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野蠻生長二十年,一直靠免費和低價起家,“得屌絲者得天下”一度被行業(yè)奉為圭臬?;ヂ摼W公司要想獲得流量,就要降低身段投其所好。而到了最近幾年,免費已經無法滿足搶占市場的需要。于是,各種補貼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
太多所謂的模式創(chuàng)新,本質上還是一堆裹著互聯網外衣的“地推公司”,核心玩法是“融資—推廣—補貼”。事實證明,這一模式往往經不起市場考驗。在互聯網江湖里,用戶數達到千萬級別的公司比比皆是,但多數都深陷無窮盡的價格戰(zhàn)當中,如何盈利仍是問題。
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建立在“屌絲經濟”上的流量模式或將發(fā)生巨變。有新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將占全部家庭的45%,中產消費者將成為互聯網經濟的主流用戶。與只迷戀性價比的屌絲消費群體不同,他們理性、有品位,是性能比的追求者。這對于互聯網企業(yè)來說,無疑是最有價值的用戶。
中產階層的崛起滋生出新的需求,大量相關產品開始發(fā)展壯大,并且其轉化率變得更高、抗風險能力變得更強。比如解決中產階層出行難題的打車鼻祖“Uber”、為精英人士提供海外投資移民的“海那邊”、針對女性小資的電商平臺“小紅書”等等。這些公司雖然體量不同,但都受到資本追捧。
除了互聯網,傳統(tǒng)行業(yè)也面臨著向中產階層過渡的產業(yè)轉型。劉強東曾公開表示:下一個風口可能不是在互聯網行業(yè),而是在傳統(tǒng)行業(yè)。未來五年內,快時尚、食品領域將涌現出更好的高品質的中國品牌。
目前,中國本土服裝、鞋帽企業(yè)卻紛紛走向沒落和破產。為什么?原因很簡單,產品不夠好。這不僅是指商品品質不夠好,還包括服務、體驗、運營效率等外延。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西班牙服裝巨頭Zara創(chuàng)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超越比爾·蓋茨成為新世界首富;日本服裝巨頭優(yōu)衣庫創(chuàng)始人柳井正則取代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成為日本首富。這兩大品牌在中國攻城略地,店面開了一家又一家,深受年輕人和中產階層歡迎。
移動互聯網打著顛覆一切的旗號發(fā)展至今,回頭來看,除了新聞資訊、社交、電商、游戲,對其他行業(yè)并沒有出現革命性的改變,最后的推動力還是來自生產效率提升和供應鏈成本下降的變革。
2015年11月底,大陸第一家誠品復合門店在蘇州開業(yè),主打精品消費和理想主義情結,一時人氣爆棚;星巴克曾經被Costa咖啡等各種主題咖啡館逆襲,但經過全面變革,星巴克推出了更具情懷和更注重體驗的主題店,重新獲得市場認可;明星開的餐廳和零售店也在崛起,比如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和“在一起”書店、陳冠希的潮牌“JUICE”,均成為商場重要聚客利器。
據統(tǒng)計,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中產階層人口,數量達1.09億,超過9200萬的美國。馬云更是放言,中國在未來10到20年時間內將積累5億中產階級。而隨著屌絲經濟的衰退,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正在誕生。
不管是互聯網產業(yè)還是傳統(tǒng)商業(yè),從屌絲經濟走向中產經濟已是必然。誰先把握住中產經濟崛起的先機,誰就會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