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娟
在我從教的歷程中,曾嘗試過很多的教法,而今,越來越清晰的是課文教學是教好語文的重要因素。它既可以將語文常識性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有效指導寫作。這樣的教學實踐使學生獲益更多。
一、課文的自讀指導,力求基礎知識不遺漏,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一篇文章擺在面前,要理解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說是學會了呢?課文中要掌握哪些知識才算是完成了學習任務呢?我想:一篇課文中會包含許多的知識點,這些都是我們要提煉的,面面俱到或許會出現(xiàn)貪多嚼不爛的情況,但也要以此來開闊學生的眼界,能力強的學生普遍都能接受,我們可以降低對接受能力差的學生的要求標準,分層次要求,因勢利導。
本著這樣的思想,我要求學生閱讀文章時要進行四步走:
第一,在學生能力范圍內(nèi),他們完全可以解決字詞問題,掃除字詞障礙。要求學生將自己不認識的字詞通過查字詞典的方式先進行自學,將學習成果記錄在自學積累本上。同時將多音字、形似字也做歸類。這部分內(nèi)容可在第二天上課時利用5~7分鐘讓學生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學生查缺補漏,確定自身的學習任務。長時間的堅持,好處不說自明。
第二,一篇文章,尤其是被選入教材的文章,總是要有那樣的幾句話:點染主題的話,適當過渡的話,深入主題的話,情感升華或收束全文的話。學生明確了文章的寫作目的后,找出這些也不難,在此基礎上,總結(jié)出主題。經(jīng)過一小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能夠獨立完成學習目標。在課堂上明確這個問題花不了多長時間,即便是有爭議的觀點,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也都能夠很快接受。指導學生找到這樣的語句不難,關鍵是要深入地挖掘這些語句的內(nèi)涵。我借助第一單元的幾篇文章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進步挺快的。課本內(nèi)容簡單列表如下,相應主題見表一:
重點品味這些語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借此教會學生如何在寫作文時,通過這類語句的使用來深化文章的主題。
第三,深入探究課文的寫作技巧。在引領文章的學習中,做過點播和介紹的知識,再次遇到時要求學生進行積累,對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的內(nèi)容加以理解,好的詞句要仔細琢磨咀嚼,慢慢地,學生就具備了品文章的能力,學的就深入了;對于有疑問的地方也要做出標記,課堂上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課堂的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小到煉字,大到謀篇布局、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技巧等,剖析文章既是學好閱讀的基礎又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效果還是不錯的。
第四,教學生學會梳理,讓知識系統(tǒng)化。在整理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找出自學的差距,彌補自學的不足。
二、對單元篇章的對比學習,有助于學生開闊眼界,掌握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初期的引導與培養(yǎng)是要耽誤一些時間的,但盡管如此,也不能忽視對單元篇章的總結(jié)對比。對比,是很好的教學手段,在對比中,各現(xiàn)其精彩,使文章的特色更加鮮明,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記憶更扎實,收獲更多。
以初一上第一單元現(xiàn)代詩文為例(表二):
這樣一比較,學生很明了的認知是:
第一,一樣的主題,關于人生的意義,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去詮釋。
第二,不同的文體特點。
第三,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
在寫作練習中,我認識到學生的努力要有方向,有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我覺得很有實際意義?!?/p>
(作者單位:黑龍江雞西市樹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