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祥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神經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臨床腦膜瘤領域矢狀竇旁腦膜瘤較為多發(fā)和常見,因此種類型腦膜瘤基底部于矢狀竇附著,并可對其構成侵犯,甚至引發(fā)閉塞,故實施腫瘤全切時較為棘手,術前采用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掌握基底部矢狀竇特征,可為矢狀竇附著處腫瘤及矢狀竇腫瘤的治療提供積極的參考依據(jù)[1],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矢狀竇旁腦膜瘤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31~56歲,平均(44.3±2.1)歲,病程平均(10.2±1.9)個月。首發(fā)癥狀:精神異常4例,癲癇發(fā)作16例,肢體麻木無力6例,頭痛10例,癥狀不明顯4例。部分有兩種或以上癥狀同時存在。
依據(jù)腫瘤具體位置對手術切口個體化選擇,術口過中線均達對側,依據(jù)造影獲取的腫瘤血供狀況,先對腫瘤主要血供行電凝切斷處理,術前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提示在矢狀竇前1/3處分布的腫瘤及基底部矢狀竇出現(xiàn)閉塞者,行腫瘤全切操作,并切除附著處矢狀竇,其他均腫瘤全切。部分病例電灼基底部硬膜,或次全切腫瘤。術中發(fā)現(xiàn)殘余腫瘤者,術后需積極予以放療。
Ⅰ級:腫瘤、任何異常的顱骨及相連硬腦膜均在顯微鏡下切除;Ⅱ級:腫瘤在顯微鏡下完全切除,并對相連硬腦膜行電凝處理;ⅢA級:硬膜外和硬膜內腫瘤均在顯微鏡下完全切除,相連硬腦膜未切除或電凝;ⅢB級:硬腦膜內腫瘤在顯微鏡下完全切除,相連的硬腦膜未切除或電凝,任何硬膜外部分的結構也未行切除和電凝操作;ⅣA級:對血管或顱神經保存,而次全切除腫瘤,顯微鏡下將相連部分完全切除;ⅣB級:部分腫瘤切除,對殘留腫瘤體積檢測<10%;Ⅴ級:切除部分腫瘤,殘留腫瘤體積經評估>10%。次清除率、碎石失敗率和入鏡及碎石前后發(fā)現(xiàn)結石漂移的時間情況。
本組Ⅰ級切除14例,占35%;Ⅱ級10例,占25%;Ⅲ級6例,占17.5%;Ⅳ級10例,占25%。精神異常、肢體乏力及頭痛等癥狀術后均消除,癲癇發(fā)作者藥物停用或劑量減小。Ⅲ級6例患者,術后1個月予以放療治療,行>3個月隨訪,復發(fā)1例,予以再次手術治療。Ⅳ級中6例復查腫瘤無增大,另4例有增大現(xiàn)象,再行手術處理。
臨床針對腦膜瘤治療時,手術切除為常見手段,但對于腫瘤體積小、年齡大、合并的基礎疾病多及手術耐受力差的患者,可行放射治療,并定期安排復查,依據(jù)實際情況制定處理方案[2]。臨床對矢狀竇腦膜瘤實施全切術有一定棘手性,腫瘤的大小、部位、血供情況、上矢狀竇及顱骨有無累及直接關系到手術效果。術前開展全腦血管造影檢查,在竇期和靜脈期,有腫瘤對靜脈構成擠壓移位的現(xiàn)象檢出,部分矢狀竇被腫瘤阻塞,呈中斷顯示,上述造影征象為術中是否連同矢狀竇將腫瘤一并切除提供了參考依據(jù)[3]。切除腫瘤的程度對復發(fā)率有重要影響,全腦血管造影檢查,腫瘤將矢狀竇阻塞中斷者,可將基底部矢狀竇和腫瘤一并在術中切除,患者術后可無明顯神經功能障礙及腦水腫,對于腫瘤對矢狀竇構成侵犯,未行全切治療的腫瘤,術后有較高復發(fā)幾率,全切腫瘤效果較為理想,但全切對矢狀竇后部分布的腫瘤有一定難度,術前實施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提示矢狀竇未發(fā)生閉塞者,可規(guī)避因手術操作前未行腦血管造影而盲目在術中追求Ⅰ、Ⅱ切除造成的矢狀竇閉塞及損傷,降低致密性大出血、嚴重神經功能障礙及嚴重腦水腫發(fā)生率[4]。在矢狀竇前1/3處分布的腫瘤,術前可不安排腦血管造影,于手術中切除基底部矢狀竇。
術前行全腦血管造影,可對腫瘤血供明確,術中依據(jù)血供情況,對腫瘤主要供血預先電凝切斷,減少分塊切除腫瘤引發(fā)的大量出血,以獲取清晰術野,進而為腫瘤全切創(chuàng)造條件,降低腫瘤復發(fā)率。近年來,神經外科顯微手術技術的成熟為矢狀竇腦膜瘤全切打下了良好基礎,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前景。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Ⅰ級切除14例,占35%;Ⅱ級10例,占25%;Ⅲ級6例,占17.5%;Ⅳ級10例,占25%。精神異常、肢體乏力及頭痛等癥狀術后均消除,癲癇發(fā)作者藥物停用或劑量減小。Ⅲ級6例患者,術后1個月予以放療治療,行>3個月隨訪,復發(fā)1例,予以再次手術治療。Ⅳ級中6例復查腫瘤無增大,另4例有增大現(xiàn)象,再行手術處理,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指導價值顯著。針對早期未能全切病例,隨著研究的進展,相信可以獲得更完善的治療,臨床需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依據(jù)造影檢查結果,確定手術方式,以最大程度改善預后。
綜上,對腫瘤及腫瘤基底部硬膜全切,術后有較低復發(fā)率,術前全腦血管造影檢查可指導術中處理,為提高手術安全性提供保障,有較高推廣應用價值。
[1]程品文,張玉定.全腦血管造影檢查在矢狀竇旁腦膜瘤術前評估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8):125-126.
[2]施煒,王羽,張宇,等.3D-CT靜脈造影對矢狀竇旁腦膜瘤的術前評估[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0,26(10):919-922.
[3]姜保東,閆華,李篤民,等.雙源CT靜脈造影對上矢狀竇旁腦膜瘤顯微手術的價值探討[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7):1053-1055,1062.
[4]李慶祝,翟建,韓劍劍,等.64排CT雙期血管造影在腦膜瘤術前的臨床應用價值[J].安徽醫(yī)學,2014(5):630-6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