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的山巒,窄軌火車道的小火車,放著土氣卡拉OK的夜集,大褲衩劣質吊帶裙塑料拖鞋,說著半吊子中文的越南人,長滿熱帶植物的小路,突突的三輪摩托在滿是塵土的路上行駛,這些是我小時候看過的,聽過的,生活過的種種。但20多年以后,這座城市卻早已不是我熟悉的地方。
《紅河》
《紅河》影片的拍攝地河口,是中越邊境上的小城,也是紅河在中國的最后一站。以紅河為界,河口與越南的老街、谷柳隔河相望。影片中按摩店所在的法國式黃房子,狹窄的街道上滿是越南人,以及滇越鐵路上呼嘯而過的小火車,都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有關異域的故事。但在滿足獵奇之后,故事卻向我們展現(xiàn)一個觸動靈魂的內核。
首先是戰(zhàn)爭。發(fā)生在上世紀越南的兩場戰(zhàn)爭是本片揮之不去的陰影。張靜初飾演的阿桃小時候因為父親誤觸地雷受到驚嚇,成為智障。曾經的越戰(zhàn)老兵現(xiàn)在的黑社會老大沙巴(李修賢飾)對阿桃產生了莫名的感情,視之為女兒,但卻因為威脅到被阿桃誤以為父親的阿夏(張家輝飾),而被阿桃開槍打死。這一槍聲與影片開頭害死父親的地雷構成了回環(huán)結構,一個真正的父親,一個想做自己的父親,一個被自己誤認為父親,二十多年前的巨響穿越時空而來,這是阿桃一生不斷持續(xù)的噩夢。戰(zhàn)爭與死亡讓阿桃失去父親,失去靈魂,也讓她再也回不到那個唱著童謠《紅河魚》的故鄉(xiāng)。當影片中夜市上忽然響起“打倒美帝國主義”的歌聲,在驚奇中我們意識到,戰(zhàn)爭是故事陰郁而巨大的背景。
然后是邊界。故事的發(fā)生地是在邊界小城,越南女人阿水(李麗珍飾)帶著一群越南洗頭妹偷渡而來,從事著游走在黑白之間的軟色情服務。中國公安查暫住證,越南黑社會四處游蕩。整個故事建構在一個界限模糊的框架上,這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結構,總是讓觀眾感到一股若有若無的壓抑和崩塌危機。邊界賦予影片與河口這座小城曾經的戰(zhàn)爭,曾經的創(chuàng)傷,使得各方人流匯聚在這座小城,法式殖民的余韻、越南按摩女、跨國黑社會以及無所事事的中年老男人。而所有的故事,都在界限模糊不清的角力下·哨然進行。但邊界無法限制感情,逾越彼此的隔閡,人類美好的感情讓沙巴心生憐憫,感情讓阿夏洗脫傷痕,回到瑤寨的故鄉(xiāng)。
邊城從不是孤島,紅河也不是情感的界河。在各式風情的混搭之下,在混合著熱帶水果甜香氣息的風里,我們應該來到距電影所描繪近二十年之后的河口小城,反思在沒有戰(zhàn)爭、洋溢現(xiàn)代文明的城市里,我們是否彼此之間總有無法跨越的孤島和邊界。
河口 熱帶小城的迷幻時光 黨兵
紅河從大理州巍山出發(fā),來到紅河州河口,然后告別中國,向越南而去。南溪河與紅河在河口交匯,其交匯處正是云南海拔的最低點。南溪河上兩座橋,一座橋上是法國人在一百多年前鋪設的滇越鐵路米軌,另一座橋上在兩端豎著中國和越南兩國國旗,是出入境所在。不遠處的紅河上也有一座橋,越南的兩個城市老街和谷柳座落在大橋兩邊。河口不大,就這樣座落在大圍山下,面對紅河、南溪河以及河上的大橋。清朝人曾在此開設海關,法國人曾在此修建鐵路,孫中山曾在此發(fā)動起義。如今,橋頭的河口口岸每日升起國旗,米軌列車從旁邊呼嘯而過,悶熱的小城里,戴著綠色檐帽的越南人到處兜售貨物。歷史如水流過,為河口留下或輝煌或憂傷的余韻,在空氣中回響。
滇越鐵路是河口一道重要的歷史痕跡。這條從越南海防到云南昆明全長八百四十五公里長的鐵路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據說至今未更換過一個螺絲釘。河口火車站是滇越鐵路在中國境內的最后一站,就在南溪河橋頭不遠。列車出站即進入隧道轉彎,然后便跨過七十六米長的中越鐵路大橋。如今滇越鐵路僅通貨運,新建了客運站河口北站,每天從昆明發(fā)來四班,旅客大多是去越南經商旅游,來到河口老城,跨過南溪河大橋,前往老街火車站,八九個小時之后,就能抵達越南首都河內。
因為河口口岸吞吐量大,大宗貨物的進出口已搬遷至新區(qū)。老城的口岸,每天早上八點鐘升旗儀式之后,就會有許多越南人推著自行車帶著沉重的貨物奔跑而來,人多的時候可以持續(xù)兩個小時左右。口岸不遠處的越南街是這些越南商販和貨物的最大集中地,順著河邊走,會不時遇到越南人操著不標準的普通話叫賣,多數(shù)是水果、蔬菜、糖果、涼鞋等旅游紀念品。也有換越南盾的越南女人,背著背包,安靜地坐在路邊,等你走近才低聲問:“換越南幣?”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大概是1:3500左右,這些偷偷換幣的越南人每天早上來河口,晚上回家,據說收入不菲。越南街則是一個大型的購物市場,琳瑯滿目的越南貨物碼放在每家店鋪門口,有著名的平仙拖鞋、河內綠豆糕、椰子糖、菠蘿干等等,只要從攤前走過,便會熱情地招呼你,有的甚至直接拉著胳膊,大有不買便不讓走之勢。東西價格不貴,然而卻還有巨大的殺價空間,口齒伶俐的定能斬獲豐厚。越南街晚上最熱鬧,對岸越南城市老街、谷柳燈火輝煌,這邊路上燒烤攤林立,人聲鼎沸,店鋪里的商販大聲呼喊路過的旅人,人流與貨物擁擠在一起,不時還有風姿綽約的越南姑娘從身旁走過。
河口的美食格外豐富,充沛的水源和溫暖的氣候賦予了這塊土地太多的饋贈。香蕉、芒果、菠蘿等水果漫山遍野,以至河口人甚至將水果作菜,例如把青芒果切塊,配上小米辣和青檸檬調制的蘸水,吃上一口,辣、酸、香、甜……眾多口味同時刺激味蕾,直叫人心頭發(fā)顫,出一身熱汗,回味過來則是渾身清涼通透,無一個毛孔不舒適。而號稱“外國皮中國餡”的越南小卷粉可謂是河口最著名的小吃。表皮用越南大米做成,薄、潤、滑兼具,攤開就是一張薄餅,一層一層地將產自當?shù)鼗祀s著肉沫和不知名的菜屑卷起來,同樣沾蘸水,入口酥軟,恍若含著春天。
很多到過河口的人,僅僅是經過,在去越南的途中路過這個小城。的確,河口不是一個讓人一眼難忘的地方,天氣太熱,聲音太嘈雜。然而沉下心來,你會發(fā)現(xiàn)江邊的風、對岸郁郁蔥蔥的熱帶叢林以及一杯檸檬汁,涼爽便會不期而至。而那些嘈雜的人群,說著越南話、四川話、廣西話以及本地的方言,他們大多是從四面八方遷居而來或者是遷居者的后裔,這里肥沃的土地,通達東南亞的區(qū)位,從不缺乏滿足各種欲望的機會。在熱帶城市的面孔之下,河口是一個交織著各種文化景象的奇觀之地。一間凌亂的發(fā)廊,細心揣摩,或許便是幾十年前某個尋求財富的外來人所建。店鋪里的越南姑娘,或許正經歷一場刻骨銘心的跨國之戀。河口不適合走馬觀花,她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