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艷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是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也是一個自學的過程,學生預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課堂效率。到了高年級,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預習流于形式,只是為了迫不得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已。就拿我們班來說,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語文預習還只是停留在抄好生字詞,閱讀一遍書而已,而對于對課文的整體及細節(jié)的把握往往是不動腦子地做,有的亂做、寫得越少越好或文章摘抄幾句而已。
一、發(fā)現(xiàn)問題
問題一:為什么預習在學生眼里根本就不算作業(yè)?
“真是無語了,怎么回事啊,明明是叫他們昨天預習好的,今天上課都跟不知道似的,手都不會舉……”辦公室的同事又抱怨了。是啊,似乎是一件很郁悶的事情,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問題二:學生不知道怎樣才算是預習
我所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學生,我問過學生,老師讓你們預習你們都怎樣預習?。繉W生回答說把課文讀一遍,然后再劃出生字新詞讀一讀,讀會了就預習完了。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有兩種原因。第一是老師的放任自流或要求過死,導致學而無趣。老師的放任自流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預習不聞不問,不作任何要求,要求過死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預習要求千篇一律,這樣缺少正確的引導或是要求過死,都導致了學生對預習的茫然。
二、改變現(xiàn)狀,做到有效預習
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就不難解決,那么面對我們現(xiàn)在所教的學生如何來改變現(xiàn)狀?我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1.添一把“火”,讓學生動力十足
怎樣讓學生自覺自愿投身于預習之中,并且樂在其中呢?這就需要教師善于以自己的激情與智慧去煽風點火,有必要時更可火上澆油,以此調動學生內在的所有好奇心與積極性參與到預習中,讓學生信心十足,動力強勁。
(1)教師的語言充滿激勵性。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之時,切忌用命令的口吻,生硬的語氣強加給學生,這樣勢必引起學生的反感與抵觸。將單調乏味的語言化為激勵的話語,多一份親切,多一份商量,對激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促使他們自覺地有意識地去學習,將大有幫助。
(2)創(chuàng)設合作競爭,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在合作與競爭中,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作中,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競爭時,誰說天生我就不如你。教學實踐中我們曾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基本上以自由組合為原則,一組成員4~5人,我們在布置了學生課外預習后,總會抽一定的自修時間(特殊情況時也會由學生自行安排課余時間),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就各自的預習結果進行交流、討論、合作、創(chuàng)新。由此,全班上下就形成一個有個人競爭、團體競爭與合作構成的和諧體系,創(chuàng)設了比、學、趕、超的濃厚的學習氛圍。
2.向學生提供如何預習的范例
學生的預習大都在課外完成,對于這一步,教師無法監(jiān)督,因此在操作時肯定會存在一定的混亂現(xiàn)象,為了保證預習過程的有序,我在課內做了一次預習示范。學生按照教師的引導,一步一步完成了整個預習。通過示范,學生對預習的流程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對以后的課外自主預習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三、搭橋建臺,讓學生長袖善舞
在學生預習之后,怎樣檢測他們的預習效果,真正將預習融入閱讀教學的整體中去呢?我想:此時,教師應多為學生搭幾座臺子,讓學生在這繽紛的學習舞臺上充分將自己在預習中的發(fā)現(xiàn)展現(xiàn)出來,讓他們盡情展示自我的風采,享受成功的喜悅。
(1)任一任小老師。讓學生在課堂上,擔任一回小老師,將自己在預習中得到的知識傳授給同學,無疑會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促使他們在以后的預習中精益求精。如在學習《秋思》一詩時,我事先就在布置預習時,誠聘小老師。幾位候選人出臺后,根據(jù)他們各自的預習情況選拔出一位正式小老師,三位候補小老師。對正式小老師進行了一些課堂常規(guī)方面的指導后,我就請他直言困難。待他說完,我從中選擇了一些問題向他作了當場解答,其余問題請他自己琢磨或請教他人。當然我充分表明了我對他的信任。粗略的一番培訓后,小老師正式走馬上任。雖有些拘謹,雖有些生澀,但小老師的講課卻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待他上完,我再請三位候補小老師進行補課(相當于補充發(fā)言),那天,我頭一次發(fā)覺,全班66雙眼睛每一雙都顯得出奇的專注。
(2)扮一扮小記者。學生在預習中了解了不少新知識,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疑問,而且五花八門,各具價值。此時,舉辦一個記者招待會,讓學生充當一回小記者,面對同學和老師,學著記者的架勢連珠炮般地發(fā)問。當然此刻,每一個學生和老師也都可以擔任專家兼發(fā)言人一職。若誰能問倒大家,誰就是贏家。同樣,誰解答得最多最準確,他也是成功者。如此一來,學生必然興趣盎然,預習時自然也“不須揚鞭自奮蹄”了。
此外,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課文,不同的預習方式,不同的預習結果,讓學生試著當一回畫家、歌手、故事大王等等。在形式多樣的預習檢查中,讓學生不僅獲得知識上的增長,更獲得能力上的提高。
一年來的實踐和探索,使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預習已為他們自己帶來了長足的進步。當然,我也清楚地認識到,教師在實踐操作時還須把握許多細節(jié)問題,比如課內與課外的關系、適當與適量的問題等等。我們不應讓課外知識喧賓奪主,不應偏離課堂教學主線,應避免讓課堂成為“資料展示廳”。而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xù)努力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