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瑞鵬?。ê颖笔『馑薪逃夹g裝備站 053000)
論新課標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
辛瑞鵬(河北省衡水市教育技術裝備站053000)
摘要:高中新課標的提出和新課改的推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如何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素質、滿足新教改的需求,成為一線教師、教研機構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以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為例,探討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體系構建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10
本文在分析新課標背景下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的基礎上,探討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力求能夠完善教師培訓工作、提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推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順利發(fā)展。
(一)轉變教學理念
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要求教師轉變“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樹立“三維知識目標”。
1.知識目標。教師要傳授學生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及基本操作方法。
2.能力目標。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信息的查詢、編輯、儲存、傳輸等專業(yè)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構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yè)知識。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專業(yè)知識,是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對于數據庫管理、多媒體技術、信息處理、信息技術應用等專業(yè)知識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是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2.通用知識。信息技術是一門內容包羅萬象、形式異彩紛呈的多元化學科,要求教師對于自然科學、社會熱點、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都有所了解,才能在課堂上做到旁征博引、融會貫通,滿足新課標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需求。
3.教學知識。高中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寬容愉悅的課堂氛圍,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熟悉基礎教學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學實踐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一)合理選擇培訓內容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既要充分考慮到高中階段教學特點、信息技術教學需求以及信息技術與高中教學的整合,又要考慮到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辦學實際及教師需求,合理選擇培訓內容,制定培訓目標,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培訓。例如,對辦學條件較為落后的農村高中,應該側重于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基本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內容,滿足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需求;對信息技術教學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基礎設施建設也比較完備的重點高中,則應該側重于信息技術前沿文化與技能、信息技術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與發(fā)展等內容,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科學制定培訓計劃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應該有科學的組織規(guī)劃,分階段、分層次、分區(qū)域地針對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職業(yè)操守、教學能力、學生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內容進行培訓,避免出現“大雜燴”的局面。例如,針對某一區(qū)域的高中,以學年為時間單位擬定總體培訓計劃,每學年一個培訓主題,并在此基礎上擬定階段性培訓計劃,確定每個月乃至每次課的培訓內容,體現信息技術培訓的體系性和規(guī)劃性。
(三)大膽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
新課標要求高中教師不斷改革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也要本著創(chuàng)新性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和發(fā)展趨勢而變換培訓模式,使教師培訓起到推動教師職業(yè)發(fā)展、促進教師職業(yè)創(chuàng)新的目的。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的創(chuàng)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選修模式。教師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及客觀情況,自主選擇參與培訓的時間、內容及考核方式,滿足不同教師的不同培訓需求。例如,個別教師專業(yè)技術水平過硬,但是課堂管理能力和教學技術水平較弱,就可以選擇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學理論課程進行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2.互助模式。為了節(jié)省培訓資源、促進教師合作發(fā)展,安排不同區(qū)域的教師分別接受不同內容及領域的培訓,然后再組建互助小組,鼓勵教師內部之間相互學習、交流溝通,共同進步。例如,參與教學理論培訓的教師與參與信息技術學科理論培訓的教師組成互助小組,大家交流學習心得、分享學習成果,實現合作發(fā)展。
3.分層模式。新課標對課程提出了“國家、地方及校本”三級體系,對學生提出了分層次教學理念。因此,在教師培訓中,也應該響應新課標的號召,采用分層模式,實現國家級、地方級及校內分層培訓,尊重各個層次學校的教學實際及培訓需求,促進教師個性化發(fā)展。例如,一線城市的重點學校應以國家級培訓為主,二三線城市的重點學校應以地方級培訓為主,其他學校應以校內培訓為主。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層級滾動”制度,定期邀請參與上一層級培訓的教師到較低層級的區(qū)域召開講座,實現教學理念、技術知識及教研成果的共享與流通。
4.教研一體。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也要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學培訓機構可以考慮采用教研一體的培訓模式,將教學研討和科學研究結合起來,促使信息技術教師對于新的學科領域及教學領域不斷學習、研究與實踐,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促進教師的全面發(fā)展。
(四)努力完善培訓機制
為了提高培訓效率、激發(fā)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師培訓組織機構應該不斷完善培訓機制,從考勤、培訓表現、結業(yè)考試、業(yè)績評價等方面規(guī)范教師的培訓行為。在對教師的培訓成果給予客觀評價的同時,促使教師在信息技術培訓中真正有所學、有所悟、有所得。
綜上所述,構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體系,在提高高中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中教師職業(yè)能力、推動新課標順利實施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希望通過教育機構、教研機構及一線教師的持續(xù)關注和不懈努力,能夠不斷完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體系,拓寬培訓途徑,創(chuàng)新培訓形式,提高培訓效率,確保高中新課標的順利實施與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申一頓.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4).
(責編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