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慧
摘要:綜觀我國當前語文教學盛行的幾種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還是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都呈現(xiàn)出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課堂教學都特別注重民主、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的培育,非常重視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fā)揮。
關鍵詞:課堂氣氛 語文教學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26
眾所周知,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對我們漢民族語言的學習,也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學習,它的應用范圍不僅廣泛、接近生活,蘊含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極富情趣的。對于這樣的學科,理所當然地應該受到學生的喜愛才對,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和束縛,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無時不刻在打壓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要想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想方設法調控課堂氣氛,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自覺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督促學生朗讀,激活課堂氛圍
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學生一旦具備了豐富的語感,就能夠把它轉化為一種語文能力,從而為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要想具備豐富的語感,重要的一點是進行閱讀,尤其是朗讀。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進行朗讀。
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朗讀要比高年級多,年級越高學生反而越不愿朗讀,語文課堂開啟沉默狀態(tài)。學生不愿朗讀并不是語感有了多好,而是由于升學壓力加大,學生容易對習以為常的事情產(chǎn)生倦怠情緒,在沒有新形式、新變化的刺激下很難再調動起朗讀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既要督促學生進行朗讀,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朗讀模式,使學生不至于在日復一日相同模式下,消磨掉了朗讀的動力。
首先,在每天早上上課前,給學生提供閱讀資料要求學生進行朗讀,除了做好課文朗讀外,閱讀資料應有所創(chuàng)新,既可以是作文范文,又可以是報紙、雜志。其次,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新朗讀方法,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以此激活課堂氛圍。例如,可以對教材中那些文質兼美、短小精悍的文章,采取多種形式安排學生進行朗讀,不拘泥于教師領讀,可以是學生個別朗讀、一個學生領讀或齊讀,更可以是學生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等等。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準確把握語速、停頓、重音、節(jié)奏、感情等朗讀技巧,使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靈活創(chuàng)設問題,引領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學生不再是教師的附庸,而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氛圍活躍與否,教學效果成功與否,一定程度上是由學生決定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到學習中,使課堂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創(chuàng)設新穎、靈活的問題情境,利用一個個的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不斷思考、研究中,滿足解惑的欲望,學習到豐富的語文知識。
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課文內容,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給學習留出思考的時候,并請幾個學生談談自己思考的結果,然后并不揭曉答案,而是接著設置懸念:他們的回答正確嗎?合理嗎?真實的情況是怎么的呢?然后引入正課:讓我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看看這幾位同學是不是回答得有道理。
在課程進行過程中,針對課文中具體的內容和細節(jié),如課文的標題、關鍵詞語、重點段落、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課文。在課文講解完成后,引導學習進行歸納總結,如可以設置如下問題:本篇課文的結構是怎么的?內容是怎樣照應題目的?你能夠體會出作者蘊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嗎……
學生的整個學習是一個不斷產(chǎn)生疑問、解決疑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學習到了豐富的知識,而且學會了思考的方式和學習的有效方法。
三、開展多樣活動,活躍課堂教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中成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活力的、必要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探究、合作式學習。
(一)設置自我展示時間,鍛煉學生良好口才
在每節(jié)課前預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語文能力展示,幫助學生鍛煉良好的口才。展示的內容不局限在特定的范圍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既可以是對自己興趣愛好的介紹,又可以是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以及發(fā)生在家中有趣的事情;既可以朗誦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又可以推薦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還可以描述一件自己親歷的事件……學生進行自我展示時,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逐漸由神態(tài)自然、語言清晰簡潔進步到聲情并茂、語言流暢生動等。通過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喜歡上語文課。
(二)安排豐富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
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良好的習慣,可以從豐富的實踐活動開始,如針對課文中作者的觀點組織學習展開辯論。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協(xié)作的精神,分工搜集資料,然后進行整理、分析、綜合,共同歸納、提煉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結論。最后在辯論中,清晰地表達出小組的思想觀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yǎng)起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而且能夠學會多角度觀察事物,思考人生,鍛煉思辨的能力,語文素養(yǎng)不斷得到提高。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