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嵐嵐常州第三中學
高中生口頭作文訓練的實踐與思考
顧嵐嵐
常州第三中學
雖然老師們都知道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口頭作文作為一種作文形式的客觀存在,但很少有人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具體而有效地訓練。在我們感覺作文訓練提高不快,改作文非常頭疼時,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先說后寫”,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堅持一段時間后,我們或許會感受到它給學生寫作帶來的顯著變化。
何謂“口頭作文”?從使用媒介、表達方式和活動特點等方面看,我認為口頭作文是指口頭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形式進行表情達意而直接作文的寫作方式,它是一種高級的即興語言表達能力。它既可以作為書面作文的一種輔助訓練形式,也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寫作樣式。
口頭作文不同于文字寫作的作文,有其自身特點。首先它是一種作文的形式,具有作文的一般要求即選材、立意、構思、表達。其次它又是口頭表達的作文,具有說話的一些特點即多用短句,還會用人們生活中使用較多的詞匯,并且會借助肢體語言:表情、手勢、姿態(tài)或嘆詞來表情達意。
口頭作文訓練一般有這幾種形式。從表達方式來講,有議論的、敘事的、抒情的、描寫說明的或者幾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從結構來講,有結構完整的短文、有整體結構中的某個片斷(開頭、結尾)、有段與段銜接的。從藝術手法來講:有借景抒情的、卒章顯志的、以小見大的、托物言志的等。高中學生口頭作文訓練相比小學、初中,更關注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思維的嚴密和敏捷以及藝術手法的運用。
1.在筆者開始嘗試進行口頭作文訓練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很多教師的作文教學是沒有口頭作文這一教學內容的,口頭作文被忽略,不被重視或許有很多因素。
(2)教學模式與方法陳舊。不少教師依舊無法確立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學仍陷在繁瑣分析、滿堂灌、形式主義的泥潭中,教學內容單一、氣氛沉悶。課堂上,學生很少有發(fā)言的機會。教師對學生回答的閃光點常常缺乏應有的熱情和肯定,甚至扼制學生表達的欲望,使學生產生“怕說”、“厭說”的心理。
(3)缺乏良好的口頭作文訓練的氛圍??陬^作文訓練需要有輕松、活潑、融洽、自然的教學氛圍,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和考試的壓力,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幾乎被取消,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語文活動例如:辯論比賽、演講比賽、讀書交流會等很難正常展開,學生口頭作文能力的訓練和提升缺少機會和相應的氛圍和環(huán)境。
2.眾多因素使得口語作文訓練成為語文教學的盲點。為了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增強高中生口頭作文訓練的科學性、實效性、可操作性,并以此能力的提高帶動語文素質、思想素質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說進行口頭作文能力的訓練與指導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以提升學生的口頭、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陬^作文通過不斷的智慧交鋒,拓展學生橫向和縱向的思維力、想象力、感知力,促進智力的發(fā)展。長期的有序的口頭作文訓練,會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使用語言的習慣,約束自己不規(guī)范語言的使用。與此同時學生的書面寫作需要具有觀察分析事物能力,立意、選材、構思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文字修改能力等等??陬^作文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從教師和其他同學那里受到啟發(fā),隨時觀察,隨時更改,隨時修正,也可以較快地檢查學生的思考結果,從而促使積極思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有利于書面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改變語文學習的單一化,提升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審題立意、結構、語言表達、素材的選擇等有主題的口頭作文訓練給學生們充分的表達和交流的空間,個體的主體性得以最大化的體現。學生們在課堂上學會肯定與否定,吸收與反思,自然地對語文學習就有了興趣。
(3)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新課標中關注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主要體現在: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長時間的有主題的、多樣的口頭作文方式讓學生們在交流、思考、辨析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口頭作文訓練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注意訓練的序列性和持續(xù)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
1.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指導和訓練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定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Mann-Whitney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的用±s)表示,偏態(tài)分布或方差不齊采用M(Q25-Q75)表示;定性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采用“閱讀任務群”式的教學方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口頭作文”主題訓練,會讓學生有明晰的目標,也有可參考的作文范本,如此的“口頭作文”訓練會讓學生感到更有實效。
例如:筆者進行了《魯迅作品選讀》教學,并通過任務群式的閱讀,和學生們一起關注了三個魯迅式命題:父與子關系的生命思考;童年的蠱惑;人與動物。學生們通過文本研讀、自我體驗、表達等方式熟知如何更深入地看生命中的親人、過往的童年、與人相似的動物們。
于是我們借助三個主題式的閱讀內容,確定了“口頭作文”的三個專題訓練的話題:我與父親關系的生命思考;審視自己童年中的人與事;我眼中的動物與人的關系。
接著確定口頭作文的基本表述形式,先陳述一件事,再用一段議論兼抒情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要能體現審視自我。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參與度非常高,課堂學習氣氛很活躍。不少學生在聆聽他人的感悟時也對自己的理解進行了修改。這樣的“口頭作文”專題訓練持續(xù)時間為一個星期,前后銜接非常連貫,每節(jié)課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自我和向他人學習的機會,學生在表達過程中既鍛煉了自己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讓自己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我們也可以看到閱讀和教學通過“口頭作文”這種簡短、快速、共享的形式中得到了很好的銜接和連接。
(2)從藝術手法的角度進行口頭作文訓練。閱讀教學中需要進行文本鑒賞,其中文本的藝術手法是不可或缺的。借助一種藝術手法進行范本模擬訓練,學生們在口頭表達中去構思,去思考如何借助這種手法來表情達意。例如筆者和學生就“童年的蠱惑”中,感受到了很多時候我們擺脫不了兒時故鄉(xiāng)的蠱惑,因為那里有永遠的“精神家園”。采用因事說理的形式,口頭表達出兒時經歷之事,用現在的眼光審視過去,表達出屬于自己的生命感悟,“理”因“事”生,“事”促“理”成,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思考,達到高中作文需要的思想深度。
2.在寫作教學中指導和訓練
(1)先說后寫。利用主題演講,時事評論等形式開展口頭作文訓練,要求中心明確,條理清楚,可以通過語速和語調的變化,運用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來傳達復雜微妙的思想情感有感情地表達。然后讓學生們講所講的內容進行書面寫作。
(2)寫作后,延伸一個話題做口頭作文。在學生們寫完作文后,教師們會發(fā)現作文中有很多問題,這時就某一個問題進行細化,進行口頭作文。例如:學生們在寫議論文時,經常大段陳述事例。針對這個問題,教師開展議論文中素材表達的作文訓練。通過討論,學生們認識到陳述事例的一些缺點,進行口頭表達,通過運用一些關聯詞語、表達思路的銜接詞或由果溯因講素材進行重組。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口頭作文訓練,學生們對自己書面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就有了很強的修改意識。
(3)像寫書面作文一樣進行口頭作文的方法指導。以往在人們的心目中,作文是個性化色彩十分濃厚的實踐活動,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也發(fā)現例如素材的積累、審題立意、文章結構等如果都效率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議論文訓練中優(yōu)秀的范文、素材的收集等。基于這種認識,“口頭作文”專題訓練就打破了原有的常規(guī)模式,采用了素材分享、共同交流、切磋修改等方式。如此既可以節(jié)省學生寫作準備時間,還可以彌補個人視野的局限,在分享、聆聽、交流、切磋過程中起到互相啟發(fā)思維。
與此同時,可以從能夠圍繞中心來表達觀點,遣詞、造句、選材是否新穎、創(chuàng)意,內容是否具體、有真情實感,主題思想是否健康等角度入手進行指導、評價。
3.聯系現實生活開展專題訓練
口頭作文不像書面作文那樣需要過多的描寫和抒情,它要求內容簡練、時間減短、針對性強,現場感強。所以現實生活是開展口頭作文訓練的絕好素材。貼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關注時事、影視、普通生活等,講之分為辯論類、建議類、時評類、倡導類等等專題都是口頭作文訓練的內容。題目可以采用:我看——;還可以怎樣做等,提高學生們關注和參與表達的積極性。
4.重視對學生口頭作文的評價激勵
評價激勵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口頭作文訓練的興趣,可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在評價時,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總體說來,口頭作文的訓練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能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構建自己的語言表達系統(tǒng)并促進書面作文能力的提高。筆者相信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和學生進行持續(xù)、有序地訓練,學生的書面作文一定會得到比較明顯地改善。
參考文獻:
[1]鄭桂華.探索專題寫作教學的新思路[J].北京:中學語文教學,2015(8).
[2]錢理群.錢理群中學講魯迅[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5
[3]葉圣陶.說話訓練決不該疏忽[J].文字改革,1961,(7).
[4]呂叔湘.關于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J].文字改革,1963 (4)
[5]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