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鸞羅宗鍵( 長春醫(yī)學高等??茖W校,吉林 長春 30000;2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 30000)
康復訓練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李 鸞1羅宗鍵2*
(1 長春醫(yī)學高等??茖W校,吉林 長春 130000;2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目的 探討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訓練對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方法 回顧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123例,分為藥物預防組(A組)、康復訓練組+藥物預防組(B組)、機械預防+藥物預防組(C組)、康復訓練+機械預防+藥物預防組(D組)。結果 術后各組DVT發(fā)生率:A組17.8%,B組11.8%,C組15.4%,D組9.7%,四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說明聯合應用治療方案對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的形成具有明顯的預防作用。結論 研究認為早期康復鍛煉,結合物理措施、抗凝藥物的應用,可明顯降低血栓發(fā)生率。
康復訓練;髖關節(jié)置換術;深靜脈血栓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髖部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關節(jié)置換能顯著改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質量。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髖關節(jié)置換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可導致患者死亡,由于其較高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已經越來越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我們對2012年~2015年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進行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取得不錯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自于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共123例,男性58例,女性65例;年齡65~82歲,平均75.3歲。其中股骨頭缺血壞死64例、股骨頸骨折46例、骨性關節(jié)炎13例,均行全髖關節(jié)或半髖關節(jié)置換術。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治療方法的選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選標準:①股骨頭缺血壞死,或髖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或股骨頸骨折的患者;②術前行彩超檢查,雙下肢均無深靜脈血栓形成;③入院前曾長期服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藥物,則術前3 d停用該類藥物。排除標準:①患者髖部先天性發(fā)育缺陷,無法完成力量訓練,或者精神、心理性疾病,不能配合康復訓練;②患者存在急性炎癥疾?。虎刍颊吆喜乐匦?、肺、肝、腎功能障礙或者疾病。
123例患者隨機分為A、B、C、D 4組,A組:藥物預防組,B組:康復訓練+藥物預防組,C組:機械預防+藥物預防組,D組:康復訓練+物理機械預防+藥物預防組。4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因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組之間比較具有可比性。
1.2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主要采用臨床癥狀加影像學檢查的方法明確是否有血栓形成。
1.2.1 臨床癥狀:①單側肢體的突然較另一側肢體明顯腫脹,疼痛,活動后加重;②下肢腫脹,皮膚呈青紫色,皮溫降低,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③下肢Homans征陽性[1]。出現上述癥狀、體征,應高度懷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2.2 影像學檢查:進行下肢靜脈的彩色多普勒超生檢查,以明確是否有下肢血栓形成。
1.3 治療方法。手術方法:均采用全身麻醉,髖關節(jié)后外側手術入。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治療。術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腿間夾梯形枕,膝關節(jié)下墊軟枕,防止患肢內旋內收。
1.4 術后預防治療
1.4.1 藥物預防組(A組):參照《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專家建議》[2],患者術前12 h起開始皮下常規(guī)劑量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鈣;或術后4~6 h開始給予常規(guī)劑量的1/2,次日增加至常規(guī)劑量。一般康復訓練:指導患者術后第1周以肌肉等長舒縮訓練為主,并適當屈曲髖關節(jié)和練習坐起;第2周以肌肉抗阻力訓練為主,逐步增大髖關節(jié)屈曲角度,并練習站立和行走;患者2周后切口愈合拆線出院,給予指導意見進行不完全負重及負重行走訓練。
1.4.2 康復訓練組+藥物預防組(B組):按藥物預防組方法,進行藥物預防??祻陀柧殻夯颊咝g后第1天,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jié)屈伸活動練習,每天活動120次。術后第2天,指導踝關節(jié)屈伸運動,膝關節(jié)屈曲鍛煉,直腿抬高鍛煉,每天30次。并加強患肢抗阻力練習。術后3~4 d,坐床邊或椅子上,屈髖<90°,進行膝關節(jié)屈曲鍛煉,每天<30 min。術后5~6 d,雙手扶床頭站立后伸、外展鍛煉,每天<30 min。術后7~14 d,協(xié)助患者扶拐或助行器行走練習,每天3次,每次20 min,不少于30步。
1.4.3 機械預防+藥物預防組(C組):按藥物預防組方法,進行藥物預防。機械預防:術后當日即應用足底靜脈泵,以預防深靜脈血栓。1.4.4 康復訓練+機械預防+藥物預防組(D組):患者應用低分子量肝素鈣,同時進行康復訓練和機械預防。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選擇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所有患者應用藥物治療未出現過敏反應,無皮下血腫、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無肺栓塞病例發(fā)生。DVT發(fā)生率:A組17.8%,B組為11.8%,C組為15.4%,D組為9.7%,四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05),說明聯合應用治療方案對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的形成具有明顯的預防作用。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髖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股骨頸骨折等疾病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颊呖梢匝杆倩謴完P節(ji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但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很高,有研究顯示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的發(fā)生率為50%~70%,病死率為0.10%~0.38%[3],所以重視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主要為藥物和康復治療。藥物常為首選方案,低分子量肝素鈣能解除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4],但存在以下缺點:術后出血較多、皮膚瘀斑或血腫等、且需要定期檢測出凝血時間。新藥利伐沙班是近幾年開始應用的,具有療效確實,安全性相對較好等特點,越來越得到臨床醫(yī)師的認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流緩慢、血管壁損傷、高凝狀態(tài)造成,特別是術后前幾天,有研究證實,DVT發(fā)生在術后第1天的病例約50%,發(fā)生在術后第2天的病例約30%[5]。所以早期功能康復能夠降低術后患者血液高凝狀態(tài),減少DVT發(fā)生[6]。
通過我們的研究認為早期康復鍛煉,結合物理措施、抗凝藥物的應用,可明顯降低血栓發(fā)生率。
[1]楊剛,呂厚山.低分子肝素預防人工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00,38(1):2527.
[2]邱貴興,戴尅戎,楊慶銘,等.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專家建議[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6,34(2):31-33.
[3]Kim YH,Oh SH,Kim JS.Incidence and natural history ofdeep-vein thrombosi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sed clinical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Br,2003,85(5):661-665.
[4]楊佐明,戴士峰,王琦,等.低分子肝素預防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9,24(2):157-158.
[5]Borow M,Goldson H.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sis Evalua-tion of five methods of treatment[J].Am J Surg,1981,141(2):245-251.
[6]唐泓源,張黎明,皮紅英,等.系統(tǒng)早期活動方案降低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1):965-967.
R687.3
B
1671-8194(2016)18-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