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帶狀皰疹通過穴位注射和針灸理療的治療效果。方法 研究來自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診的40例帶狀皰疹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采用針灸理療干預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穴位注射療法,而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相關指標進行對比。結果 在治療有效率上,觀察組為100%,對照組為65%;在治療后的疼痛緩解情況上,觀察組要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帶狀皰疹通過穴位注射和針灸理療聯(lián)合治療可以有效地提升治療的效果,同時較好的緩解疾病的疼痛。
關鍵詞:帶狀皰疹;針灸理療;穴位注射;臨床效果
帶狀皰疹一般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會導致局部病灶有成群的水皰,同時伴隨著神經帶狀分布,帶來身體不同程度的疼痛,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適感。部分患者會有復發(fā)可能,同時會有后遺癥的存在。特別是中老年群體為高發(fā)群體,春秋換季的時間為高發(fā)時段[1-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來自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診的40例帶狀皰疹患者,其中男性為21例,女性為19例;年齡為23~83歲,平均年齡為(54.2±12.4)歲;其中病程時長范圍為2d~4年;發(fā)病部位中頭頸為5例,四肢為3例,胸背為32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情況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針灸理療干預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穴位注射療法。針灸理療采用脈沖性電針(患部取穴、圍針刺法),調節(jié)為中度刺激標準,在患處進行局部的抗病毒的藥物涂抹,同時進行30min的神燈照射。進行1次/d電針治療,而神燈照射進行2次/d。穴位注射采用夾脊穴,選2穴/次,運用甲鈷胺500ug穴位注射治療,1次/d,或者間隔1d注射1次。
1.3評估觀察 療效通過綜合評估進行,治愈標準為皰疹消除,疼痛消失,臨床相關體征和檢查表明恢復正常;有效標準為臨床癥狀和檢查指標有所緩釋;無效標準為臨床癥狀和體征等沒有改善,甚至惡化。有效率為治愈和有效的總和。對于疼痛情況評估,分為0~3分四個評分標準,分別對癢、痛、燒灼的感受進行評估,分別對治療前后情況進行分析。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將采集到的數據經由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做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做檢驗,同時以數據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為標準。
2 結果
在治療有效率上,觀察組為100%,對照組為65%;在治療后的疼痛緩解情況上,觀察組要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表2。
3 討論
在中醫(yī)理論中認為,帶狀皰疹是由于患者濕熱內積、肝火郁結,同時在勞累之后外邪入侵所致。而在西醫(yī)理論中認為帶狀皰疹主要是病毒感染所致,表現為順沿神經組織分布的皰疹,會伴有嚴重的神經痛,屬于神經組織受損的一種表現。
臨床中運用電針治療帶狀皰疹已經證明其可以達到及早的減少疼痛時間和疼痛程度,同時讓皰疹能更快的結痂脫落,有較好的鎮(zhèn)痛與治療皰疹的效果。一般作為神經病變疾病,要給予神經組織一定營養(yǎng),可以通過口服用藥,也可以采用肌注方式。其中甲鈷胺屬于維生素B12類的藥物,可以有效的促進髓鞘的生成來修復受損神經組織。在面癱、糖尿病性的神經病變都有一定效果,而在帶狀皰疹的治療上,在國內外也有較多的成功臨床依據。但是該藥物采用靜脈滴注或者肌注方式的給藥無法保證病灶區(qū)域局部的藥物濃度,同時需要聯(lián)合口服藥物來輔助鎮(zhèn)痛治療。而穴位注射可以兼具穴位針刺和藥物使用的雙合一效果,有效的讓經絡得到刺激,讓穴位療法與藥物作用同時發(fā)揮,從而有效得到改善機體病理狀況,進而得到治療的效果[3-4]。
通過夾脊穴治療,其分布著脊神經、交感神經的干與椎旁節(jié),以及相關交通分支,可以有效的治療神經節(jié)區(qū)域的疾病。穴位注射可以達到快速提升局部藥物濃度,從而鎮(zhèn)痛效果明顯,可以減少藥物大量使用的副作用。
本研究中,在治療有效率上,觀察組為100%,對照組為65%;在治療后的疼痛緩解情況上,觀察組要優(yōu)于對照組??梢园l(fā)現穴位注射聯(lián)合針灸理療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達到快速減少疼痛和縮短疼痛時間的作用。但是在操作上可能對于患者來說較為復雜,部分患者可能更愿意采用口服用藥方式,從而減少穴位注射的疼痛感。但是相對于靜脈滴注方式,該方式又顯得有時間上的優(yōu)越性,可以大大減少患者治療時間,同時局部用藥藥效快速,減少患者不適感速度快,治療的時間也相對較少,總體情況上,患者會更容易接受,加之醫(yī)生憑借自身醫(yī)生的身份權威性,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解說,患者會比較有信任感和信心。
參考文獻:
[1]盧靜,樊錦青,張朝暉.電針結合穴位注射對帶狀皰疹神經痛的臨床療效[J].江蘇醫(yī)藥,2014(19):143-144.
[2]蔡正良,李亞琴,潘桂花,等.穴位注射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療效觀察及對血清中IL-6與IL-10水平的影響[J].甘肅醫(yī)藥,2014(3):213-214.
[3]張燕梅,凌黎明,吳蘭珍.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近況[J].兵團醫(yī)學,2014(3):98-99.
[4]李麗霞,陳楚云,林國華.電針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27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1,43(3):103-105.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