誤判決。這些司法判決主要是對罪刑法定原則理念的誤讀的原因,這就嚴重損害了刑法的權威。
(一)樹立罪刑法定原則的新理念,努力實現(xiàn)刑事法治
我國在罪刑法定理念上有兩種觀點,即以張明楷為代表的實質主義的罪刑法定和以陳興良為代表的形式主義的罪刑法定。結合我國實際,可以發(fā)現(xiàn)實質的罪刑法定主義較形式主義的罪刑法定主義更具生命力,因此在法制運行中,我們要策重對實質的罪刑法定主義理論的運用,也要考慮到形式主義罪刑法定支持者對實質罪刑法定主義提出的合理批評與建議。罪刑法定原則是不斷運動、發(fā)展的原則,在對罪刑法定原則理念的把握上,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同時,在立法與司法實踐中,司法人員也要樹立“三?!钡男谭ㄓ^,即常識、常情、常理三個方面。司法者樹立“三?!币庾R可以進一步實現(xiàn)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和確定性要求,最終實現(xiàn)刑法保障人權的目的。
(二)在司法實踐中要發(fā)揮法官的主觀能動性
1.建立以法官為主的刑法解釋機制
我國的刑法解釋機關包括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最高司法機關兩類,由于我國對于刑事法律解釋還沒有制定明確的監(jiān)督制度,因此,在司法實踐中,這種解釋機制會給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和確定性要求帶來極大威脅,而建立以法官為主的刑法解釋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和確定性要求。
2.法官應注重對刑罰個別化原則的運用
對于刑罰個別化的實施,第一,法官在審判中要考慮犯罪人本身的因素和犯罪人之外的影響其犯罪的社會各種因素,尤其是要善于從社會環(huán)境中去找尋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即尋找犯罪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改造犯罪人消滅其社會危險性,從而使其重新回歸社會;第二,對于一般條款的司法解釋,法官應當在立法原意與司法效率中尋求平衡點,努力實現(xiàn)個案正義;第三,法官在審理案件中,遇到相互沖突的法律條文,應當以個別公正作為取舍的標準。總之,法官在司法實踐中,要在罪刑法定原則的指導下依據(jù)犯罪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害性大小,在法定范圍內(nèi)定罪量刑。
(三)構建刑事判例制度,解決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困境
刑事判例是指有特定的刑事司法機關制定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司法判決。實行判例制度有利于解決刑法的明確性困境,實現(xiàn)刑法的確定性。通過運用刑事判例制度可以使法官在司法實踐中面對模糊性法律規(guī)定使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地處理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的疑難案件,更好地實現(xiàn)個案正義。法律中存在彈性條款,預示著法官擁有了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的存在能夠使司法判決更符合刑法的宗旨,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個案正義。其實,法官的素質對審判結果有直接的影響,只有高素質的法官,才能確保刑法的人權保障和秩序保障功能的實現(xiàn)。因此,刑事判例的司法重要性就更加凸顯了。
[1]王彥波.論罪刑法定原則的中國困境與出路[D].重慶大學,2014.
[2]趙東.罪刑法定原則下的刑法解釋方法及位階關系[D].華東政法大學,2012.
[3]張原瑞.論罪刑法定原則及其司法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
[4]彭偉.罪刑法定視域下刑法司法解釋的方法論審視[D].中南民族大學,2012.
[5]劉毅.我國罪刑法定原則歷史演變探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