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 吉英嶸
(海南省東方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海南 東方 572600)
貧血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病癥[1]。根據(jù)發(fā)病原因的不同,臨床上將貧血分為營養(yǎng)性貧血、感染性貧血、免疫性貧血、內(nèi)分泌性貧血四種類型。缺鐵性貧血屬于營養(yǎng)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屬于免疫性貧血[2]。目前,臨床上常用血常規(guī)檢測法對這兩類貧血患者進行鑒別診斷。為了進一步探討用血常規(guī)檢測法對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鑒別診斷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F(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6例地中海貧血患者、36例缺鐵性貧血患者及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36例健康人。將36例健康人設為A組,將36例缺鐵性貧血患者設為B組,將36例地中海貧血患者設為C組。在A組中,有男性健康人21例,女性健康人15例。他們的年齡在17~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5±2.3)歲。在B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他們的年齡在19~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5±2.1)歲。在C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0例。他們的年齡在18~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2±2.6)歲。三組受檢者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三組受檢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我們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檢測結(jié)束后,B組患者血清HB的平均水平均低于A組、C組受檢者;B組患者血清RDW、MCHC、MCH的平均水平均高于C組患者;B組、C組患者血清MCV的平均水平均低于A組受檢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C組患者血清MCV的平均水平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清晨,在三組受檢者空腹的狀態(tài)下為其分別抽取2毫升的靜脈血,將抽取的靜脈血放到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中,使用Mindray BC-6900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其血液標本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3]。檢測的項目為:HB、MCV、MCHC、RDW及MCH。
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各項指標的參考值為:①RDW:10.5%~14.5%。②MCV:80~100 fl。③HB:成年男性為120~160g/L,成年女性為110~150g/L。④MCH:27~33 pg。⑤ MCHC:320~ 360 g/L。
表1 對三組受檢者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各項指標的比較
表1 對三組受檢者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各項指標的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Hb(g/L) MCV(fl) MCH(pg) RDW(%) MCHC(g/L)A 組 36 135±3.4 91.5±0.8 28.6±2.4 13.1±1.1 335±6.8 B 組 36 79.5±12.3 75.4±3.6 24.8±1.8 18.9±3.9 308±7.9 C 組 36 91.96±15.14 74.3±3.6 22.8±1.1 13.5±1.0 290±9.6
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nèi)的鐵元素大量流失,使其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顯著下降所致[4]。因此,臨床上通常使用補充鐵元素的方法對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治療。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類疾病。臨床上通常使用輸血、去鐵的方法對地中海貧血患者進行治療。這兩種類型的貧血均屬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其臨床表現(xiàn)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近年來,臨床上常用血常規(guī)檢測法對這兩類貧血患者進行鑒別診斷[5]。
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用血常規(guī)檢測法對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鑒別診斷的效果顯著。此診斷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琦. 血常規(guī)檢測對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診斷的價值分析[J].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4,8(5):684-685.
[2] 丁瓊. 血常規(guī)檢測對貧血病因的判斷價值[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09(15):1170-1171.
[3] 孫秀山,顏潔,管澤琴,等. 血常規(guī)檢測對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四川醫(yī)學,2013,34(3):440-441.
[4] 袁冬梅. 血常規(guī)檢測對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診斷的價值分析[J]. 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8(9):1305-1306.
[5] 楊小燕. 血常規(guī)檢測對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診斷的價值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1,32(30):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