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體檢,很多人都會想到空腹。但如何空腹,哪些檢查項目需要空腹,能否服用藥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般體檢時需要抽血,但空腹抽血不是指抽血前一天晚上不吃飯,而是應該保持平時的生活習慣,正常清淡飲食,不喝酒,不喝咖啡和濃茶,休息好,抽血當天早上不吃早餐,少喝或不喝水,不做早鍛煉,平靜地到醫(yī)院等候采血。但前一天的晚餐時間不宜過遲,一般晚餐結束時間與第二天早晨采血時間應間隔8小時以上。
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從前一天晚餐后至次日清晨空腹8~12小時,在清晨6~8點測定的血糖含量,超過上午10點后的“超空腹”血糖會影響檢查結果。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近4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結果與血糖濃度成正相關,需空腹抽血。
血脂:血脂水平與進食關系密切,餐后比餐前明顯增高,故必須查空腹血。如果患者甘油三酯特別高,可能會影響其他血脂項目檢查的準確性,需要吃素食數(shù)天后,再做空腹抽血化驗。
肝功:反映肝臟代謝的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汁酸和γ-谷氨酰轉肽酶(γ-GT)等,及反映蛋白質代謝的總蛋白(TPO)、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等受飲食影響較大,需空腹(僅做乙肝兩對半檢查可喝水和進食)。
腎功(含尿酸):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受飲食和運動影響較大,需空腹。
血生化:包括鉀、鈉、氯、鈣、鎂和磷等,進食會影響檢查結果,需空腹。
血流變測定:需測定血漿中的糖、脂肪、蛋白、尿素氮、肌酐和血細胞等有形成分,需在安靜狀態(tài)下,抽空腹血并抗凝。
免疫球蛋白、類風濕因子、抗“O”和C-反應蛋白:目前多數(shù)醫(yī)院使用比濁法進行檢測,因儀器對濁度識別無特異性,為防止血清標本對其影響,要求空腹抽血。
一般而言,職工常規(guī)體檢前不需要停藥,尤其是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服用的藥物最好不要擅自停用,否則可能出現(xiàn)嚴重后果。對于高血壓、哮喘、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來說,用少量的白開水送服藥物對檢驗影響不大,但不能飲用含糖飲料和奶制品。
其他人群根據(jù)以下情況考慮是否停藥。
體檢目的:如要觀察藥物療效,不需要停藥;如檢查其他疾病,得看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引起化驗結果異常及停藥后是否可能發(fā)生意外,如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患者服用雙氫克尿噻可使檢測值降低,而服用大量阿司匹林和維生素C可使檢測值增高,而這些藥物的暫時停用不會使患者發(fā)生意外,可停服1次。
藥物是短效藥還是長效藥:如果是短效藥,漏服1次,影響較大;而如果是長效藥,暫時停服1次關系不大。
疾病的種類:如糖尿病患者查空腹血糖前不能服降糖藥,先空腹抽血后再服藥,而高血壓患者在體檢前應先服用降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