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買東西都用銀子?
古裝劇讓不少人以為古人出門花錢就是花銀子,那么,銀子真是古人隨身攜帶的貨幣嗎?
歷史上,白銀正式成為法定貨幣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說,演繹明朝以前故事的古裝劇中的人物,動輒掏出白花花的銀子,是絕無可能的。
中國秦漢時期實行的是單一貨幣,就是制錢,如刀幣、五銖錢等。唐代開始錢帛并用,錢幣有“開元通寶”等,大宗交易則使用“綾”“綃”等絲織品(帛)。白居易詩里有提到如“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兩宋貨幣也是以制錢為主,后期又增加了紙幣,即交子、會子和關(guān)子,但結(jié)算單位還是“貫”(一貫等于1000文制錢)。元朝曾用過少量銅錢,但貨幣流通主要靠紙幣。
以上朝代的金銀并不在市場上流通,而是作為國家儲備、鑄成各種金銀器皿以獎賞臣下或收藏的。宋代出
(文/王金亮據(jù)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