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法是一種心情,在一個暖暖午后,鋪一張紙在案臺上,落在筆尖的弧度像極了和一個老友在漫談;寫書法需要一種心境,能夠摒除雜念的侵擾,全身貫注于毛筆的落腳點,不想言語,落筆有言。
與筆墨對話,即是與書者的最好交流。觀田宜富的書法作品,意境高古曠達,筆鋒清健,行筆頓挫有度,節(jié)奏剛毅明快,極具魏晉風韻。對于他人的夸獎,田宜富總是略略一笑,認真地說:“學書法,須經(jīng)過千錘百煉,認真學習古人的東西,而我只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p>
寫書法,須經(jīng)千錘百煉
書法家田宜富學習書法從歐陽詢的《九成宮》入手,并窮追苦摹十幾載,之后取百家之長,潛心臨習王羲之的《蘭亭序》、《圣教序》,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及文徵明、王獻之、孫過庭、米芾等歷代書法名家。他從2005開始,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300多張,且每次創(chuàng)作之前必臨帖,他說:“書法很神圣,我把每張字當做至尊對待,力求傳遞一種積極向上,愉悅的精神。”
田宜富從小喜愛書法,幾十年來,書法一直是自己最鐘愛的事情,至今,已年過60的他,對書法更是癡迷起來,他每天不僅都要與書法相伴,甚至,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做的事情只有寫書法。對此,他驕傲地說:“我寫書法是沒有私心雜念的,從心底真正的喜歡;每天能寫好一幅字,就會感到是莫大的榮譽?!?/p>
田宜富酷愛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經(jīng)常揮毫潑墨,直抒胸臆, 與人與己共勉。“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此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三境也?!?/p>
書作如人,田宜富富有創(chuàng)造力且幽默而有見地的觀點,在他的作品中略有彰顯,他的藝術語言灑脫不羈而又恪守古韻,書法創(chuàng)作的源頭是風清氣正的,而手中的那一支筆,卻也灑脫出了一片獨立的思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任憑窗外的風景與喧鬧,我卻只愿獨守書法的清雅古韻,伏于案臺,寫出筆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