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旭梅
(遼寧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遼寧 太原 112300)
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緒及心功能影響的研究
呼旭梅
(遼寧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遼寧 太原 112300)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情緒及心功能的影響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5年1月至2015 年12月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入組患者在知情同意基礎上,按照臨床護理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心理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和抑郁情緒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常規(guī)臨床護理干預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能夠顯著的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慮、抑郁不良情緒,顯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心理護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情緒;心功能;影響作用
筆者對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實施了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心理情緒改善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效果,以下對整個臨床研究進行介紹。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患者的心功能均為NYHAII級~NYHAIII級。入組患者在知情同意基礎上,按照臨床護理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觀察組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齡為64~82歲,平均年齡為(70.4±3.7)歲。對照組50例患者,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齡為66~83歲,平均年齡為(72.1± 4.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及病情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證實差異不具有顯著性,組間可比。
1.2臨床方法: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藥物進行治療,治療期間,均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心理護理。具體實施如下:
1.2.1認知干預: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對其進行認知干預。在這一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以簡潔明了、科學客觀的講解方式向患者宣教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病因素、發(fā)病機制以及相關并發(fā)癥及并發(fā)癥防治等疾病知識,并且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對于疾病的治愈具有良好的作用,從而促使其保持平穩(wěn)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1]。并且護理人員積極幫助患者保持血壓和心率等指標的穩(wěn)定。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培養(yǎng)科學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行為,指導患者正確的進行用藥、飲食和鍛煉。對于患者不能夠理解或者是有疑問的地方,護理人員要熱情真誠地進行解答。向患者積極解釋采取低鹽低脂、粗纖維飲食的益處,并且指導患者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給予患者開塞露或緩瀉劑,并且積極地向患者解釋出現(xiàn)便秘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的作用,消除患者的擔憂、緊張情緒。告知患者按時、準確的按照醫(yī)師囑咐進行服藥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向患者介紹積極進行運動鍛煉對于疾病治療的好處,并且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期制定合理的運動鍛煉方案。指導患者保持合理的體位進行修養(yǎng),并告知其各種體位對心臟負擔的效果,使患者采取減輕心臟負擔的體位進行修養(yǎng)[2]。
1.2.2支持治療干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年齡較大,且心力衰竭的病程較久,導致其往往會合并出現(xiàn)焦慮、抑郁以及孤獨等心理情緒,特別是當其以生病的方式入院進行住院治療,會使其產(chǎn)生恐懼、緊張和擔憂的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加強病房巡視,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深入了解老年患者產(chǎn)生不良心理情緒的心理原因,據(jù)此給予個性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必要的時候,護理人員積極地與臨床醫(yī)師進行溝通,給予患者抗焦慮、抑郁藥物進行處理。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家屬時常進行探望,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關懷,積極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幫助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3]。
1.2.3行為干預:護理人員要積極地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干預,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會對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產(chǎn)生不利影響,積極指導患者學習深呼吸及放松訓練。當患者能夠熟練掌握深呼吸及放松訓練方式之后,指導患者每日定時進行鍛煉,以此來幫助患者調(diào)整生理和心理的緊張狀態(tài),避免情緒出現(xiàn)較大的波動[4]。
1.3焦慮及抑郁評分標準:焦慮評分標準:SAS≥50分為焦慮情緒狀態(tài),分數(shù)越高則表明患者的焦慮程度越嚴重。抑郁評分標準:SDS≥53分為抑郁情緒狀態(tài),分數(shù)越高則表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嚴重。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臨床研究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中的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進行表示,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使用χ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改善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別為(43.9±6.5)分和(55.6±2.1)分,對照組患者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別為(57.2±3.2)分和(55.68.3± 2.9)分,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觀察組NYHAII級患者和NYHAIII級患者6 min步行距離分別為(405.8±50.2)m和(396.2±40.3)m,對照組NYHAII級患者和NYHAIII級患者6 min步行距離分別為(360.6±42.8)m和(308.7±34.5)m,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臨床護理干預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能夠顯著的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慮、抑郁不良情緒,顯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顯著。
[1]李莉,鐘建英,廖玉英.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11):1068.
[2]劉芳,方淑華,趙強,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緒及心功能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1):2953.
[3]曾利婭,秦銀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5(12):128-129.
[4]寧杰良.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影響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7):136-137.
R473.5
B
1671-8194(2016)24-02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