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山東省曹縣磐石衛(wèi)生院,山東 菏澤 274400)
外科重癥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變化及對策
劉 艷
(山東省曹縣磐石衛(wèi)生院,山東 菏澤 274400)
目的 對外科重癥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變化及對策進行探討。方法 圍繞外科重癥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變化特點、圍手術期病人心理異常的預防和對策展開論述。結果 外科病人由于病前各自的社會角色不同,知識、教育、性格不同,實施手術不同,加之外科重癥病人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等特點,心理活動各自不甚相同,可分為緊張和煩躁型、焦慮和恐懼型、悲觀和絕望型、喜悅和失落型。結論 掌握和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解除病人的種種心理障礙,對整個疾病的轉歸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外殼為重病人;圍手術期;心理變化;對策
近年來,心理治療日益受到臨床學者的注重,及時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動,解除病人的種種心理障礙,幫助病人度過術前、術中、術后圍手術期,對整個疾病的轉歸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可預防和減少術后合并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病人早日痊愈康復[1]。本文就外科重癥病人的圍手術期的心理變化特點及治療問題討論如下。
外科病人由于病前各自的社會角色不同,知識、教育、性格不同,實施手術不同,加之外科重癥病人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等特點,心理活動各自不甚相同,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類型。
(1)緊張和煩躁型
此類病人患病前毫無思想準備,當突如其來的重病威脅其生命時,他們心中求生是第一位的,如嚴重外傷等只盼盡快轉危為安,面對疾病的預后考慮較少,需要護理人員在搞好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使病人消除緊張和煩躁情緒[3]。
(2)焦慮和恐懼型
由于重癥病人發(fā)病急驟,病情進展快,嚴重時可危及病人生命。此時病人認為自己得了比較重的疾病,對手術治療缺乏正確認識,手術前這類病人多次詢問同科同類病人,只怕難過手術關。手術關過后,若病情稍有變化,或有加重趨勢,情緒變得異??謶?。
(3)悲觀和絕望型
惡性腫瘤的病人及病情危重的病人容易產(chǎn)生這種心理,他們悲觀失望,對手術治療等不抱希望。
(4)喜悅和失落型
這類病人的心理活動多是救治成功或經(jīng)過外科手術以后的病人。當他們恢復順利與死亡告別了,會感到一種獲得再生之后的喜悅。此時由于疾病本身或手術引起機體的功能障礙時,接憧而來的是精神上的失落感。部分病人由此而自卑。
隨著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在疾病診治過程中,伴隨生理改變而出現(xiàn)的病人心理變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4]。心理治療也在生理治療的同時得到了廣大醫(yī)護人員的重視。當今,心理治療的方法頗多,在臨床工作中,了解心理護理的目的、價值和心理護理的重要性,是護理工作達到保護生命、增進康復、減少痛苦的臨床效果[5],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預防和治療病人的心理異常。
(1)做病人的貼心人
醫(yī)生。護士取得病人的信任對疾病的恢復很重要,醫(yī)護人員必須舉止端莊、文明行醫(yī),誠懇耐心,認真負責,使病人感到科室就是自己的家,醫(yī)護人員就是自己的親人,使下一步治療順利進行。
(2)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解除異常心理因素
針對一部分病人的焦慮和恐懼心理,耐心向病人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結合病人的病情和變化,深入淺出的講解有關疾病知識,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解除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因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說明手術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麻醉配合以及手術體位、術后效果等。有人發(fā)現(xiàn),那些被告訴了實情的病人生活適應能力較沒有告訴實情的病人強,這樣做對病人是有利的[6]。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人與人的心理因素差異很大,而應當區(qū)別對待。對于文化素質較高者,性格開朗,心胸開闊者,以適當?shù)姆绞?,在合適的時間,將病情如實告訴病人,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這樣做會使病人適應生活,面對現(xiàn)實,更好的配合以后的多方面治療。對部分性情抑郁、悲觀者則適當保留。
(3)適當應用藥物治療
焦慮、煩躁不安明顯的病人,用心理療法收效不大者,可適當應用鎮(zhèn)靜藥物治療,大手術病人或嚴重創(chuàng)傷的病人情緒緊張,傷口疼痛明顯者,可適當給止疼劑,有利于病人的恢復[7]。
外科危重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可使病人從內心深處產(chǎn)生對手術和護理的希望、寄托、信任等情感,能極大增強病人的信心和求治欲,使其心理處于良好的興奮狀態(tài),有利于順利地度過整個手術期[8]。因此,我們護理人員應加強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心理護理學的學習,更新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心理護理是在護士與患者相互交往中進行的。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作好術前、術后宣教,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輕患者不良心理反應,給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誠與溫暖,具安全感和信任感[9]。同時共性化與個性化心理護理相結合,詳細地向患者介紹手術程序、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如:術前禁煙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松弛法;術后各個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時間,更換、保護方法,注意事項以及術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進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訓練;減輕切口疼痛方法等[10]。
綜上所述,根據(jù)病人的不同心理反應,掌握和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實時進行心理護理,解除病人的種種心理障礙,對幫助病人順利度過手術期,促進術后康復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對整個疾病的轉歸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1]劉金夢,心理干預對慢性病病人病情轉歸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0,19(3):238-239.
[2]王麗偉,王 健,王 昕.淺談普通外科患者圍手術期心理特點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8(12):1.
本文編輯:李 豆
R619
B
ISSN.2095-6681.2016.36.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