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驕
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博覽會活動中,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2015博物館與文創(chuàng)發(fā)展國際研討會”于2015年11月1日在清華大學美術報告廳舉辦。博物館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蘊含著公共價值和公共精神。研討會專家表示,博物館的海量資源無疑為人們帶來豐富的文化素材,博物館未來也將依靠文化軟實力,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
新條例做“指揮棒”
早在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審議通過了新的《博物館條例(草案)》,引起了業(yè)界廣泛關注。隨后該條例于同年3月20日正式施行。該條例首次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并將之與文化創(chuàng)意、旅游等產業(yè)相結合,開發(fā)衍生品,增強博物館發(fā)展能力。條例為推動中國博物館的文創(chuàng)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記憶、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載體,在中國文化發(fā)展繁榮的今天,博物館的發(fā)展必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北京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研討會上表示,博物館因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工作人員必須要懂得經營的觀念,才能有所作為。
記者了解到,以往的博物館運營管理中,門票收入與博物館規(guī)模大小成正比,即越大的博物館運營得越好。而私人博物館的運營模式僅僅是依靠個人藏品的買入賣出,保持博物館的日常資金支持。對此,陳少峰表示,未來博物館的運營上,管理人員應盡可能壓低博物館的支出費用,創(chuàng)建適用于自身的“激勵機制”,開發(fā)博物館的其他領域功能,增加其影響力。
不僅如此,加拿大洛德文化機構博士關鍵指出,目前很多博物館存在脫離社會現實、缺少親和力、展覽雜亂、缺乏公眾活動空間等問題。博物館的發(fā)展需要有細致的規(guī)劃,這樣才能實現讓博物館成為“文化軟實力發(fā)動機”的目標。
陳少峰建議,建議博物館應在青少年教育宣傳工作上多做創(chuàng)新,潛移默化地提升青少年對博物館的興趣,使其參觀博物館形成常態(tài)化。
對此,關鍵還舉出了巴黎盧浮宮的博物館改革模式。盧浮宮已形成了不斷循環(huán)的“博物館之約”模式,每周五晚6點后為未滿26歲的各國觀眾提供免費的開放參觀活動。數據顯示,盧浮宮在每周五會有多達3000至6000的參觀人數,其中60%為18至26歲的參觀者,因此參觀盧浮宮便成為了法國年輕人的日?;顒?。
博物館文化衍生品
有資料顯示,文化部發(fā)布的《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中,2013年中國藝術授權品、復制品和衍生品的交易總額超過200億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馬賽介紹,在歐美國家有個有趣的現象,即博物館商店被稱為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在這里,觀眾對展品的興趣和認同可以通過文化產品實物化,進而轉化為文化消費。
提到博物館中最基礎的文創(chuàng)產品,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博物館的小賣部、禮品店中所賣的紀念禮品,而真正的博物館的文創(chuàng)產品卻不能僅僅停留在這些內容上。馬賽介紹:“理論上,博物館的衍生品制作主要包括以博物館藏品為基礎、以博物館屬性為基礎、博物館自身形象為基礎的三類衍生產品?!?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3/22/zgmp201523zgmp20152309-2-l.jpg" style=""/>
在衍生品制作設計理念中,優(yōu)秀的設計師會將衍生品中融入情感因素,設計出的衍生品才會打動參觀者,使其有把紀念品帶回家的沖動。馬賽表示,擁有厚重歷史沉淀的中國博物館,衍生品的設計創(chuàng)意是構建“帝王將相、佛道儒、民藝精粹”歷史和“衣食住行用”之間的橋梁。如何將同樣的歷史元素放在不同載體上,并突出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值得博物館文創(chuàng)工作者不斷思索。
在國外,很多博物館衍生品的設計構思別具特色,例如收藏羅塞塔石碑的英國大英博物館,利用塔石碑上的文字元素,制作成鑰匙鏈、書簽、陶瓷、包袋等等各種各樣載體的衍生產品。
專家還發(fā)現,博物館中海量的藏品都有各自獨特的形狀,這就對其保護和修復工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3D打印、印刷等工藝方式的出現,能夠更為精準地復制出藏品,建立藏品數據資料。新技術的開發(fā)對于博物館研究和衍生品的設計都起到了化繁為簡的功效,使得更多的古藏品進入人們的生活。
未來跨界發(fā)展趨勢
博物館行業(yè)因具有專業(yè)性、準確性、科學性以及教育性,肩負著多重身份和任務,所以需要為其制定一個長遠發(fā)展的規(guī)劃策略。關鍵介紹說:“2008年,荷蘭國立博物館決定對其場館進行改革,改革創(chuàng)意中,其官網共放置了12萬5000張高清照片,觀眾可免費創(chuàng)建收藏夾,瀏覽下載喜歡的藏圖案,并據此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工藝品。”
陳少峰建議,隨著移動媒體的快速普及和高速覆蓋,博物館可以結合“互聯網+”思維進行一番作為。未來,運用互聯網的平臺特性,博物館可聯合同行構建合作聯盟,共同打造更為專業(yè)的“平臺+內容+衍生品”的商業(yè)投資模式。
資料統計,中國民間博物館大概有價值150萬億元的藏品,博物館發(fā)展經營中的藝術品托管項目也即將興起。一些博物館開始嘗試藏品托管展出的經營模式,以便讓參觀者欣賞到更多藏品的魅力。
快節(jié)奏生活中,人們有可能沒有時間走進博物館,所以構建虛擬的“網上博物館”會更受參觀者的歡迎。帶有科普趣味性質的文字、圖片故事,有助于博物館和即將走進博物館的人們建立起“聯系”。陳少峰建議:“博物館還可與旅行社合作構建‘博物館城等經營模式,將私人博物館藏品共同交流展示,形成有博物館特色的旅游目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