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補寫說理性結(jié)尾
在百花凋零之時,唯有蠟梅生機勃勃,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風中。數(shù)九隆冬,地凍三尺,這迎雪綻放的蠟梅,陣陣清香,沁人心脾……
的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jīng)過風和雨的錘煉、雪與霜的磨礪,蠟梅變得更加幽香。人何嘗不是呢?一路走來,事事順利未經(jīng)風雨的人,往往經(jīng)不起風寒挫折;反之,一路走來,磕磕絆絆的人,卻能經(jīng)得起大風大雨,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與香、光和熱……
鄭鈁方|浙江省樂清市虹橋
一中龍山文學社
由此我想到,梅花真是一位智慧老者。自古以來,人們無不贊美梅花的氣節(jié),凌寒獨自盛開。若細看梅花的姿態(tài),并不比春天的各類繽紛強上多少,但梅花在世人口口相傳中,卻往往要高潔上不少。為什么?因為她走上了一條與別人不同的道路,不在春天爭芳斗艷,而在冬天一枝獨秀。在這條偏僻的道路上充滿艱辛,但是憑借著堅強的毅志,為梅花戴上了別樣的王冠。
連敏華|浙江省樂清市虹橋
一中龍山文學社
諸老師評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梅花是一種美好的意象,往往象征著孤高絕俗、凌寒不屈、貞潔自愛等美德,文人常借梅怡情、抒懷、表節(jié)。早在魏晉時期,梅花就被寫入詩歌中,有關(guān)梅的詩文佳作更是浩如煙海,數(shù)不勝數(shù)。如何寫好這個結(jié)尾,寫出新意確實比較難。連敏華同學另辟路徑,換個角度,贊美梅花是一位“智慧老者”“并不比春天的各類繽紛強上多少”,她不在“春天爭芳斗艷”,而走上了一條“與別人不同”“偏僻”“充滿艱辛”的道路,在“冬天一枝獨秀”, 憑借著“堅強的毅志”,從而給自己“戴上了別樣的王冠”。小作者能有如此獨特的感悟,實屬不易。鄭鈁方同學緊扣文題中“迎雪綻放的蠟梅,陣陣清香,沁人心脾”,自然地引出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詩句,由梅花經(jīng)過風霜雨雪的錘煉更加幽香,從而聯(lián)想到人,只有經(jīng)得起大風大雨的人,才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與香、光和熱”。行文流暢,聯(lián)想自然,沒有牽強附會之感,所闡釋的人生哲理與梅花精神契合。
二 ?關(guān)于燈的作文
路 ?燈
◎施秋清|浙江省樂清市虹橋一中龍山文學社
茶杯里夜色傾覆,水聲噤默,像年少時的我,寫下的一節(jié)節(jié)溫柔的詩,現(xiàn)在都趁夜色水聲,一頁頁地模糊…… ——題記
你站在遠方,閃閃爍爍,像鯨魚的眼睛,像海鷗的翅膀,像穿透我心中迷茫的一根針。你站在遠方,橘黃色的裙擺,搖搖曳曳,我像是看見春天的一層浪,把你慵懶的妝容融化在金黃色的月光里。
凌晨,到了火車站。
風比起晨時涼了許多,我仿佛可以看見它凍僵的身體,在樹枝間來回穿梭,偶爾貼著地面,卷起幾張廢棄的舊紙,又扔下。等風停下來不再吹的時候,世界又靜了下來,仿佛一下子,就只有我這么一個活物了。我哆嗦著身體,快步走著,路過一盞又一盞黃色的路燈。記得在很小的時候,也是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里,母親穿著單薄的襯衫,拉著我,走過沒有人的街道,走過一盞又一盞黃色的路燈……
我不知為什么會突然駐足,停在一盞路燈下?;椟S的燈光照著我的頭頂,感覺有一股暖流從頭頂開始充斥著我的全身,漸漸蔓延至每個細胞的角落。我舉目望著黃色的路燈,幾只飛蛾忽上忽下地胡亂飛著。隱隱約約,我仿佛看見母親的面容,蒼白但溫暖。我努力睜大眼,死命地看著,盡管燈光已刺得眼睛生疼,但我怕一閉眼,這讓人心疼的面容就不見了。
我累了,靠著路燈,蹲坐下來,空氣中有一股城市的氣息,漸漸撫平了我不安分的情緒。我紅了眼眶,默默地閉眼。
清晨,我就聽見了鳥鳴聲。
睜開眼,火車站已人潮擁擠,有西裝革履的,有衣著休閑的;有行色匆匆如我一般的,亦有優(yōu)哉游哉的……我逆著人流前行,每一個與我擦肩而過的人,都像一陣風,吹過后,便沒有了……
在這明亮的早晨,路燈已經(jīng)熄滅,此刻,我也要趕上我的火車,去往屬于我自己的目的地。
我懂,我不能永遠拉著你的手走路,我需要獨自去面對新的征程,但你關(guān)愛的目光會一直伴著我,那顆牽掛的心永遠不會變,如同寒冷夜色中的路燈給我溫暖。
我知道,當夜幕降臨,你一定又穿上橘黃色的裙擺,滿懷愛意,靜候親人,一如路燈,獨自明亮,靜守歲月。
(指導老師 諸愛英)
【諸老師評】
燈我們每天都可見,確實是最普通最常見的東西了。在古典詩詞中就有燭燈的意象,有柔美朦朧之意境,亦常光明、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在小作者的筆下,路燈如同給“我”溫暖、伴“我”前行、一直關(guān)愛著“我”的母親,引發(fā)“我”的許多聯(lián)想和感悟。文章感情真摯、自然,文筆略帶憂傷,又不乏積極向上的亮點。
三 ?記敘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心是一棵
會開花的樹
◎連敏華|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zhèn)一中龍山文學社
入夜,月痕清明,風很瘦,門前的桂花已經(jīng)開了很多,風一涓涓從紗窗里流進來的時候,還夾帶著桂花香,絲絲正扣心弦。
桂花一定是秋天最深刻的相知,一年只開一次,一開整個秋天。孩提時代,每每到了桂花開的時候,桂花做的糕點是必不可少的美食,睡前泡上一杯桂花茶,因為喝了太多水,晚上不得不起來去洗手間,月光照落在瓷磚上都是桂花味。初中之后,每每躺在房間里,暗香縈繞,睡得也深了。
我于是沒有一天不盼望著回家的。
可是后來,我回家了,樹卻沒了。
那天周五,剛回到家的我從后院走到前院來想去看看門前的兩棵桂花樹,濃郁的花香一下子就帶我找回了家的感覺,可看到的卻是滿目狼藉。
桂花落在地上,像是院子里起了一層鵝黃色的輕煙,香氣在院子里游走,香味的濃烈,像是用盡了余生的力氣在開花。也的的確確用盡余生在開花——桂樹被攔腰折斷,倒落在地上,罪惡的斧頭就躺在一旁。
“樹太大了,再長房子里都照不到光了?!?/p>
剛放下斧頭的爺爺坐在樹的主干上,一邊吐出一個煙圈一邊說著。樹的生命像是他手中的煙絲,正在被消耗殆盡。
我失落地回到房間里,趴在窗臺上,一低頭就正好能看見底下的桂樹在呻吟,我像是在同情一位被家長訓誡的小友,又像是在送一頭戰(zhàn)象入冢。
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方式去送一位陪伴我一整個童年的老朋友的離去,只是貪婪地多吸吮了幾股花香,滿是離別的芬芳。想來下一次就聞不到了吧。
一周后我再回來家里,幾天來的疲倦使得我精神不振。剛一進家門,濃郁的桂花香就撲鼻而來,我的精神為之一振。信步走到后花園,樹還倒在哪里,樹葉有些干癟了,但是香氣在這個逼仄的空間里卻更為濃烈而熱情,已經(jīng)不是桂花香了,而是香氣經(jīng)過時間的釀造,微微發(fā)酵,像是酒香。
我可以想象桂花樹在生命逝去的最后時刻,它拼盡全力散發(fā)出濃郁的香氣,希望留給這世界以最后的馨香和別樣的美麗。
生命終究要終結(jié),但桂花樹給生命以美麗的終結(jié),那一縷縷桂花的精魂縈繞在我的心頭,像一棵樹在我心中扎根發(fā)芽開花……
我們的生命正年輕,正處于朝氣蓬勃的花季時期,難道不該為這多情的世界綻放更多的美麗嗎?
(指導老師 諸愛英)
【諸老師評】
小作者是個恬靜的初三女生,她善于觀察生活,也善于思考生活,情感細膩真摯。陪伴“我”多年的桂花樹因長得太高了,“再長房子里都照不到光了”,被爺爺攔腰砍斷,卻在生命終結(jié)的最后時刻釋放出更加濃郁的馨香來。這是一件很輕易被人忽略掉的事,卻引發(fā)了小作者諸多的思考和感慨。小作者兩次提到了桂花樹是用盡余生力氣開花,給自己的生命以美麗的終結(jié)。也許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跡,桂花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能留下馨香,留下那別樣的美麗,讓她聯(lián)想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留給世界以美麗。讀罷令人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小作者在最后點題:“那一縷縷桂花的精魂縈繞在我的心頭,像一棵樹在我心中扎根發(fā)芽開花……”
本文是典型的“一事一議”作文:先敘述一件事,再就“這件事”進行議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說明一個道理。寫這類作文,切口一定要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小見大”,通過小事情來闡發(fā)具有普遍意義的大道理。
行文上把握以下幾點:1.敘事典型,緊扣文中的“事”定好“論點”,即事說理,有感而發(fā)。2.可以聯(lián)想與敘事內(nèi)容相反的事例,形成鮮明的對比,使是非分明;也可以聯(lián)想與敘事內(nèi)容相似的事例,使論據(jù)更加充分;還可以聯(lián)想自己的思想與做法,使論述更加真實、親切。3.最后深化或強化中心論點,亦可以提出希望或發(fā)出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