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麗(河南省蘭考縣中心醫(yī)院,河南 蘭考 475300)
小兒闌尾炎手術的臨床麻醉分析
張君麗
(河南省蘭考縣中心醫(yī)院,河南 蘭考 475300)
目的 對小兒闌尾手術的臨床麻醉方式以及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選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的小兒闌尾炎患兒71例,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37例)進行對照研究,對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麻醉的效果進行觀察并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麻醉起效時間以及蘇醒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3/37),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的29.4%(10/34),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脊髓麻醉在小兒闌尾手術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不會對患兒產(chǎn)生牽拉反射并且麻醉起效時間短,值得大力推廣。
小兒闌尾炎;手術;麻醉
小兒闌尾炎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童急腹癥,該病的發(fā)病率較低,但是病情卻較為嚴重,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則有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壞死、穿孔以及彌漫性腹膜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1]。由于患兒具有愛哭、好動等特點,因此在對患兒進行手術時選擇一種合適的麻煩方式至關重要。本文選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1例闌尾炎患兒的麻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的小兒闌尾炎患兒71例,根據(jù)麻醉方式的不同采用單純隨機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34例、觀察組37例患兒。對照組中有15例女性患兒,19例男性患兒;年齡4~15歲,平均年齡9.5歲;病情:17例患兒為單純急性闌尾炎,6例患兒為化膿性闌尾炎,11例患兒為闌尾炎合并周圍組織炎癥。觀察組中有16例女性患兒,21例男性患兒;年齡4~14歲,平均年齡9歲;病情:18例患兒為單純急性闌尾炎,7例患兒為化膿性闌尾炎,12例患兒為闌尾炎合并周圍組織炎癥。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的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兒采用硬膜外麻醉:如果患兒不配合麻醉,則需要采用1~2 mg/kg的氯胺酮對患兒進行放靜脈注射,患兒入睡后對患兒進行麻醉,選擇5 cm的18號硬膜外穿刺針對T12~L1或L1~2處進行穿刺,然后采取8~10 mg/kg的1%~1.5%利多卡因3次進行硬膜外推注[2]。
1.2.2觀察組。觀察組患兒采用脊髓麻醉。如果患兒不配合麻醉,則需要采用1~2 mg/kg的氯胺酮對患兒進行放靜脈注射,患兒入睡后對患兒采取右側臥位,穿刺點的位置為L3~4處,然后采用0.15 mg的0.5%布比卡因×C7至骶裂孔距離,2 mL的0.75%布比卡因以及1 mL的10%GS進行注射,藥物注射完畢后對患兒采取平臥位進行手術[3]。
1.3療效標準:對兩組患兒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以及腰背部疼痛和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并比較,并將此作為評定兩種麻醉方法效果的依據(jù)。
1.4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兒的麻醉起效時間平均為(15.1±5.3)min,蘇醒時間平均為(41.5±8.9)mi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9.4%(10/34),包括腰背部疼痛患兒4例,惡心嘔吐患兒6例;觀察組患兒的麻醉起效時間平均為(5.9±2.7)min,蘇醒時間平均為(13.4±2.7)mi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3/37),包括腰背部疼痛患兒1例,惡心嘔吐患兒2例。則觀察組患兒的麻醉起效時間以及蘇醒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細菌感染、血流障礙、闌尾腔梗阻、神經(jīng)反射等因素均有可能導致小兒闌尾炎的發(fā)生,以腹痛、上呼吸道癥狀、消化道癥狀、壓痛和肌緊張、腹脹和腸鳴音減弱等為主要的臨床癥狀。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術的方式來治療小兒闌尾炎,由于患兒的配合度有限,大大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難度,因此選取一種合適的麻醉方式對提高手術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硬膜外麻醉是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麻醉方式,但是由于這種麻醉方式選用的硬膜外穿刺針較粗,患兒的軟組織韌帶有較大的損傷,因此患兒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腰背部疼痛等不良反應;除此之外,小兒的韌帶較韌,進行穿刺時一般依靠感覺,如果患兒出現(xiàn)疼痛躁動或者不合作的情況,則很容易失敗。脊髓麻醉則對硬膜外麻醉的缺點進行了有效的避免,小兒脊柱內(nèi)的脂肪組織疏松,能夠加快藥液的擴散速度,能夠提高足夠的麻醉平面,并且使不良反應大大降低。在本次研究中,將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1例闌尾炎患兒隨機分為兩組進行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麻醉起效時間以及蘇醒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3/37),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的29.4%(10/34),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脊髓麻醉在小兒闌尾手術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不會對患兒產(chǎn)生牽拉反射并且麻醉起效時間短,值得大力推廣。
[1] 鄧默.小兒闌尾炎手術60例的臨床麻醉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1):118-119.
[2] 方浩然,范學峰.小兒闌尾炎行脊麻與硬膜外麻醉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118-119.
[3] 陳開立,孟維國.椎管內(nèi)麻醉在小兒闌尾炎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13(26):83-84.
R614;R726
B
1671-8194(2016)23-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