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誠
宜興紫砂造型豐富,變化萬千。在各類壺藝的造型中,有簡約的光貨、自然的花貨和條理的筋紋貨。其中光貨中的漢方壺是紫砂方器中的常見造型。漢方壺借鑒了漢代青銅方壺,故名漢方。其造型上收下豐,呈四方鐘形,高聳修長,削肩平整,挺拔俊俏,氣勢懾人。紫砂漢方壺已成方器中的經(jīng)典器形,數(shù)百年來,多有制作,長盛不衰。
一、漢方壺簡介
以下從歷史傳承、工藝技法、文化內(nèi)涵三方面具體分析漢方壺的特點。
1.歷史傳承
陶瓷是土與火的藝術(shù),中國陶瓷由于主要采用輪制成型,故方器較少。而宜興紫砂由于原料的優(yōu)良特性與獨特的成型工藝,歷年來有很多優(yōu)秀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六方、八方、轎頂、傳爐、觚棱、漢方等等。
據(jù)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記載:“徐友泉,名士衡……予嘗博考厥制,有漢方扁觶、小云雷……”
又據(jù)清吳騫《陽羨名陶錄》記載:“叔未鮮元時,得時大彬漢方壺。”
故漢方壺是明代紫砂一代宗師時大彬首創(chuàng),但紫砂界未見過時大彬的漢方壺傳器。清初的制壺名家華鳳翔就是紫砂史上較早制作漢方壺的高手。
縱觀清代至民國的各類漢方壺,如秦磚漢瓦、大漢雄風,簡約豪爽,古雅淳樸。我們從清初華風翔制的漢方壺到民初胡耀庭制的漢方壺,可以看出宜興紫砂漢方壺制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有序,形制相仿,各顯其能,一脈相承。
2.工藝技法
宜興紫砂的制造工藝主要采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圓器“拍身筒成型法”與方器的“鑲泥片成型法”的工藝原理。方器以裁剪泥片手工黏合而成,在制作過程中,只要對一片泥片濕度與曲度掌握不當,或任何一個平面鑲接時歪斜,便會在燒制過程中扭曲變形,而使壺勢全失。故方器制造中工藝技術(shù)含量之高、手段之復雜,遠遠超過圓器,漢方壺的制作亦然。所以方器的數(shù)量遠遠小于圓器,傳世的漢方壺更是鳳毛麟角,十分難得。
3.文化內(nèi)涵
在清代的官場上常以漢方壺送禮,這樣既可以不失迎來送往的禮數(shù),又可標榜清正廉明、剛正不阿。
另外清代制作的漢方壺還有“比德”的功能,寓意做人的真理,遇人處事要剛正、方直,智圓行方,這樣才能人生順利、萬方通達。
一把把敦實厚重的漢方壺,如堅沉的社會基石,象征著大清滿族政權(quán)的牢固。清初的漢方壺是清代統(tǒng)治階級極力推崇的紫砂壺具。
二、華鳳翔制紫砂壺鑒賞
華鳳翔,又名鳳祥,清康雍年間制壺名家,生卒待考。華鳳翔善制漢方壺,據(jù)民國李景康與賓虹著《陽羨砂壺國考·別傳》載:“鳳翔,或云康熙間人,善仿古器,制工精雅而不失古樸風味?!?/p>
1.素面紫砂壺
(1)《如意漢方壺》,華鳳翔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品。壺高22.7厘米,口徑9.7厘米,壺底鈐陽文方形篆印“荊溪華鳳翔制”。紫泥制作,色澤紫紅。壺體為柱方形,方流橋鈕扁把。壺流的四分之三緊貼壺身,結(jié)構(gòu)緊湊。壺蓋與壺面上的如意云紋使壺體富有動感。全壺器形碩大,包漿溫潤,氣勢恢宏,沉穩(wěn)肅穆,是華鳳翔的代表作與清初漢方壺的傳世神品。
(2)《高梨壺》,華鳳翔制,私人藏品。壺高12.8厘米,壺底鈐陽文方形篆印“荊溪華鳳翔制”。紫泥制作,色澤紫茄。壺體為梨形,上部收斂,下部鼓出。壺流柔順清雅,出水利落有力。壺鈕如小瓶,形制殊異。
華鳳翔以制作方器著稱,圓器極為罕見。此《高梨壺》是目前國內(nèi)紫砂界首次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把華鳳翔制圓器壺,故顯彌足珍貴。
2.彩繪紫砂壺
明末清初,宜興紫砂壺的制作因工藝的改革,泥料的配制均有很大的改進。故紫砂壺不僅僅流行于文人雅士、官僚高賈之間,開始進入宮廷。這些名家高手制作的素面紫砂壺由宜興送往北京,必須先送御前瀏覽,后由造辦處畫師與工匠重新加工后送內(nèi)窯二次燒造。重新加工的工藝有彩繪、泥繪、上漆、描金、貼花、堆塑、鏤空、鑲嵌等。層出不窮的技法使內(nèi)廷出品的紫砂壺五彩繽紛、富麗華貴、美不勝收。這些宮廷紫砂壺迎合了當時入主中原八旗貴胄的審美情趣,故深得清初上層人士的厚愛。
華鳳翔不僅能制素面紫砂漢方壺,而且更擅長制作彩繪漢方壺。他制作的彩繪漢方壺富貴華麗、色彩如畫。華鳳翔是清三代宜興紫砂彩繪壺的領(lǐng)軍人物,自其以后的雍乾年間,王南林(即玉亭)、邵玉亭、邵基祖、邵德馨、邵形然、潘富鼎、楊友蘭等名家高手均善制彩繪壺。
(1)《宜均藍釉漢方壺》,華鳳翔制,南京博物院藏品。壺高21.8厘米,口徑10×8.9厘米,底印“華鳳翔制”。內(nèi)胎褐紅色紫泥,質(zhì)地細膩。
清雍正帝常愛用紫砂壺飲茶,并對紫砂壺的流把制作提出過修改意見。就像清康熙帝喜愛彩繪壺一樣,雍正帝尤愛宜均鈷藍釉。這把表面施鈷藍釉酒類爐均釉的紫砂漢方壺,是華鳳翔當年為宮廷大內(nèi)制作的宜均藍釉漢方壺珍品。全壺色彩燦爛,秀麗淡雅,因數(shù)量稀少而價值連城。
(2)《彩繪牡丹漢方壺》,華鳳翔制,臺灣私人藏品,壺高18.5厘米,底印“華鳳翔制”。藍綠釉為主色調(diào),主面彩繪有雍容華貴的牡丹及翻飛的蝴蝶。全壺制作工整,彩繪華麗,是華鳳翔彩繪漢方壺的佳作。
(3)《彩繪人物漢方壺》,華鳳翔制,南京紫砂收藏家沙志明藏品,壺高18.9厘米。底印“華鳳翔制”。壺間四周以黃釉如意裝飾,底部以大如意圖案相托,做工考究,釉色艷麗。壺的主面繪有松樹,樹旁有一老者向童子做詢問狀,畫意為“松下問童子……”之意。副面繪有紅菊數(shù)朵,并有五言詩句:“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边@把彩繪人物漢方壺是沙老20世紀80年代從沈陽購得的華鳳翔漢方壺力作。
(4)《黑釉秋菊漢方壺》,華鳳翔制,筆者藏品,壺高18.6厘米,口徑7×6.5厘米,壺底鈐圓形陽文篆印“華鳳翔制”。內(nèi)胎紫砂,方流橋鈕扁圓把。壺主副兩邊均以黑釉為主色調(diào),紫砂壺上彩繪黑釉是清康熙年間的創(chuàng)新品種,色澤深沉凝重,壺的中部飾以白釉圖案,對比強烈。兩邊白釉上各繪七朵紅色的菊花。金風送爽,秋菊幽香。另在壺流壺把兩邊繪有綠色的翠竹,竹葉靈動,搖曳生姿。全壺雄渾肅穆,古樸典雅,是華鳳翔漢方壺的傳世名品。
三、紫砂收藏家與華鳳翔彩繪漢方壺的故事
宜興紫砂形制多變,色利豐富,集詩書畫印為一體,既可實用又能觀賞,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成為收藏熱類,全國各大拍賣公司紫砂拍賣屢創(chuàng)新高。在這次收藏大潮中,滬寧杭涌現(xiàn)出三位著名的紫砂收藏家,那就是上海的許四海、南京的沙志明、杭州的李長平。
1.上海許四海
早年,許四海在上?!耙粔卮骸辈桊^打工,認識了陳老板與時老伯。就在許四海參軍的前夕,時老伯送給許四海一把缺蓋的《彩繪山水漢方壺》。時老伯說:“這把壺是我從大洋橋邊上一個地攤上買來的,才四毛錢,壺底印有‘華鳳翔制四個字?!睍r老伯問許知不知道華鳳翔這個人,許四海老老實實回答不知道。時老伯又說:“當時我也不知道華鳳翔是什么人,現(xiàn)在才知道這個人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制壺高手。你參軍就要走了,鮮花送美人,寶劍贈壯士,今天這把缺蓋的壺就送給你。如果你跟這把壺有緣的話,說不定將來會遇到這個壺蓋。”
20年后,許四海在收購老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與時老伯送的《彩繪山水漢方壺》相配的蓋子,合上壺蓋,花紋一樣,釉色也一樣,真是珠聯(lián)璧合、天意壺緣。
2.南京沙志明
1986年,沙志明出差沈陽。因沈陽是清代的盛京,有不少滿人后裔,亦有清帝賞賜給八旗將士的紫砂茗壺。沙志明留意尋覓,在一家賣舊家具的店里發(fā)現(xiàn)一把《彩繪人物漢方壺》,壺底赫然鈐有“華鳳翔制”的印款,壺身繪有“松下問童子”畫意圖。雖然要價較高,沙志明還是毫不猶豫地購得。一路上他用大衣包住壺小心翼翼地帶回南京,此壺即為前文提及的《彩繪人物漢方壺》。
四、華鳳翔制漢方壺的鑒定
因華鳳翔在清三代紫砂界名震遐邇,故從清中至清末民初均有仿品。直至近期,筆者在古玩市場上還見過華鳳翔彩繪漢方壺的新仿贗品。
華鳳翔的傳世真品很少,一般藏者很難見過華鳳翔制的彩繪漢方壺鑒定標準器。故而缺乏對彩繪壺真?zhèn)舞b別經(jīng)驗。
華鳳翔的真品所用泥料為原礦砂練泥,細度50-60目,較粗,手工鑲泥片成型。經(jīng)過從清初至今300多年歲月的沉淀,湖面釉色置地沉穩(wěn),明而不亮,釉面多有魚子紋開片,壺底印章規(guī)整。
贗品所用泥料為機制泥細度100目以上,較細,模具成型,釉面有賊光。壺底印章以方印“荊溪華鳳翔制”居多,圓印較少。兩者相比,真?zhèn)巫悦?,望廣大壺友小心收藏,以防中雷。
清初漢方壺名家華鳳翔,以善制漢方壺聞名紫砂界,在中國紫砂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華鳳翔以他超凡的技能、精湛的壺藝、艷麗的彩繪而永存宜興紫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