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瀚醫(yī)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北區(qū),河南 鄭州 450012)
?
·臨床經(jīng)驗·
滋陰補腎、益氣健脾法治療骨不連經(jīng)驗
牛瀚醫(yī)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北區(qū),河南 鄭州 450012)
摘要骨不連臨床發(fā)病率雖不高;但由于骨折部位的持續(xù)活動常伴有疼痛,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學在該病的治療上有明顯優(yōu)勢,認為骨不連的形成與肝、脾、腎的虛衰有關,滋陰補腎、益氣健脾為其治療大法,故用之則效。
關鍵詞骨不連/中醫(yī)藥療法;滋陰補腎;益氣健脾;經(jīng)驗
骨折不愈合稱之為骨不連。骨組織具有自身修復的強大能力,當骨折給予適當?shù)闹委?,大多?shù)骨折都會很好愈合;然而,一部分骨折卻難以愈合。當骨折愈合比較緩慢時,稱為延遲愈合;當骨折不能愈合,則稱為骨不連。在所有骨折患者中,約5%愈合困難。由于骨折部位的持續(xù)活動,骨不連癥通常伴有疼痛,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筆者臨床采用滋陰補腎、益氣健脾法治療骨不連,頗獲良效。現(xiàn)將滋陰補腎、益氣健脾法治療骨不連經(jīng)驗介紹如下。
1辨證
骨不連癥多因外傷而致。中醫(yī)學認為:骨不連的形成與肝、脾、腎關系密切,且以腎的強弱最為關鍵。腎主骨髓以養(yǎng)骨,骨髓為腎精所化生,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修復均賴腎氣的滋養(yǎng)。若腎精充,則骨髓充盈,骨骼健壯;反之,腎精不足,骨髓空虛,則無骨痂形成。肝主筋脈,肝之氣血可以養(yǎng)筋。脾主肌肉,《素問·痿論》謂:“脾主身之肌肉?!比舾巍⑵?、腎3臟皆虛,則骨痂難以形成。
2治法
筆者認為:骨不連的治療當以滋陰補腎、益氣健脾為法。臨床常用方為加味六味地黃丸,藥物組成:熟地黃24 g,山茱萸12 g,山藥12 g,牡丹皮9 g,茯苓9 g,澤瀉9 g,黨參30 g,白術(shù)60 g,桃仁12 g,紅花10 g,全蝎6 g,蜈蚣1條,絲瓜絡12 g。每日1劑,水煎服。方中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益肝健脾,費伯雄謂此方“非但治肝腎不足,實三陰并治之劑”;黨參、白術(shù)健脾,強肌肉;桃仁、紅花、全蝎、蜈蚣、絲瓜絡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之效。
3病案舉例
案1患者,男,39歲,1987年10月6日初診。主訴:左下肢粉碎性骨折術(shù)后半年余無骨痂形成。患者9個月前因車禍造成左下肢粉碎性骨折,即刻住院手術(shù),手術(shù)一切正常;但術(shù)后半年余無骨痂形成,行走困難。后于某骨科醫(yī)院治療2個月余仍無骨痂形成,鋼板不能取出,行走靠雙拐,非常痛苦。現(xiàn)癥:形體消瘦,面容痛苦,少氣無力,食欲不振,語聲低微,舌質(zhì)稍紅,苔薄白,脈弦細。西醫(yī)診斷:骨折后無骨痂形成。中醫(yī)診斷:骨不連,辨證為肝脾腎虧虛、絡脈瘀阻。治則:滋陰補腎,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方予六味地黃丸加減,處方:熟地黃24 g,山茱萸12 g,山藥12 g,牡丹皮9 g,茯苓9 g,澤瀉9 g,黨參30 g,白術(shù)60 g,桃仁12 g,紅花10 g,全蝎6 g,蜈蚣1條,絲瓜絡12 g。12劑,每日1劑,水煎服。1987年10月20日二診,患者精神好,食量有增,無不適感,繼服20劑。1987年11月12日三診,復查X線片提示已有少量骨痂,上方加杜仲15 g、懷牛膝15 g,再服20劑。1987年12月2日四診,患者雖有骨痂形成,飲食增加,但形體消瘦乏力,治以健脾為主。處方:黨參30 g,白術(shù)60 g,茯苓15 g,生山藥30 g,懷牛膝15 g,杜仲15 g,土鱉蟲12 g,骨碎補15 g,桃仁12 g,紅花10 g,絲瓜絡12 g,甘草6 g。30劑。1988年1月13日五診,患者可以放下雙拐行走, 復查X線片提示骨痂形成,經(jīng)骨科手術(shù)取出鋼板;但患肢有些變形,行走步履不正常。方予舒筋如意湯,處方:黃芪30 g,制川烏6 g,當歸15 g,丹參30 g,乳香6 g,沒藥6 g,土鱉蟲12 g,蜈蚣1條,全蝎6 g,桃仁12 g,紅花10 g,雞血藤30 g,蘇木15 g,懷牛膝15 g,絲瓜絡12 g,甘草6 g。20劑。同時,將藥渣煎水泡洗患處,每次不得少于20 min。治療20 d后,患者行走基本正常。繼續(xù)治療半個月,病愈。
按患者中年發(fā)生車禍造成左下肢粉碎性骨折,雖手術(shù)成功,但失血過多,加之后期失調(diào),傷及肝、脾、腎,3臟俱傷,骨痂不生,肌肉不長,筋脈不舒,故骨折不能愈合。給予六味地黃丸加味治療,以滋陰補腎、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如期達到骨痂形成,骨愈合,取出鋼板,則病痊愈。但由于患骨不愈合近半年之久,局部肌肉筋健失養(yǎng)或壞死,造成下肢以及足跟關節(jié)失靈,故給予舒筋如意湯使筋健絡舒,則病告痊愈。
案2患者,女,30歲,1985年2月20日初診。主訴:右上肢開放性骨折術(shù)后1 a無骨痂形成?;颊咭蚬ぷ鞑僮魇д`造成左上肢開放性骨折,于某骨科醫(yī)院經(jīng)手術(shù)清創(chuàng)、骨折固定、傷口閉合,以及輸血、輸液治療,病情穩(wěn)定;但術(shù)后1 a仍無骨痂形成。現(xiàn)癥:患者面色萎黃,形體消瘦,面容痛苦,右上肢放于胸前繃帶上,舌質(zhì)紅,苔薄,脈弦細。西醫(yī)診斷:骨折后無骨痂形成。中醫(yī)診斷:骨不連,辨證為腎陰虧損、脾失健運、血瘀阻絡。治則:滋陰補腎,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方予六味地黃丸加減,處方:熟地黃24 g,山茱萸12 g,山藥12 g,牡丹皮9 g,茯苓9 g,澤瀉9 g,黨參30 g,白術(shù)60 g,桃仁12 g,紅花10 g,全蝎6 g,蜈蚣1條,連翹12 g,絲瓜絡12 g。30劑,每日1劑,水煎服。1985年3月21日二診,患者精神好,活動有力,上方再服30劑。1985年4月22日三診,患者上肢活動少力,復查X線片提示已有骨痂形成,上方加土鱉蟲12 g、杜仲15 g。再服1個月,經(jīng)骨科檢查提示骨已連接,即取出鋼板,病告痊愈;但患者右手上肢活動功能差,不能使用筷子。給予舒筋如意湯,處方:黃芪30 g,制川烏6 g,當歸15 g,丹參30 g,乳香6 g,沒藥6 g,土鱉蟲12 g,蜈蚣1條,全蝎6 g,桃仁12 g,紅花10 g,雞血藤30 g,蘇木15 g,連翹15 g,絲瓜絡12 g,甘草6 g。水煎服,同時,將藥渣煎水泡洗患處,每次不得少于20 min。治療2個月,患者手指活動正常。
按患者右上肢開放性骨折造成大量出血,加之手術(shù)傷及氣血,導致肝、脾、腎俱傷?!端貑枴ば魑鍤狻吩唬骸案沃鹘睿⒅魅?,腎主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腎生骨髓?!蹦I的精氣盛衰直接影響骨的生長、發(fā)育、修復。脾主肌肉、四肢,全身的肌肉都要依靠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營養(yǎng);脾還有統(tǒng)攝血液防止溢出脈外的功能,對損傷后的修復起重要作用。今患者肝、脾、腎俱虛,故無骨痂形成。治以滋陰補腎、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為法,達到補筋骨、益精髓、通血脈的目的,使腎強、脾健、肝疏,則骨痂形成而病愈。
(編輯顏冬)
文章編號:1001-6910(2016)04-0050-02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4.24
收稿日期:2016-01-15;修回日期: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