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化性岡上肌腱炎是由多種原因所致的鈣質在岡上肌腱內沉積而造成肩關節(jié)疼痛和活動受限,是引起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1],影像學檢查顯示肩袖岡上肌腱附著部位存在鈣化灶。從2013年起,我科應用關節(jié)鏡清理岡上肌腱內鈣化灶的方法治療鈣化性岡上肌腱炎,經過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4月~2015年4月確診為鈣化性岡上肌腱炎經口服非甾體消炎鎮(zhèn)痛藥、理療或封閉等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齡32~66歲,平均48.7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1個月;左肩4例,右肩6例。肩袖及肩峰下均有明顯壓痛,肩關節(jié)前屈、后伸、內收、外展、上舉、旋轉等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
1.2 方法 手術采用氣管內全麻,側臥位。自肩關節(jié)后方入路,置關節(jié)鏡于盂肱關節(jié)處,使用電動刨削器及等離子刀由外側入路清理肩峰下滑膜間隙,切除炎性滑囊,部分松解喙肩韌帶。肩峰前外角骨贅用電動磨鉆去除,使肩峰前外角以及下表面平坦,完成肩峰成形術,并在關節(jié)鏡的監(jiān)視下,患肢外展、前屈、后伸及旋轉等運動未見肩峰與肩袖碰撞。為確定肌腱鈣化灶的部位,以探針碰觸岡上肌腱肩峰面的硬結和隆起部位。沿著肌腱的走向做一約5 mm的切口,斑塊表面包膜開放后可見石灰樣團狀鈣化物或組織混合物溢出。使用電動刨刀、等離子刀和刮匙抽吸、刮除岡上肌腱鈣化灶,輔以射頻電凝止血。反復上述操作直至觀察關節(jié)鏡下鈣化灶已全部清除,并結合術中透視確定岡上肌腱內鈣化灶影消失。
2護理干預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時,詳細介紹醫(yī)療環(huán)境及醫(y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手術前,告知術前指導及術后配合知識,介紹科室醫(y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及成功的病例,調整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的期望值。結合肩關節(jié)鏡手術視頻和宣教手冊,讓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識,消除緊張情緒。制作術后康復鍛煉視頻,演示相關鍛煉的內容,為術后功能康復做準備。
2.1.2 疼痛護理 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劑緩解疼痛,必要時予以熱敷。指導患者深呼吸,轉移或分散注意力等放松技巧。
2.1.3 術前適應性訓練 指導患者做三角肌、肱二頭肌的等長收縮訓練以及患肢的握拳和伸指運動,腕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旋前、旋后運動,以促進肌力恢復。
2.2 術后護理
2.2.1 體位護理 術中予患者側臥位,頭下墊軟枕,頭偏健側,防止耳廓受壓。健側上肢用擱手板支出,斜坡枕固定。兩腿間墊大枕,上腿伸直,下腿屈曲。膝下,踝關節(jié),足跟下墊圈墊,防止壓瘡。術后麻醉清醒后,即充分握拳,以增加前臂肌肉舒縮活動,注意避免肘關節(jié)過度屈曲或長時間屈曲超過90°。患肢抬高,保持術側肩關節(jié)輕度外展中立位,仰臥位為主,健側臥位為輔,禁止患側臥位,雙下肢自由伸展。半臥位時,術側肩關節(jié)三角巾懸吊,上臂自然下垂,屈肘90°。
2.2.2 傷口護理 術后密切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情況,注意肩關節(jié)腫脹,觀察有無手指麻木、肢體青紫。為減輕患肢腫脹,減少疼痛及出血,術后24 h內給予肩關節(jié)周圍組織冰敷。
2.2.3 疼痛處理 利用疼痛分值評估表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疼痛情況。術后遵醫(yī)囑給予患者非甾體抗炎藥減輕創(chuàng)傷后炎癥及疼痛,晚間疼痛可加服止痛藥,仍不能緩解者靜脈輸液或肌肉注射特耐40毫克。另外加強心理護理對于緩解患者疼痛也有一定的幫助。
2.3 功能鍛煉
2.3.1 術后1~3w 應鼓勵患者盡早進行被動鍛煉和主動鍛煉,可較快地改善和恢復肩關節(jié)的功能[2]。術后1d,協(xié)助床上坐起和患肢被動活動。術后第2d,協(xié)助下床或床邊活動,鼓勵進行肘部屈伸、旋轉運動,鐘擺運動,健側手協(xié)助患側,腕部上舉過肩,并用手觸碰前額,以后可逐漸超過頭部。術后第3~5d,做肩關節(jié)內收、外展、內旋運動,肩關節(jié)的外展和前屈控制在90°以內[3]。術后1w,繼續(xù)上述練習,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主動鍛煉的活動范圍和次數。術后3w進行肌力練習,可做聳肩、擴胸運動以及仰臥位三角肌、內外旋等長收縮運動。
2.3.2 術后4~7w 術后第4w,肩關節(jié)活動恢復到正常水平,并開始行對抗肌力鍛煉[3],如抗阻內、外旋,抗阻后伸,抗阻屈肘,加強仰臥位肩袖肌群等長收縮,站立位三角肌等長收縮等。指導患者主動進行肩關節(jié)各個方向的活動,保證肩關節(jié)活動控制在肩平面以下。進行肩關節(jié)助力活動,運用肩滑輪,肩梯及肩關節(jié)訓練器械等輔助訓練。
2.4 出院指導及隨訪 發(fā)放患者出院康復指導手冊,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康復情況,指導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如用患肢刷牙、洗臉、端碗、穿衣等訓練患肢功能,逐步完成生活自理,恢復日常生活。術后1、3、6個月,1年來院復查,如出現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或紅、腫、熱、痛等不適及時復診。術后平均隨訪時間6個月,8例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疼痛消失,2例明顯緩解,全部肩關節(jié)活動度得到明顯改善。
3結論
隨著關節(jié)鏡技術的成熟,肩關節(jié)鏡治療鈣化性岡上肌腱炎,手術創(chuàng)傷小,病灶清除徹底,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術前進行充分的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及適應性訓練,積極配合手術治療。術后給予正確舒適的體位護理,加強傷口護理和疼痛處理,使患者在無痛的狀態(tài)下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另外,在術前及術后的健康宣教中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了解患者真正需要的護理支持,確認需求,及時解決問題,切勿生搬硬套。有效的護理干預是肩關節(jié)鏡下清理治療鈣化性岡上肌腱炎的重要保證,通過縝密的手術治療,加上細致的護理觀察,循序漸進的早期康復鍛煉,使患者盡早解除疼痛,恢復肩關節(jié)活動度,提高生活質量,回歸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 Spivey JL,Carrell TM. Severe pain in the shoulder with no history of trauma. Calcific tendinitis [J].JAAPA ,2009 ,22:59-60.
[2] Yamaguchi K. Mini-opcn rotator cuff rcpair[J].Instr Course Lect, 2001, 50:61.
[3] 施培華,虞和君,黃悅,等.關節(jié)鏡下肩峰成形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3):170-173.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