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圍生期B族鏈球菌(GBS)對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的影響。方法 對在我院定期產檢的210例孕婦進行圍產期GBS感染檢測。結果 陽性率為10.5%(22/210)。選擇同期GBS陰性者20例作為對照組,對比孕婦的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兩組孕婦的年齡、孕周及孕產次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結論 GBS陽性組在流產、早產、胎膜早破及產褥感染等方面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GBS陰性組。妊娠晚期孕婦感染B族溶血性鏈球菌對妊娠結局和新生兒預后造成不良影響。
關鍵詞:圍生期B族鏈球菌;妊娠結局;新生兒
B族鏈球菌是一種寄生于人類下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細菌,健康人群帶菌率大約15%~35%,妊娠婦女帶菌率大約是10%~30%。目前普遍認為,GBS是圍生期嚴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導致泌尿系統(tǒng)感染、羊膜絨毛膜炎、產褥感染、孕產婦敗血癥和早產[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2月~4月在我院接受定期產檢的孕婦210例作為研究對象,初產婦140例,經產婦70例,流產史者95例,其中多次流產孕婦32例。孕婦一般情況好,并且征得孕婦知情。
1.2方法 在孕晚期(35~37w)進行取材,由產科醫(yī)生消毒外陰,待消毒液干燥后,將無菌陰道棉拭子放入陰道下1/3內及肛周取樣,置無菌試管中,半小時內送化驗室檢測[2]。
2圍生期B族鏈球菌(GBS)的致病性
2.1 GBS對孕產婦的影響 對妊娠婦女來說,影響較大的感染部位是宮頸、陰道、直腸、肛門和泌尿道。
2.1.1 GBS與胎膜早破 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發(fā)病因素,在引起感染的眾多病原體中,GBS對絨毛膜的吸附及穿透力最強,因而危害也最大。宮頸、陰道、直腸、泌尿道等處的GBS可上行感染胎膜,使胎膜局部張力減低,從而導致胎膜早破。而后細菌可通過破裂的胎膜感染宮腔,造成宮內感染。另一方面,宮內感染也可發(fā)生在胎膜早破之前,GBS可引起絨毛膜羊膜炎,使胎膜水腫變性,使胎膜張力低下,因而出現(xiàn)胎膜早破,尤其存在性交或陰道檢查等外力因素時胎膜早破更易發(fā)生。
2.1.2 GBS與早產 細菌感染是造成早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GBS感染占較大比例。另外,GBS造成的胎膜早破,也是早產率高的原因。
2.1.3 GBS與宮內感染 孕婦發(fā)生胎膜早破后,病原微生物可上行入侵宮腔,引起羊水、胎膜、胎盤感染,稱為羊膜腔感染,也稱宮內感染。
2.1.4 GBS與產褥感染 GBS是產褥感染的重要致病菌。GBS陽性產婦,其產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乃至敗血癥的發(fā)生率都高于GBS陰性產婦。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可預防其發(fā)病。
2.1.5 GBS與死胎 在發(fā)達國家,由感染引起的死胎約占10%~25%,而在發(fā)展中國家其比率明顯增加。
2.2 GBS對新生兒的影響 將新生兒GBS感染分為早發(fā)感染及晚發(fā)感染兩種類型。
2.2.1早發(fā)型感染 多發(fā)生在出生后5d內,占新生兒GBS感染的80%,出生后6h發(fā)病者占到50%。母嬰垂直傳播是其主要傳播途徑。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肺炎和敗血癥。
2.2.2晚發(fā)型感染 多見于出生后5~7d,約占20%,可由產時垂直傳播,也可由出生后水平傳播。主要表現(xiàn)為腦膜炎,常呈隱匿性發(fā)病。
3結果
分析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組產婦、陰性組產婦妊娠結局以及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組產婦、陰性組產婦新生兒結局的發(fā)生率數(shù)據結果:210例接受檢查的孕婦中,共檢出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患者22例,所占比例為(10.5%),22例B族鏈球菌感染陽性產婦中,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剖宮產率、羊水污染率均明顯高于B族鏈球菌感染陰性產婦,新生兒感染發(fā)生率、病理性黃疸發(fā)生率及肺炎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B族鏈球菌感染陰性產婦新生兒,數(shù)據對比差異顯著。
4討論
近年在我國因陰道GBS上行達宮腔導致嚴重孕產婦感染及胎兒、新生兒死亡的病例時有發(fā)生[3]。妊娠婦女感染GBS的危險因素主要有肥胖、糖耐量異常、多次妊娠、低齡或高齡產婦等。妊娠晚期孕婦感染B族溶血性鏈球菌會增加流產、早產、胎膜早破、產褥感染、新生兒肺炎及新生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率,可對妊娠結局和新生兒預后造成不良影響。妊娠期GBS感染會對母嬰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措施對減少圍生期感染具有重要意義。在孕中、晚期對所有孕婦進行篩查非常必要。對那些有帶菌可能的高危孕婦還應在產前及產時反復進行檢查,以提高檢出率。對那些有可能出現(xiàn)母兒GBS感染的孕婦,應及時進行預防性治療,以避免GBS感染可能給母嬰帶來的嚴重后果。
參考文獻:
[1]朱敏,范建霞,程利南.圍產期B族鏈球菌感染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
[2]陳慧慧,范建霞,陸庭嫣,等.孕婦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對母嬰的影響[J].上海醫(yī)學,2009,32(2):128-130.
[3]江敏,汪偉山.孕婦B族溶血性鏈球菌帶菌狀況與母嬰預后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4):506-507.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