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廣西扶貧曝出荒唐事。國家審計署審計發(fā)現(xiàn),廣西馬山縣有三千多名扶貧對象竟然是“富人”。富人的標志體現(xiàn)在擁有不止一輛汽車上:有兩千四百五十四人購買了兩千六百四十五輛汽車,還有四十三人在縣城購買商品房或自建住房。這有車有房的扶貧對象中,有三百四十三人是官,四百三十九人是商。
真羨慕這些國家級貧困縣的富裕階層,他們不僅衣食無憂,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還能多買幾輛車,多造幾間房,追求更高層次的發(fā)展需求。不過,不知道看著食不果腹的老鄉(xiāng),營養(yǎng)過剩的他們是否真的愉悅得起來?
三千名富人被救濟了,必然意味著三千名真正的窮人得不到救濟。窮人的需求豈敢言及車房,不過是孩子上學、老人治病以及活命的錢罷了。
就在審計署展開調(diào)查的一個月前,廣西一位官員還在媒體上傾倒“肺腑之言”。他說,扶貧資金作為貧困群眾的“救命錢”,決不能侵占挪用,更不能貪污揮霍,確保扶貧資金真正成為任何單位、任何個人都不敢亂碰的“高壓線”。
這臉打得啪啪響。也難怪,看不見摸不著的“高壓線”,在這些官員的眼里只是虛妄,只有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才是永恒的真實。我自朱門酒肉臭,哪管你路有凍死骨。
可若放任權力像貪吃蛇一樣一口一口吃掉別人的需求,那豈不是富者愈富,貧者恒貧?
馬山縣扶貧工作的這個分配原則,就像這個時代的一個隱喻:領導優(yōu)先,富商跟后。領導的優(yōu)先級總是在最前面,緊跟其后的是大腹便便的商人。等他們酒足飯飽了,才輪到平頭百姓喝點湯。像馬山縣這樣,平頭百姓連湯都喝不到。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人掌管分配大權。但是分配也必有其約束規(guī)則,倘若分配者獨攬“生殺大權”,那利我的本性必然會讓他將利益都“劃拉”到自己眼前,隨意按自己的需求或喜好分配。規(guī)則是一個文明世界的底線,是保證公平的重要手段,而非獨享特權的借口和保護傘。規(guī)則都能隨意踐踏,那和野蠻的叢林社會還有啥區(qū)別?
在這個案例中,扶貧對象中出現(xiàn)三千多名富人,因此對掌管分配的人,絕不僅是對其進行譴責這么簡單。
事情過去幾天,官方出面道歉了。廣西自治區(qū)政府副秘書長、自治區(qū)扶貧辦主任蔣家柏急忙帶著廣西扶貧辦工作組來到馬山縣督促整改,要求盡快追繳違規(guī)發(fā)放的扶貧資金,對滯留的項目資金要抓緊實施和兌現(xiàn)。扶貧辦承諾,相關的處理程序和處理結果出來以后一定會給媒體一個全面的交代。
動作倒是不慢,但等富人撐破了肚子再讓他吐出來,不如在一開始就防范于未然。分粥的規(guī)則制定好后,旁邊還得有人緊緊盯著,才能保證饞壞了的人不先下手端走最大的一碗。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必不可少。
道了歉,還了錢還不夠,對老百姓的感情造成的“噸級傷害”才是最難挽回的。不知道他們該怎么修復感情的裂痕,畢竟,這點錢可能是最困難時唯一的指望。
不過好在群眾向來是健忘和寬容的,他們原諒了一次又一次錯誤之后,希望某些需求膨脹的干部在伸出“劫貧濟富”的手時都能想起扶貧辦領導的這句話:“不論是誰,只要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特別是最困難老百姓這點救命錢,想在這兒占便宜的時候,我們是絕不會放過的?!?/p>
【選自中青在線】
插圖 / 扶貧資金去哪兒了?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