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海飛
(遼寧省朝陽縣羊山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122614)
育成雞的飼養(yǎng)技術要點
聞海飛
(遼寧省朝陽縣羊山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122614)
育雛期和育成期的飼養(yǎng)是連貫的,前者對后者有決定性影響。育成期的生長與產蛋性能高度相關,雛雞5周齡體重大者,其未來的產蛋性能也好。16周齡雞群的整齊度十分重要,產蛋期內死亡的母雞與此有關。體重輕者所產的蛋小,體重大而過肥者產的蛋大,但二者的產蛋性能都不好。育雛期滿,白殼和褐殼蛋雞體重分別應達440克和500克,一般規(guī)定當體重達標時,中雛 (7~14周(飼糧中代謝能和蛋白質應降為11.72兆焦/千克和16%。若幼雛階段體重明顯不足,就應繼續(xù)飼喂幼雛料。這種辦法對生長發(fā)育正常雞群是可行的,但不夠周全。應該綜合雞群各方面的表現來適時、適度地調整營養(yǎng)水平,還應找出雞群生長發(fā)育落后的其他因素并予解決,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當雞群整體狀況、體重和整齊度均達標,并達到生長曲線的上限值時,飼糧營養(yǎng)濃度就可以下調。
8~16周齡是雞體脂肪沉積較多的時期,應采用限制飼喂,防止過肥。過肥的母雞不僅產蛋性能差,蛋殼品質也不好,對鈣的代謝有所影響,雞產蛋時容易脫肛,而所需恢復時間也較長,且抗熱應激的能力也差。限制飼喂的具體方法可被概括為:控制每日每頓的投料,投料量一般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85%左右。前期生長發(fā)育差、體重小的雞群,不宜限制飼喂。
過渡飼養(yǎng)是適應母雞19周齡前后,其性成熟生長高峰期的飼養(yǎng)方式。母雞開產前要進行鈣儲備,飼料中鈣含量要由0.6~1.0%增加至3.5%左右,因為產蛋母雞鈣的需要量是生長雞的3~4倍。這個過程不能一次完成,否則由于飼糧含鈣量突然增高,反而影響采食量和鈣在體內的存留率,從而影響母雞的增重和開產。在實踐中采用的補鈣方法是:當雞群 “見第一枚蛋”時,或開產2周 (約18周齡(時,在飼糧中加一些貝殼粉或顆粒鈣;對散養(yǎng)雞群可設礦物質飼料盒,任母雞啄食。筆者在某雞場經過5年的實踐,總結出另一種補鈣的方法,即從17周齡或18周齡至開產達5~10%時,采用過渡飼養(yǎng),即逐步減少生長料的比例,提高產蛋料的比例,漸進性地增加鈣在飼料中的含量。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一次增加鈣過多的營養(yǎng)性應激的負面影響,提高了雞群整齊度,使開產日齡更趨于同期化,高峰期產蛋率高且穩(wěn)定。過渡飼養(yǎng)期需視雞群生長發(fā)育整體狀況而定。對優(yōu)秀 (體重和整齊度都達標(、良好 (體重比標準略低,整齊度尚可(和發(fā)育欠佳 (體重和整齊度都不好(的雞群,其過渡期可以考慮用2周、3周或5周時間。具體做法是:以褐殼蛋雞為例,在過渡飼養(yǎng)期,要同時配制出15~18周齡的生長料和18~36周齡的產蛋期料,確定分幾次把鈣增至預期值,計算出降低生長料和提高產蛋料百分率的具體方案。每天將兩種飼料按需要稱出,充分拌勻后再飼喂。
在6周齡以后,雛雞培育的著眼點是長骨架,以及內臟器官的充分發(fā)育,如心臟、腎臟等。這些器官能得到充分發(fā)育和功能健全,對于母雞高產十分重要;反之,母雞會逐漸衰竭。無疑,運動也起重要作用。開燈后,往往可以看到雞群展翅拍打、奮飛或跳躍運動,1天有幾次之多,這是心理和生理的需要。雞舍高度低于0.6米,它們飛起來就會碰到頭。一般育成期飼喂次數減少至日喂2次,讓雞有饑餓感。這樣,雞就會在雞舍內到處找食,無形中增加了運動量。餓了的雞不挑食,同時也節(jié)省了飼料。有條件的雞場可以采用降低飼養(yǎng)密度,增加飼養(yǎng)面積的方法來達到促進運動的目的。散養(yǎng)時,可將青飼料懸掛起來,讓雞跳起來啄食,除增加運動量外,還可減少啄癖的發(fā)生。
這里說明的是如何掌握18~20周齡時的光照,即什么時間開始光刺激,這是至關重要的。原則是:18周齡稱重后,若體重達標就可以開始光刺激。一般應在10小時基礎上每周延長0.5~1小時。應注意,體重低于1000克的雞群,即便是年齡到了,也不能延長光照。一旦光照達12小時,母雞便會逐漸開產,后果不良。延長光照與增加飼喂量和提高飼糧鈣水平應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