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U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家庭,選擇一本書。
選擇健康,選擇起點,選擇朋友,選擇一本書。
你選擇你的未來,旅途,仕途,前途,宏圖。
我干嗎?我選擇一本書。
理由呢?沒有理由。
你有多久沒給自己的母親寫一封信了?身為母親的你又有多久沒收到過一封信了?如果太久太久,無法計算時間,請讀一讀這本書——《致親愛的母親》,書中所收錄的一封封感人信箋,會喚醒沉睡在你心底的那份獻給屬于母親的深沉摯愛。
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編輯埃爾伯根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事實:“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本名人致母親的書信集出版”,那時的歐洲剛經(jīng)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處在家庭關系疏遠的年代,他認為“有必要研究人類精英在書信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母親的態(tài)度”,于是編輯了一本德語國家各界名人寫給母親的信函集,于1930年以《致親愛的母親》為名出版問世。
威廉·理查德·瓦格納,德國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樂大師。
傳深情于鴻雁,寄長懷于尺牘。《致親愛的母親》中譯本,由北大德語系教授趙登榮翻譯,所收錄的六十一位寫信人中,有帝王如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有革命家如恩格斯,有哲學家如尼采,有詩人如歌德,有音樂家如莫扎特……不管他們的地位多顯赫,成就多輝煌,都如趙先生所言:“他們在母親面前始終都是普通的、純真的孩子,對母親都懷著尊敬和愛戴的真摯情感”。
記得《小王子》的作者也說過類似的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jīng)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shù)的人記得”,——當大人們的信件公之于眾,多數(shù)的人會記得。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shù)墓诺渲髁x最著名的代表
盡管時間跨越了四個世紀,但名人們所寫的信的內容差異卻并不大:都是贊美母親,思念母親,向母親撒嬌,要新襪子、要新衣服、要錢,講好消息讓母親開心……
詩人奧古斯特,10歲時從士官學校給母親寫信:“我不會洗腳,因為我不知道用什么洗,放哪里洗”,還說:如果母親給他一個卡斯凱特(古錢幣名),“今天就可以看喜劇去了”——估計相當于我們去看電影;莫扎特16歲時所寫的信,仍帶著奶聲奶氣的語調:“我們吻媽媽10000次(我沒有加更多的0)”;而劇作家弗蘭克林曾寫過一首詩寄給母親:“我該用什么方法,/從屋里誘出我的襪子?”原來是提醒母親給他織毛線襪,“請慈愛地想想我的雙腳,/就像我充滿柔情/永遠永遠懷念你”——已是24歲的大人了,看上去還要去牽母親的衣角。
而詩人海涅,都37歲了還在向母親撒嬌:“我發(fā)現(xiàn),你并不怎么惦記著我,我給你寫信真傻”,然后他遺憾地覺得自己身體很好,因為不會讓母親擔心,“我真打算好好病一場,作為對你長時間沉默的報復。我的確已經(jīng)拉過幾次肚子,這幾分鐘我的肚子就在咕咕大叫呢”。不過,在隨后的信中,海涅寫下一句動人的話獻給母親:“我們該親吻你踩過的土地”。
寫信人對母親的贊美,從稱謂開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稱母親“高尚的曼斯菲爾德的瑪格麗特·路德·維爾特夫人”;作曲家門德爾松雖稱呼樸素,但贊美不俗:“親愛的母親,你昨天的信又寫得那么美,讓我們感到非常高興”;而約瑟夫二世稱母親為“陛下”,他希望母親在未來仍將即將成為國王的自己看作兒子和臣仆,“因為我需要您的指引,我身上的一點點好東西都來自您的悉心照顧,榮譽屬于您”……
信紙就像百葉窗,拉開來,寫信人性格中鮮為人知的一面,或者經(jīng)歷中少有人見的場景,都絲絲縷縷滲透出來,再由自己的文字顯影成像,——從這一點看,信紙又像自拍神器:大文豪歌德,在給母親的信中,寄上了一朵勿忘我,同時還暢想著:要與母親一邊種葡萄,一邊吹口哨;憑歌劇《黎恩齊》一舉成名前,瓦格納預感到自己會成功,他對母親說:“我等待、斗爭、努力了多少年,為的就是要用這樣一個好消息讓你高興”;哲學家尼采后來精神崩潰,是母親照顧他,直到她去世。在尼采還沒發(fā)病時,于母親生辰之際,曾寫了一封信對母親如是說:他在桌上放上兩個酒杯,用它們碰杯子,發(fā)出一陣生日的歡快之聲,這就是他“擬定的慶典”,“在慶典上我要為你和你的孩子的幸福致以最美好的祝愿。(第一聲炮響!轟?。薄?p>
莫扎特及其家人,媽媽的像掛在墻上。
有人說:父親塑造孩子性格的強度,母親塑造孩子情感的寬度,閱讀過這些飽含感情的家書之后,深感其言之有理。書中所有寫信人的母親,都在信紙的那一邊,只能通過信箋上的只言片語,來勾勒她們各不相同的音容笑貌。但細讀編輯埃爾伯根的簡介,會發(fā)現(xiàn)名人的母親們有很多相像之處:都有一顆慈愛善良的心,視野開闊,都有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聰慧有趣……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致親愛的母親》又是一本致天下母親的自修書。
海因里?!ずD?,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后一位代表”。
之所以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是因為我的兒子此時正在異國求學,我每天都在思念著他。但他不會寫一封信“致親愛的母親”,因為今天已不是筆和信紙的時代,而是手指和觸摸屏的時代,所以我們每晚會發(fā)微信聊天。
所謂聊天,不過我說十句,他回復一句諸如“好的”、“知道了”、“有點兒忙”,我永遠不會收到像奧地利歌曲大師胡戈·沃爾夫寫給母親的那樣深情的話語:“每次收到您的信,親愛的母親,您大概能想象得到,對我來說都是充滿歡樂的節(jié)日”;當然,我的兒子也不會因為看見我“老式的、顫動的”字體而熱淚盈眶,因為,聊天頁面只有可選擇的固定字體。
門德爾松,為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浪漫主義杰出的“抒情風景畫大師”。
威弗里德里?!ねつ岵?,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
用微信聊天,可以選擇很多活潑的表情傳情達意,還可以發(fā)照片、傳視頻、實時聊天……有太多交流表達的方式了,可我仍覺得,所有這些加起來,都不及一頁信紙能打動一位母親的心。
母親去世后,尼采一直由妹妹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