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容性氣管套管封管器的設計與應用1)
郭文
關鍵詞:氣管切開;氣管套管;兼容性封管器;設計
氣管切開術是搶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術,可改善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難[1],是將頸段氣管前壁切開,通過切口插入氣管套管,以利排痰,降低氣道阻力,確保通暢,恢復氣管以下呼吸道通氣功能[2],氣管切開術后常規(guī)放置金屬氣管套管或一次性氣管套管,待其病情穩(wěn)定,呼吸功能恢復,咳嗽有力,痰液減少,已解除對氣管切開的依賴時可考慮拔管。拔管前須先試行堵塞,觀察病人無胸悶、憋氣并能自行排痰方可拔管。目前,醫(yī)用氣管套管尚無配套的封管用具,臨床常用的封管材料多樣,如軟木塞、橡皮、無菌紗布、鹽水瓶塞、棉簽及膠布等,都是直接插入氣管導管內(nèi),因異物刺激易引起嗆咳,甚至有落入氣管內(nèi)的危險性[3],其制作較復雜或不能滿足分次堵管的要求,并且存在消毒不嚴,易造成繼發(fā)感染等。在臨床護理實踐中迫切需要安全、方便、舒適、有效的氣管套管封管器,偶見有氣管套管封管器的報道,氣管套管多是被直接密封,病人缺乏適應時間,其舒適度降低且不能滿足不同孔徑氣管套管的堵管需求。鑒于此,研制了一種舒適度良好的兼容性氣管套管封管器,該封管器為醫(yī)用PVC材料制成,能夠徹底消毒,堵管效果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設計與制作
本研究設計的兼容性氣管套管封管器,主要由管體、蓋體及柔性連接件組成。管體包括頂部及自頂部底端向下呈階梯狀逐步變小的螺旋主體,頂部向下凹陷形成收容部,螺旋主體中心貫通形成有聯(lián)通收容部的氣孔,螺旋主體上設有至少兩階外徑不同的用于套設氣管套管的套設部。蓋體包括插入管體收容部內(nèi)的插入部。管體與蓋體之間通過柔性連接件相連,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當蓋體處于開啟狀態(tài)時,蓋體也不會脫落。本封管器采用管體頂部底端向下呈階梯狀逐步變小的螺旋主體,能夠與不同型號大小的氣管套管兼容使用,且連接緊密,不易脫出。結構見圖1。
1—管體;2—蓋體;3—連接件
1) 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專利號:ZL 2013 2 0711718.2。
2使用方法
堵管前向病人解釋并取得其配合,先吸盡氣管內(nèi)分泌物,常規(guī)消毒換藥后,再將封管器的管體直接塞入氣管套管內(nèi),與氣管套管連接緊密,裝卸方便,封管器的管體前端設有螺紋,方便塞頭旋緊,堵管效果好。取出封管器的蓋體還可直接進行吸痰、給氧和氣管內(nèi)給藥,且利用呈階梯狀逐步變小的螺旋主體,能適用多種型號的氣管套管。通過取下蓋體使空氣進入氣管內(nèi),能達到遞進堵管的目的,使病人的舒適度大大增加,同時也避免完全堵管、突然關閉氣道致病人產(chǎn)生恐懼及憋悶感而影響堵管的成功率[4]。若發(fā)現(xiàn)病人呼吸急促,口唇發(fā)紺,憋悶等緊急情況,可隨時取出封管器。
3優(yōu)點
3.1適用范圍廣、兼容性強本兼容性氣管套管封管器的管體包括頂部及自頂部底端向下呈階梯狀逐步變小的螺旋主體,可以與多種型號的氣管套管連接緊密,不易脫出,堵管效果好,又能避免病人用力咳痰而使管塞脫出導致污染。
3.2操作安全簡便將封管器的管體直接塞入氣管套管內(nèi),與氣管切開套管連接緊密,裝卸方便,封管器蓋體頭部的外徑大于插入部的外徑,不會落入氣管內(nèi)造成窒息,使用安全放心。必要時可取出封管器的蓋體直接進行吸痰、給氧和氣管內(nèi)給藥,又不易污染。
3.3舒適度良好病人需要試堵管時,將封管器的管體直接插入氣管套管內(nèi),暫不蓋上蓋體,待病人適應24 h~48 h后,如無不適就可以蓋上蓋體進行全堵管,可使病人的舒適性大大增加,同時也避免完全堵管、突然關閉氣道致病人產(chǎn)生恐懼及憋悶感而影響堵管的成功率。
3.4降低感染率該封管器為醫(yī)用PVC材料制成,能夠徹底消毒,避免污染等。若批量生產(chǎn),成本極低,生產(chǎn)后進行消毒,單獨包裝,符合無菌要求,安全方便,簡捷實用,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科學、結構簡單、體積小、外形美觀等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邱佩娟,許國英,陳?;?等.氣管切開術后的預防及減少肺部感染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6):257-258.
[2]韓斗玲,呂金菊,呂晨.氣管切開患者兩種堵管方法效果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0):1892-1893.
[3]蘇維,胡淑珍,鐘汝梅,等.氣管切開導管堵管用具及堵管方法的改進[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3,14(9):112-113.
[4]劉春英,張玲,劉玉潔.氣管切開患者堵管方法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08,23(3):25-26.
(本文編輯孫玉梅)
(收稿日期:2014-06-10;修回日期:2015-01-06)
作者簡介:郭文,主管護師,本科,單位:402160,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
中圖分類號:R472.9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7.048
文章編號:1009-6493(2015)03A-08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