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應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與技巧,提高肺結核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方法 對呼吸一科2013年11月~2015年1月100例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為50例對照組和50例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實驗組成立品管圈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曉率和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滿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曉率分別為90%與98%。結論 品管圈應用于肺結核患者的護理,提高了我科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提升了護理質量,而且強化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知曉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品管圈;肺結核;護理質量
品管圈(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同一工作現(xiàn)場或工作相互關聯(lián)區(qū)域的人員自動自發(fā)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工作小組,其優(yōu)點是有利于發(fā)揮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并維,以便提高護理質量[1]。肺結核為呼吸科主要病種,患者數(shù)量多,護理問題多且復雜。我科自2013年11月~2015年1月將\"品管圈\"活動應用到肺結核病患者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中,收到滿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1月~2015年1月新醫(yī)大一附院呼吸一科的住院的100例肺結核患者為調查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采用隨機分組調查方法,其中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成立品管圈。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在住院期間采用常規(guī)護理和健康教育方法進行健康教育。
1.2.2 實驗組 成立品管圈,護士長為圈長,13名護士為品管圈小組成員。應用品管圈對患者實施護理及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2.1 P(paln)計劃階段 針對肺結核患者的護理中,通常的護理方法有:①病情觀察注意生命體癥的變化 注意是否出現(xiàn)高熱、咳嗽加劇,有無呼吸困難、氣促、痰液咳不出等及時處理。②對癥處理發(fā)熱者指導多飲水,必要時物理降溫遵醫(yī)囑給予解熱鎮(zhèn)痛藥。盜汗者給予舒適環(huán)境,注意通風及時抹汗和更換濕衣服和被單;咳嗽咳痰者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方法,適當給予祛痰劑。掌握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排痰困難者勿自行服用強鎮(zhèn)咳藥,胸痛采取患側臥位。必要時給予止痛藥或者局部貼膠布減輕疼痛。氣促患者給予半坐臥位持續(xù)氧療法;乏力的患者予臥床休息、減少活動。
1.2.2.2 D(do)執(zhí)行階段 入院后,認真及時的執(zhí)行醫(yī)囑,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當班護士必須在護理記錄中記載病情變化,分析原因和相應的處理。對文化層次低的患者進行宣教時盡可能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每天1~2的問題反復指導并評估效果,并就前一天的問題進行提問評價,如果回答不出或不完整,就進行再教育,直到完全掌握為止。
1.2.2.3 C(check)檢查階段 圈長每天查房時檢查與監(jiān)督前一天健康教育效果,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進行循環(huán)再教育,直至達到目標。
1.2.2.4 A(action)鞏固階段 A.全科護士堅持每周學習肺結核的臨床癥狀、治療、護理(包括用藥指導),預防。B.堅持質量持續(xù)改進,及時查找問題并補缺。
1.3評價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在出院前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疾病的健康教育的知曉率進行調查,調查表的內容包括:疾病的知識、用藥的知識、飲食情況等。
100份調查問卷,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患者對調查表掌握內容掌握程度≥90%為知曉。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患者住院期間對健康教育滿意度進行調查,答項包括很滿意、一般與不滿意,共發(fā)放100份調查表,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結果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見表1。
3討論
3.1 QCC的運行模式 通過組建以護士長為圈長,每一個參與到患者護理工作中的人員為圈員的QCC,圈長領導整個護理活動,擬定并執(zhí)行活動計劃,分派階段負責人,創(chuàng)造全員參加、全員發(fā)言的氣氛并作為輔導員與圈員間的溝通橋梁,并負責對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擬定改進措施,通過全體QCC成員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制定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案[2]。
品管圈與頭腦風暴喚起了整個護理過程中每位圈員的使命感、價值感,激勵圈員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增加工作效率,圈長負責對每位圈員工作進行檢查,病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利用頭腦風暴的方式,集思廣益,制定出新的解決方案,從而使護理方法不斷改進,護理品質不斷提升。
3.2 PDCA又稱戴明環(huán),包括計劃、實施、確認與處理四個過程。在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huán)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品管圈活動是運用群體智慧、集體力量、團隊精神,進行持續(xù)質量改進,圈員們共同參與、商討,活動中注意質量狀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分析原因,群策群力實施整改。
3.3將品管圈活動這一管理理念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通過圈員間的相互協(xié)作,依據(jù)PDCA循環(huán)的程序展開,找出和分析發(fā)生問題的原因,設定目標、制定對策并實施和進行效果評價等,從而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4]。不僅能提高護士的業(yè)務水平,而且增加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知曉率,保證了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孫旭晴,陳金芳.品管圈用于ICU提升基礎護理合格率的實踐與體會[J].臨床護理與管理2012,11(4):37-39.
[2]王玉瓊,郭秀靜.品管圈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進修雜志,2009,11(24):1945-1946.
[3]蔡意達.QC小組活動中的PDCA循環(huán)[J].電子質量,2009,1(13):42-43.
[4]章一華.品管圈活動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xiàn)狀與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6):723-72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