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晶(遼寧省本溪市本鋼總醫(yī)院乳腺外科,遼寧 本溪 117000)
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白 晶
(遼寧省本溪市本鋼總醫(yī)院乳腺外科,遼寧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究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將78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9例。對照組:接受乳腺癌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判定兩組患者分別在入院后和出院前的心理狀態(tài),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在患者出院前進行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結(jié)果 對照組患者入院、出院時SDS和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入院、出院時SDS和SAS評分相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綜合評分(88.7±1.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綜合評分(98.6±1.3)分,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負性情緒有顯著的改善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
乳腺癌;心理護理;負性情緒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呈增高趨勢,手術是其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但術后需要多次放療,周期較長,同時將面臨家庭和社會等很多問題。手術后患者將失去乳房,致使患者存在焦慮、恐懼、抑郁、自卑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生活。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這些負性情緒,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針對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的39例乳腺癌患者進行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78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經(jīng)臨床分析和病理檢查確診。將78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39例。對照組:左側(cè)乳腺癌患者25例,右側(cè)乳腺癌14例,患者年齡37~63歲,平均年齡(47.2±2.5)歲。病情狀況:Ⅰ期10例,Ⅱ期13例,Ⅲ期15例,Ⅳ期1例。文化程度:小學7例,初中或高中23例,大專及以上9例。觀察組:左側(cè)乳腺癌患者26例,右側(cè)乳腺癌13例,患者年齡36-62歲,平均年齡(46.8±3.4)歲。病情狀況: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15例,Ⅳ期1例。文化程度:小學8例,初中或高中24例,大專及以上7例。對照組進行乳腺癌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狀況、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乳腺癌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配合心理護理干預。術前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講解乳腺癌手術的基本方案和注意事項,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從而激發(fā)患者的康復欲望和信心,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提高治療效果。術后護理:術后患者多數(shù)存在悲觀情緒,及時進行心理護理,淡化手術創(chuàng)傷和缺少乳房帶來的負面情緒,對于壓力較大的患者進行循環(huán)漸進的心理護理干預,從而幫助患者逐漸減緩負性情緒,為重返正常生活做準備。
1.3觀察指標
1.3.1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判定兩組患者分別在入院后和出院前的心理狀態(tài),SAS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負性情緒越重。
1.3.2兩組患者在出院前填寫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治療中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等進行綜合評分,包括了如下內(nèi)容:是否對患者介紹入院須知及住院費用查詢;是否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手術和術后治療等相關問題;對服務態(tài)度是否滿意;對心理護理干預過程是否滿意;是否在術后進行有效指導體味及活動;是否進行出院健康指導;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出院前的SDS、SAS評分比較:對照組入院后的SDS、SAS評分別為(50.9±7.2)、(59.8±10.5)分,出院前的SDS、SAS評分別為(48.7±5.8)、(51.6±7.5)分,評分無明顯差異,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入院后的SDS、SAS評分別為(54.1±7.8)、(60.3±12.1)分,出院前的SDS、SAS評分別為(37.5±4.8)、(39.8±5.2)分,評分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干預對于乳腺癌患者術后的負性情緒減緩有顯著效果。
2.2兩組滿意度綜合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綜合評分(88.7± 1.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綜合評分(98.6±1.3)分,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有顯著效果。
乳腺癌患者對于術后創(chuàng)傷、乳房缺失、上肢活動受限、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病情的復發(fā),以及家庭、社會和經(jīng)濟負擔等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困擾程度與年齡及受教育程度有關,年齡越輕、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患者心理負擔越重,容易產(chǎn)生抑郁和焦慮等負性情緒,對于治療失去信心[1]。負性情緒會減低機體免疫力,突變細胞得以增生,可能成為疾病的活化劑,應及時進行心理護理干預[2]。心理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幫助康復。心理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從而提升醫(yī)護人員的成就感以及歸屬感,增加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護理工作能力和職業(yè)素質(zhì)。經(jīng)本次研究,對照組患者入院、出院時SDS和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入院、出院時SDS和SAS評分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綜合評分(88.7±1.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綜合評分(98.6±1.3)分,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孫宏蕾的相關研究結(jié)果一致[3]。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負性情緒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幫助患者提高護理滿意度。
[1] 許桂玲.乳腺癌圍手術期的整體護理干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2):238-239.
[2] 呂佳.例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 (1):224-225.
[3] 孫宏蕾.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15,17(1):42-43.
R473.73
B
1671-8194(2016)23-02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