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小波
林姐在臺灣做過空服員,做過航空公司培訓師,學過旅游管理、繪畫心理學,現在經營著一個茶葉品牌——川風堂。不僅如此,她還做著茶道的培訓課,開始只是在自己的店里,后來或許因為做的效果還不錯,開始有了學校、企業(yè)來邀請她講課,學員有外國大學生,有中小學生,有老師,有公司員工。林姐說,其實這些都不是她計劃中的事情,只是順其自然地發(fā)生了。
前段時間,應臺北一所國中的邀請,她開發(fā)了一套培訓老師的茶道課,一共十堂,林姐命名為——茶嬉課。她以玩游戲的方式,巧妙地將茶文化、歷史、美學和心理學帶入課程,再經由繪畫心理學,達到走進孩子心靈,幫助他們認識自己、了解他人的目的。
我有幸體驗過一堂林姐的茶嬉課,這是十堂系列課的第一堂《認識自己》。
林姐第一次在這里上課,面對的是一群陌生的國中老師,可當她一走進教室,熱情洋溢的性格和奇妙的語言魅力很快就將那一層隔膜融化掉了。每個老師面前都擺上一套茶具、適量茶葉、一盒筆和幾張紙,在介紹了基本的茶具之后,林姐說:“現在請每位老師在您的公道杯底寫上自己的名字,待會兒有妙用。寫好了名字,再拿出一張紙寫上一句祝福自己的話,落下天干地支年、節(jié)氣和姓名,放到‘抽獎箱’里。”做完這兩件事后,林姐簡單地教了大家泡茶的方法——水溫、置茶量、用水量和浸泡時間,就讓每位老師泡出自己的一杯茶。
林姐說:“這是屬于您的獨一無二的茶湯,您要記住它的顏色、口感、氣味。”林姐環(huán)場一圈讓大家都形容一下自己記住的茶的特征,但大多數老師都形容不出來,可能大家平時對顏色、口感、氣味該怎么精準地形容都沒有在意。不過放心,有林姐在,她有的是方法和工具來引導,例如香氣輪盤表。
當大家記住自己獨特的茶湯之后,林姐提出了更有挑戰(zhàn)的要求,讓大家將湯色、口感、氣味結合自己喝茶的感覺,畫出一幅心中的畫,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畫完之后要給所有人講述。在畫畫的同時,林姐把大家分為3人一組的小組,準備接下來的盲飲比賽,規(guī)則是先小組比賽,勝者再進行PK,直到決出最終勝者。小組內3人先互相品嘗茶湯,并記住三者的不同,林姐建議大家可以用多維坐標的方式來記錄三者各自的顏色、氣味、味道,并作出示范。然后是一個個小組的盲飲比賽。還記得剛開始每個公道杯下都寫有一個名字嗎?對,就是這個時候使用。先用一個公道杯倒出三杯茶湯,讓三人盲飲,寫出是誰泡的。然后是第二個、第三個公道杯,答對最多者獲勝。
當一輪小組賽完畢之后,大家的畫作也畫出來了,這時就是每個人講故事的時候了。有的畫了坐在椅子上的父親,有的畫了高山上一家人的野炊,有的畫了一個人獨自釣魚,有的畫了在陽光下兩個戀人踏在草地上,周圍都是野黃花。講完了之后,每個人要評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但是要選別人的,獲評最多者將獲得獎勵——一袋臺灣高山茶。
當畫作展示評選完了,就是最后的盲飲決賽了。勝者的獎勵是——兩袋臺灣高山茶。
好像這時這節(jié)課可以完了,但林姐卻拿出了“抽獎箱”。開始時每個人寫給自己的祝福條放在了里面,最后每個人要隨機抽出一個祝福條,念出來給大家聽,課后把這個祝福帶回去。這節(jié)課到了這里才算結束。
這節(jié)課我玩得很high,其他老師也放得很開,剛開始拘束的老師到后來都完全回到了自然的本我狀態(tài)。我收獲也挺多的,不僅是茶道的知識,隱隱約約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不過一時半會我也說不清楚是什么。事后我問林姐,這節(jié)茶嬉課的設計有什么講究嗎?林姐笑著解答了我的疑惑。
1.寫下自己的名字。
名字雖然是一個符號,可也是人最敏感的事物,所以自己名字是全世界最美好的符號,林姐希望大家能慎重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寫名字的過程就是一個愛自己的過程。我們無法選擇出身,卻依然是世上最獨一無二的珍寶。愛自己,讓自己發(fā)光、快樂,接觸你的人就會快樂。
2.寫下一句祝福自己的話,出教室前,抽出一張,帶走別人的祝福。
當自己祝福自己的時候一定都是真誠的,真誠的祝福別人是能收到的。同時,別人帶走了你給出的祝福,其實祝福也會回到你的身邊。
3.泡出自己的茶。由相同的茶、茶具和水,經由不同的黃金三角——水溫、置茶量和浸泡時間,以及每位同學不同的注水力道,得出的茶風味就不同。茶如人,茶湯反映出每個人內在的另一面。
4.畫茶畫說故事,開發(fā)五感六覺。經眼耳鼻舌身意,體會茶的美、香、味、氣、韻、藥和功用,各自畫下心中的茶滋味。每個人在解釋自己的五感六覺茶畫時,其實就是在鏈接個人以往的經驗和記憶,給他們一次和過去的心結和好的機會。同時這也是讓大家專注在喝茶這件事情上,借由回憶暫時放下現在的煩惱,不要想待會兒怎么交作業(yè),不要想今天出門遇人不善,如果一杯茶都不能好好地喝,又怎么能專注做好其他事呢?當然,畫茶畫說故事,還能加深品飲的記憶,很多人喝了一款茶無數次可能對它都沒有深刻的記憶。
林姐說她學過繪畫心理學,孩子的畫能反映出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畫里面有很多冷色系,有很多尖銳的危險物品,可能表示這孩子受到過虐待,或者經過一些痛苦。這樣的孩子就要多給予關注和了解。這也是林姐在培訓課里想要傳達給老師的。
林姐講了一個故事,說曾經輔導過一個孤兒院的小孩,一開始很多孩子的畫都很可怕,一團黑黑的,畫里沒有任何陽光,還有被刺死的娃娃,可能是他們二三歲被拋棄之前一直存在心里的陰影,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后來經由慢慢地關照,他們變得越來越有安全感,從他們的畫作里也明顯反映出來,畫作的顏色、人物和畫風都完全變了。林姐希望能教給老師這些方法,及早發(fā)現小孩子的問題,未來可能就會多一個正能量的社會人。
前面說到香氣輪盤表,其實每個人對五感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所以林姐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有個人的香氣輪盤表,這樣才能探索自己的過去,品嘗屬于自己人生的滋味。
怎么制作呢?
孩子通過茶畫畫出自己的世界,再由畫里整理出氣味的大類。如空氣里的陽光、雨、云、星、雪,植物的木質、草本、花、果、蕈,動物皮革、毛,大地的礦石、土,海洋的腥、海苔、咸,等等。之后再規(guī)劃成圓形或任何形態(tài)的個人香氣輪。
5.交換品飲、盲飲和繪畫評選。它們是通過不同的維度指向同一目的——關照他人,認識你同學的另一面。例如一位平時看上去文文靜靜的男生,結果他泡的茶卻是那么艷麗而奔放。也許他外表是安靜的,但他的內在卻是非常奔放的,借一杯茶去,我們可以看到另外一個他。有時候我們會執(zhí)著地評判一個人,而不是全息地看待他。
繪畫評選只能選他人,是營造一種正向能量的傳遞,除了愛自己之外,我們要去觀察、鼓勵別人。真誠贊美的積累常常能給人以自信。
盲飲除了再次加深對茶的體驗之外,也是告訴同學,我們專注自己的時候,還要能關照旁邊的人。
這只是林姐的第一堂課,但已經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在我的好奇下,林姐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剩下的九節(jié)課內容,聽完之后我感慨良多。
第二堂課:《接納不一樣的自己》。林姐會事先從茶樹上分別摘下嫩葉、成熟葉、茶梗、完整的枝葉,讓同學分四次沖泡品飲,再盲飲區(qū)分。它們有什么不同呢?嫩葉沖泡出來的微苦澀,因為咖啡因和兒茶素較多;成熟葉沖泡的滋味豐富;茶梗沖泡的較甜,因為富含氨基酸;完整枝葉沖泡的則是各種滋味的融合。
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的,是讓每個人看到自己各種不同的面,包容喜愛各個自己。只有讓自己真正快樂,身邊的人才會快樂。同時,也學會接納同學的不同面,發(fā)現他的美好。這世界是一面鏡子,要看什么世界,就用什么心去對待。
第三堂課:《珍愛自己》。同一支茶,同材質的茶器,以不同的水質、溫度、置茶量、時間和注水方式,風味就會有特殊細微的差異。課堂上每個同學都做不同對照實驗,讓同學體驗再盲飲討論。
這節(jié)課的目的是想告訴同學,只要自己用真心,就能將茶帶入幻化的美味境界。人生的成功亦是如此。
第四堂課:《給出適合的溫暖》。同一泡茶注入不同材質、形狀和厚薄的杯子中,在口中呈現的五味和觸感就會不同。課堂上先玩體驗游戲,共同討論出何種杯形、材質能呈現何種滋味、香氣,再投其所好,觀其所需(如老人和小孩需厚大的杯子以免燙傷),經由奉茶,因人施待,體貼地給予各人適合的杯型。
第五堂課:《自制白茶》。白茶的味道是最純粹的茶菁本然滋味,也是最容易制作的茶品。課堂前一周先發(fā)茶葉回家自然萎凋,再用家里的鍋文火炒干。林姐說沒有茶葉的產區(qū)或季節(jié),可用各種不同的香草植物替代。
在同學不同的心意照顧下,最后茶葉會呈現不同的滋味。茶葉沒有好壞,每一種都獨一無二。課堂上要求同學找出自己與同學的最佳風味形容詞。
第六堂課:《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從第六堂課開始,每堂上課前都要請同學找出相關的茶詩以毛筆書寫,用便利貼貼在墻上欣賞。
這堂課先由老師介紹各朝代的茶史,以及與茶相關的文化、經濟、工序、美學和文學,然后分組模擬演出某個朝代的茶畫景象。接著是將景象與現代結合,設計更輕便又文雅的各種茶趣活動。
第七堂課:《瘋茶趣》(Fun Taiwan)。借由(臺灣)不同產區(qū)(北、中、南、東,高海拔、低海拔)同制程的紅茶,品出不同天(氣候)、地(茶園管理與昆蟲)、人(當地特殊技術)的風土滋味。
第八堂課:《開發(fā)自己的無限可能》。品飲同產區(qū)同品種不同制程的白茶、綠茶、東方美人、蜜香紅茶。品味一支茶的多種可能性,同時也是告訴同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繽紛的無限色彩。
第九堂課:《日子無處不美麗》(茶席設計)。這堂課告訴大家,把身邊常用的器物放上桌也可以變成茶具,告訴同學不管在室內還是戶外,心安之處皆茶席。
第十堂課:《感恩茶會》。目的是告訴同學要懂得分享美好。這堂課要教授大家如何設計茶會活動:場地選擇、布置,音樂選擇,茶帖、邀請函的討論與手作,如何進行團隊溝通與合作。茶會要做到安自己的心、合同學的意、敬長輩的孝,茶會上要奉茶給爺爺奶奶、父母、師長。當然,最后還會進行茶會實踐。
林姐說,她設計的這個茶課未來形式上可能還會有所變化,但是她的初衷會一直都在:經由茶,見自己的各種可能而更能,見天地的幻化無常而見常,見眾生的平衡和諧而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