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蕊 王曉利
內(nèi)容摘要:《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描寫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歷盡艱辛前往西天拜佛求經(jīng)的故事。小說在其內(nèi)蘊上保留著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積淀而成的智慧和精髓。不同時代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探討和解讀,用以指導今后的生活。本文將從儒家、道家、佛家、國家與地域、武俠與社會七個方面切入,將其在《西游記》中的體現(xiàn)作逐個探討。
關(guān)鍵詞:西游記 中國文化 體現(xiàn)
一、西游記與儒家
《西游記》雖作為一部神話題材的小說,但它的背后卻隱含著很多中華民族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思想。事實上,《西游記》成書于中國儒學思想極為熾熱的時代——明代。因此在西游記的文本中,儒家的思想隨處可見。西游一書雖然是神仙妖怪、和尚道士唱主角,但他們的口中時常說出《易經(jīng)》、《詩經(jīng)》、《論語》等儒家經(jīng)典中的名句。
故事的核心是西天取經(jīng),可是唐僧取經(jīng)的目的卻不僅僅是為了弘揚佛法,在臨行前他在法門寺曾說:“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jīng),是我們法輪回轉(zhuǎn),愿圣主皇圖永固?!币驗閷μ粕闹倚?,唐太宗賜其姓唐并與之結(jié)拜為兄弟。名號“唐僧”為其打上了忠臣的烙印,結(jié)義又使其成為唐皇御弟。唐僧一生中只喝過一次酒,就是大唐皇帝送他出行的時候。皇帝拈了一點土放入了唐僧的酒杯,叮囑道:“要思故鄉(xiāng)一塵土,莫戀他鄉(xiāng)一萬金!”這也就是在提醒他,即使他鄉(xiāng)再美再繁華,也要忠于自己的家鄉(xiāng),唐朝皇帝與他外國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唐僧實際上也就成為了一個身披袈裟的儒士。對國家的忠心在他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西游記與佛家
佛教人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頗深,相傳龍樹菩薩是去龍宮取得《華嚴經(jīng)》的。中國很早就有龍,《易經(jīng)》中就用龍來形容陽氣,但是中國沒有龍王,龍女,龍宮這些概念,而六朝以后龍王,龍女等形象大量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唐傳奇《柳毅傳書》就屬于這類故事,同樣講到的還有《西游記》里的東海龍王,南海龍王,龍王三太子等等。西游記里還出現(xiàn)過一只大鵬金赤雕,那也是佛的護法,至于金剛,羅漢,如來,觀音等等,這些都算是佛教人物影響中國文學的題材。
佛教影響下還出現(xiàn)很多文學的類型,如“斗法”這類題材就不是中國的,而是來自佛跟外道的斗法。《西游記》的取經(jīng)路中,關(guān)于神魔斗法的描寫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先是大鬧天宮時諸神與孫悟空斗,后來是去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孫悟空與諸妖魔鬼怪斗。這些斗法的場面,被描寫得有聲有色,“神”氣活現(xiàn),真是奇中出奇,變化無窮,毫無雷同呆滯之感,讀后令人遐想不止。
佛門之人一直主張普度眾生,解救眾生,讓眾生能夠脫離苦難。而身為佛門中人,是嚴禁殺生的。這在唐僧師徒四人西行取經(jīng)路上也同樣有所闡釋。身為師父的唐僧,可以說在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與此同時,他也嚴格地要求自己的三位弟子嚴守此戒。
《西游記》第五十六回有這樣的描寫,即使是在面對曾經(jīng)綁過自己,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殘忍殺害自己妻子的山野強盜,唐僧也是心存慈念的。當行者殺楊老兒的逆子的場景被因不放心而返回的唐僧看見時,他大驚失色,并跌下馬去,同時罵道:“你這潑猢猻唬殺我也!快拿過來!快拿過來!”。[3]可見,佛家是多么的重視這一戒律。而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之路的內(nèi)容之一,也正是煉就他們戒殺生之恒心
三、西游記與道家
《西游記》表面是個佛教故事,講玄奘取經(jīng),實則與道教關(guān)系匪淺。道教文化在西游記中滲透甚深。首先,在明清時期,對西游的解讀尤其獨特。明清人在讀西游的時候,是將作品當成“證道書”來閱讀的,認為唐僧取經(jīng)只是一個寓言,期間每個故事都是有寓意的,這些寓意告訴我們修煉的方法與歷程。所以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唐僧還有白龍馬,這五個人就是金木水火土的關(guān)系。悟空是金,八戒是木,悟凈是土,唐僧是水,白龍馬是火。他們的這種五圣關(guān)系,是相生相克的。而書里的很多情節(jié)也跟內(nèi)丹修煉有關(guān):白龍馬叫做意馬,孫悟空叫心猿等等。
其次,有關(guān)道教的仙話傳說有一個固定模式,就是關(guān)于觸犯天條而被貶凡間、經(jīng)歷塵世磨難、重返天宮的一個模式。而《西游記》的故事也是在這個框架下構(gòu)造的。另外,書中表現(xiàn)出道教的時間觀念“天上一日,人間一年”。書中的妖魔,大都是仙界神獸,利用在仙界的短暫空隙,下凡修煉,或作祟數(shù)十年。還有大量運用的道教丹道學的名詞術(shù)語,如:靈根、大道、元神,姹女、金公、木母等。
最后,道教的基本信仰和顯著特色是信仰神仙,這是道教與其他宗教的區(qū)別之一,神仙的首要特征就是長生不死。道教認為,神多為道氣所化,是先天自然存在的; 而仙則是由人修煉而成的。人修煉得道,可以長生不死而成仙?!侗阕觾?nèi)篇·論仙》載:“若夫仙人,以藥物養(yǎng)身,以術(shù)數(shù)延命,使內(nèi)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而其或升天,或住地,去留各從其所好?!钡澜淘诎l(fā)展過程中首先把神仙方術(shù)和當時流行的黃老道學相結(jié)合,信奉黃帝和老子,宣揚神仙長生之說。
四、西游記與國家和地域
在《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過的國家依次是: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西梁女國,祭賽國,朱紫國,獅駝國,比丘國,滅法國,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唐僧每經(jīng)過一個國家,都要將通關(guān)文牒獻上,由國王蓋上玉璽,才能得以通過。而現(xiàn)代研究認為: 唐僧從唐朝古都長安即今日西安出發(fā),穿越河西走廊,過星星峽、流沙河,進入新疆哈密,再穿越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翻越興都庫什山達坂,抵達印度佛教圣地那爛陀——也就是《西游記》中唐僧取經(jīng)的西天大雷音寺?;顒尤桃蝗f多公里,途經(jīng)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國家。
除此之外,西游記中的地域文化尤為突出,在電視劇《西游記》的拍攝過程中,劇組走過的主要省份有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吉林、新疆、內(nèi)蒙古,也去過泰國為拍攝還魂寇員外一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景色特點,比如花果山水簾洞外景就取自貴州黃果樹瀑布,蟠桃園是取景于北京育英小學舊體育館,大鬧天宮的拍攝地點在中央電視臺,而給人印象頗深的火焰山是取景于新疆吐魯番火焰山,系高昌古城遺址。
五、西游記與武俠
西游記中孫悟空的俠客精神尤為顯著。孫悟空是《西游記》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他是天地孕育而生的靈猴,好勝斗勇,自尊自強,熱愛自由,同時他又重情重義,智勇雙全,可以說是作者理想和希望的化身。而這個浸透著濃重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形象,又充滿了俠氣。在他身上保留了先秦俠客的特點,又體現(xiàn)了唐代以后俠與武交流,俠客與刺客融合的特征。
游俠忠于言行,有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他們濟困扶危,將自身安全置之度外。這些特點在孫悟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對于取經(jīng)路上的不平事,悟空義不容辭,屢屢救人于危難之中。高老莊收豬八戒,雖然是出于佛旨的安排,但事情的開始,卻是孫悟空主動為人除害。在烏雞國,他掃蕩妖魔,辨明邪正,為烏雞國王報了冤仇,也完全是主動幫忙。在車遲國,孫悟空主動濟困扶危,解救那些受壓迫受剝削,為道士服苦役的和尚。所以那些小僧十分感動地說:“齊天大圣,神通廣大,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p>
六、西游記與社會
《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愿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guān)。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愿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xiàn)實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民災(zāi)”的形成、社會現(xiàn)實的丑惡,原因就在于統(tǒng)治者用人不善,讓“五鬼”“四兇”那樣的壞人當?shù)?。他想“致麟鳳”,行“王道”,扭轉(zhuǎn)乾坤,但是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yǎng)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lǐng)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chǎn)了。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并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因此,《西游記》中揭露和批判政治與神權(quán)結(jié)合造成的社會黑暗的例子比比皆是。小說里的天神們往往唯我獨尊,肆虐蒼生。[4]小說寫上天動不動就發(fā)怒,無故懲罰凡間,根本不以蒼生為念;神仙放妖魔下界,禍亂皇宮,擾亂朝政;縱徒下界行兇,敗露后,又包庇升天。因此,《西游記》是有力的批判社會黑暗現(xiàn)象的一部名著,實在實至名歸。
七.總結(jié)
《西游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shù)想象面前驚嘆不已。在這部作品中,作者融合了大量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同時包含了大量國家和地域地區(qū)信息,讓人飽覽歷史的同時也能吸收地理常識,并同時將武俠精神融入了個人角色的創(chuàng)作中,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輕松得像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段饔斡洝凡粌H有較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shù)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gòu)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游記》藝術(shù)宮殿。
參考文獻:
[1]劉正輝.西游記與儒家文化[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11,(1):94.
[2]龔鵬程.有文化的文學課[M].北京:天來印務(wù)有限公司,2015.
[3]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4]王鳳顯.揭露政權(quán)同神權(quán)結(jié)合下的社會黑暗———試論<西游記>的主題思想[J].社科縱橫,2008(11):102.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