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松++龔文蘋++裘林秋++周新祥
[摘要] 目的研究言語流暢性測驗(VFr)對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損害(VCIND)是否進展的診斷價值。方法應用VFT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nunation,MMSE)對41例VCIND患者進行4年隨訪檢測,根據臨床癡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分為三組,分別為好轉組、無變化組和進展組。結果好轉組的言語流暢性測驗基線得分為動物(13.46±3.23)分,水果(10.15±3.21)分,蔬菜(10.46±3.28)分,隨訪得分為動物(13.91±5.52)分,水果(10.22±2.67)分,蔬菜(9.56±2.7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展組的言語流暢性測驗基線得分為動物(12.83±2.89)分,水果(9.50±2.94)分,蔬菜(9.25±3.31)分,隨訪得分為動物(11.08±2.11)分,水果(7.54±1.92)分,蔬菜(7.31±2.09)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言語流暢性測驗預測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損害的轉歸,其敏感性不理想。
[關鍵詞]言語流暢性測驗;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損害
中圖分類號:749 .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6X(2015)03-0204-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5.03.11
言語流暢性測驗(VFT),要求列舉可能多的某一范疇的例子,檢測命名能力、言語生成速度、短時和長時記憶,反映被試的語義組織和提取策略,后者反映執(zhí)行功能。是非常簡便、不依賴設備的認知功能檢查方法,在臨床實踐和科研活動中使用非常普遍。言語流暢性測驗是評估認知功能障礙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一種鑒別診斷這種不同損害的有效工具,在癡呆、腦外傷、變性疾病及精神分裂癥等疾病中作為神經心理學的評定工具。已有文章評價言語流暢性測驗在癡呆早期識別中的效力及在阿爾茨海默?。╝lzheimer,s disease AD)與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 VaD)中的鑒別作用。本文對VFT評估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損害(VCIND)是否進展的價值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2月到2010年11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急性腦卒中者45例。平均4年隨訪,因胰腺癌死亡1例、因肺癌死亡1例、因再次腦卒中無法評估2例,41例完成全套神經心理測驗隨訪。VCIND診斷標準:采用加拿大健康和衰老研究組對血管性認知障礙研究采用的診斷標準:(1)認知障礙:患者有認知障礙但不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有關VaD的診斷標準(即不同時具備記憶障礙、其他認知障礙和功能損害3點)。包括以下任一項:①有記憶障礙,無其他認知域損害,日常功能正常;②其他認知域損害,無記憶損害,日常功能正常;③有記憶障礙和至少其他一種認知域損害(抽象思維,判斷,失語,失用,失認),或者個性改變,但日常功能正常;④有記憶障礙和日常功能損害,但無其他認知域損害;⑤有其他認知域損害和日常功能正常,但無記憶損害。(2)認知障礙是由血管因素導致的:如認知障礙急性起病,階梯樣進展,認知測查顯示斑片狀皮質損害,動脈粥樣硬化的證據,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影像學證據(如果有)等。排除標準:排除失語、肢體偏癱難以完成測驗者、有嚴重軀體疾病者、認知功能損害已達到中度者、不配合或不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根據臨床癡呆量表(CDR)得分演變分組,①好轉組:CDR減少1個或1個以上級別,如CDR:0.5演變?yōu)?,或者CDR:1演變0.5或0;②進展組:CDR進展1個或1個以上級別,如CDR:0演變?yōu)?.5或1,CDR:0.5演變?yōu)?;③無變化組:CDR仍然為原來級別。最后入組:好轉13例,無變化16例,進展12例。
1.2 方法:
1.2.1 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是簡要式的評估總體認知功能的方法,鑒于國內被試者的文化與教育特點,我們采用張明圓教授1986年的中文修訂版,總分30分,小學教育程度者以20分作為劃界分,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者以24分作為劃界分。MMSE是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反映總體認知功能的檢測工具,它包括定向、詞語即刻和延遲回憶、計算、物品命名、空間結構、語言和應用能力。
1.2.2 言語流暢性測驗及評分方法:①被試對象聽力正常,對上述認知檢查合作程度良好。需要完成包括VFT、MMSE等神經心理測驗。②要求被試者在60秒內盡可能多地列舉“動物”、“水果”和“蔬菜”的名稱。分析指標包括0~15秒、15~30秒、30~45秒、45~60秒和總的正確數(不包含重復數),正確1個得1分。動物流暢性測驗:要求被試者盡可能多地說出動物名稱,想象的或神話中出現的動物,如龍,算正確,別稱算重復,計算為1分。水果流暢性測驗:要求被試者盡可能多地說出水果名稱。蔬菜流暢性測驗:要求被試者盡可能多地說出蔬菜名稱。
1.2.3 臨床癡呆量表(CDR):評定的領域包括記憶、定向力、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和社會交往能力,家庭生活和個人業(yè)余愛好,獨立生活自理能力。以上六項功能的每一個方面分別作出從無損害到重度損害五級評估,但每項功能的得分不疊加,而是根據總的評分標準將六項能力的評定綜合成一個總分,其結果以0,0.5,1,2,3分表示,分別評定為正常、可疑、輕、中、重度五級。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1.5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好轉、進展組患者的基線神經心理測驗結果比較:好轉、進展組患者年齡、教育程度、MMSE和VF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endprint
2.2 好轉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前后比較:好轉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進展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前后比較:進展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前后比較。MMSE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VFT-動物、VFT-水果及VFT-蔬菜結果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言語流暢性測驗(VFT),亦稱受控詞語聯想測驗(controlled word association test,COWA),可分為語義言語流暢性測驗(又稱歸類言語流暢性測驗,要求被試列舉規(guī)定類別或范圍內的物品)及語音言語流暢性測驗(列舉以某一字母起始的單詞等,西語國家使用)。因文化差異,我國目前多使用前者。
老年人不同的認知功能障礙引起的言語流暢性損害是不同的,這種不同由他們腦部損傷的位置和程度不同引起的。以往研究認為言語流暢性在左丘腦、右丘腦、左基底節(jié)、右基底節(jié)腦卒中組等4個腦卒中組之間比較,左丘腦腦卒中組表現最差,提示腦卒中后語言流暢性受損。阿爾茨海默?。ˋD)與遺忘型輕度認知損害患者均存在語義流暢性損害,并且在學習1周后亦未能在學習中獲益。帕金森病癡呆(PDD)患者存在言語流暢性損害,語音流暢性測驗在PDD的早期預測中具有重要意義,AD患者亦存在言語流暢性損害,以語義流暢性損害為重,語義流暢性測驗有助于AD與PDD的鑒別。列舉動物例子時非生肖例子數與性別、受教育程度、病前智力、目前總體認知及記憶功能有統計學意義相關性,而生肖例子數與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智力及記憶功能沒有統計學相關性。生肖動物指標和非生肖動物指標在認知障礙患者中的衰退模式不同。例舉蔬菜、水果例子數與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沒有統計學相關性。
VCIND與輕度血管性癡呆(VaD)是可逆的,但也有部分VCIND與VaD呈現認知功能惡化,腦卒中后長期認知預后具有異質性,好轉與進展的認知領域并不相同。本研究所用言語流暢性測驗為語義言語流暢性測驗,我國常用列舉范疇有:動物、蔬菜、水果、家中用品等。本研究采用列舉1分鐘內動物、蔬菜、水果數目,目的是對VFT評價VCIND是否進展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4年隨訪表明,好轉組MMSE、VFT結果有改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展組MMSE得分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VFT結果也有減退,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VFT對評估VCIND的轉歸,其敏感性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與MMSE反映總體認知功能,而VFT僅反映語言功能有關,也可能與本研究中入組患者大多為農民或家庭主婦,對動物、蔬菜、水果比較熟悉有關,特別是動物,因存在十二生肖,測驗結果差別不大。好轉組患者平時參與日常活動較多,總體認知功能有改善,而語言功能改善不明顯,可能與認知其他方面好轉有關。
本研究樣本數量過小,需要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進行有效的多元回歸分析,以明確隨訪后改善與減退兩組預后結局的差異的原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