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玉環(huán) 楊惠敏
手術室護理干預在30例椎管內麻醉中的效果探討
寧玉環(huán) 楊惠敏
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干預在接受椎管內麻醉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30例接受椎管內麻醉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其實施手術室全面護理干預。同時選擇同期30例接受椎管內麻醉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其開展常規(guī)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6、12、24 h疼痛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手術室護理干預模式應用到椎管內麻醉患者中,麻醉效果良好,可減輕疼痛及麻醉后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手術室護理干預;椎管內麻醉;疼痛評分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對手術室護理干預在接受椎管內麻醉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做出準確評估,進而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處理。為此選擇2015年2~10月30例椎管內麻醉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30例同樣接受椎管內麻醉的患者作為對照組,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選擇2015年2~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接受椎管內麻醉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7~78歲,平均年齡(43.7±11.4)歲。并選擇同期30例接受椎管內麻醉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6~79歲,平均年齡(43.1±12.0)歲。兩組患者均符合椎管內麻醉相關標準,且患者及家屬對本院相關診療措施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1]①年齡<15歲且年齡>80歲者;②合并嚴重感染者;③無法耐受椎管內麻醉者;④ 精神疾病、語言障礙導致無法交流者;⑤無家屬或監(jiān)護人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椎管內麻醉。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手術室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患者實際情況開展對癥護理,并在護理工作中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觀察組患者接受手術室全面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3.1 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病情,做好疾病宣導。同時,向患者講解麻醉方式、流程、手術室環(huán)境及主治醫(yī)師情況,幫助患者消除對手術麻醉處理的錯誤認知。針對合并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要對其進行語言疏導,并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咳痰、呼吸技巧進行指導。術前還要根據患者所接受的手術類型,對患者進行體位訓練,保證麻醉處理順利實施。
1.3.2 環(huán)境護理 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手術室環(huán)境,例如對手術室內濕度、溫度進行有效調節(jié)。在實施麻醉處理前,要為患者做好保暖護理。同時,對相關部位皮膚進行有效消毒處理,減少手術室內人員流動。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進一步緩解手術及麻醉處理給患者帶來的緊張感。若觀察到患者術后合并出血癥狀,要及時進行對癥護理。
1.3.3 麻醉干預 患者入手術室后,要協(xié)助麻醉醫(yī)師做好靜脈穿刺及麻醉穿刺,并告知患者不要亂動亂碰。在進行麻醉置管時,要對患者深呼吸方法進行有效指導,同時固定好相應的導管,避免導管脫出。同時,在進行椎管內麻醉時,要通過語言鼓勵進一步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的情緒,為患者做好手臂按摩,進而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6、12、24 h疼痛情況,同時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其中,疼痛程度判定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2]對兩組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其中0分表示無痛苦,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6、12、24 h疼痛評分分別為(2.92±1.59)、(2.02±1.24)、(1.07±0.32)分。對照組分別為(4.08±2.32)、(3.57±1.81)、(3.08±1.53)分。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僅有1例患者出現惡心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對照組3例惡心,3例頭暈,2例鎮(zhèn)靜過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7%。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椎管內麻醉是臨床開展手術治療過程中常見的麻醉處理方法,可為患者診療活動提供良好的保障。通常情況下,為實現更加良好的麻醉效果,在為患者實施錐管內麻醉過程中,要配合良好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進而不斷減少麻醉風險事件。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接受手術室護理干預,做好術前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術前健康宣導及體位訓練,使其充分知曉麻醉處理情況。同時,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手術室環(huán)境,為手術順利開展夯實基礎。另外,強調麻醉干預的重要性,保證麻醉處理的科學性及有效性。與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6、12、24 h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高于劉美荊等[3]的相關報道,考慮原因是本次研究納入對象數量較少所致,但是同樣能夠說明將手術室護理干預能夠減少椎管內麻醉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與王清霞[4]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說明本次課題研究結果真實可靠,也能夠進一步表明將手術室護理干預模式應用到椎管內麻醉患者中,麻醉效果良好,可減輕疼痛及麻醉后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將手術室護理干預模式應用到椎管內麻醉患者中,麻醉效果良好,可減輕疼痛及麻醉后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1]劉素瓊,陳玉.護理干預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負性情緒及舒適度的影響.河北醫(yī)學,2015,16(6):1021-1023.
[2]劉彩純.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響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35):547-548.
[3]劉美荊,盧月霞,殷海慧.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椎管內麻醉效果的影響探討.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8(10):1130-1131.
[4]王清霞.手術室護理干預在椎管內麻醉中的效果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31(15):3589-35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82
2015-11-25]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手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