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熊飛
日前一張照片在網(wǎng)上流傳:下雨天因教室漏雨,老師在教室打傘上課。記者核實得知,這樣的情況真實存在,時間是10月6日,地點是山西朔州一中。網(wǎng)上流傳的圖片顯示:教室漏雨,屋頂濕成一片,教室地面積水,還擺有水盆接水,一位老師在教室內講臺上打傘上課,學生照常聽講。(2016年10月19日新華網(wǎng))
從報道可知,漏雨并非首次,也并非一間教室,而是“幾乎整個五樓都在漏雨”。大面積、較長時間存在的漏雨情況,為何就沒能引起學校乃至當?shù)亟逃鞴懿块T的重視呢?據(jù)悉,該校是當?shù)匾凰爸攸c”中學,分高中部和初中部,現(xiàn)只有初中部在此教學,高中部已經(jīng)遷走。這或許是漏雨問題沒有得到重視與解決的原因之一。高中是能直接出高考成績的地方,當然也就是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出政績的重點領域,學校與當?shù)芈毮懿块T或許把資源都集中到高中部去了。
集中資源辦好高中部的教育,提升高考成績,是好事一樁。但這與初中部不該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而應當是兩翼齊飛的齊頭并進,畢竟高中教育的發(fā)展也需要初中部提供優(yōu)質生源,這筆“功績賬”也應該好好算算。不算這筆“功績賬”,為師生提供安全保障,也當是校方最基本的職責與義務,顯然校方存在失職、不作為之嫌。教室漏雨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而且可能危及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當務之急,要對教學樓進行全面的“體檢”,排除安全隱患;要加快解決漏雨的問題,還廣大師生一處安心、舒心的教學的場所。安全這一底線是萬萬不能失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