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益氣通脈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益氣通脈湯治療,比較兩組的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心功能、中醫(yī)癥狀積分以及硝酸甘油的用量。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在心絞痛穩(wěn)定情況、心絞痛發(fā)作情況、軀體活動受限程度等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硝酸甘油的用量少于對照組,治療后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心功能指標LVEF、6min步行距離好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益氣通脈湯能夠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提高心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益氣通脈湯;冠心病;心絞痛;心功能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西醫(yī)認為,冠心病的發(fā)病基礎是冠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導致。中醫(yī)學認為,冠心病屬于“胸痹”的范圍,多為心氣(陽)不足,運血無力,氣血運行不暢而致心脈閉阻[1]。中草藥在冠心病的治療方面有獨特的療效,現(xiàn)多主張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益氣通脈湯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0例冠心病患者,納入標準:①冠心病符合WHO臨床診斷標準[2],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治療胸痹的診斷標準;②均志愿參與研究,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③年齡<75歲;④未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⑤心電圖提示有ST段壓低或T波改變;⑥意識清楚,能夠理解調查內容并配合調查。將該組患者采用抽簽的方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0~75歲,平均(67.2±7.3)歲。病程5~21年,平均(15.3±6.5)年。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分級標準分級:心功能Ⅱ級14例,心功能Ⅲ級15例,心功能Ⅳ級11例。合并有高血壓16例,高血脂12例,糖尿病5例,有2種并發(fā)癥以上10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7~75歲,平均(66.5±8.5)歲。病程5~19年,平均(15.8±6.3)年。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分級標準分級:心功能Ⅱ級13例,心功能Ⅲ級16例,心功能Ⅳ級11例。合并有高血壓17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8例,有2種并發(fā)癥以上9例。兩組的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合并癥等方面均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guī)治療,給予硝酸脂類、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常規(guī)抗栓+調脂治療,標準劑量氯吡格雷,口服,75mg/d,1次/d;小劑量阿司匹林100mg/d,1次/d,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1次/d;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益氣通脈湯治療,黃芪30g,丹參20g,黨參15g,川芎10g,紅花10g,三七粉6g,降香10g。痰濁者加陳皮10g,半夏10g;氣滯重者加香附10g,柴胡10g;陰虛加麥冬10g,生地黃10g。陽虛加桂枝10g,附片5g;水煎服。以上藥水煎,1劑/d,早晚分服。兩組均以8w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比較療效。
1.3觀察指標 ①心絞痛: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進行調查,該量表共有5個因子,分別為心絞痛穩(wěn)定情況、心絞痛發(fā)作情況、軀體活動受限程度、治療滿意程度和疾病認知程度,共19個項目,得分越高表明功能狀態(tài)越好。②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6min步行距離。其中LVEF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器由專人進行檢測,檢測時囑受檢者取左側臥位或平臥位。6min步行距離: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盡可能快地行走,測定6min的步行距離。③中醫(yī)癥狀評分:主癥狀有胸痛和胸悶,分別按照正常、輕度、中度、重度計分0、2、4、6分,兼癥有心悸、氣短、頭暈目眩,按照正常、輕度、中度、重度計分0、1、2、3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④硝酸甘油的用量。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心絞痛評分、心功能、中醫(yī)癥狀評分以及硝酸甘油用量等均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在心絞痛穩(wěn)定情況、心絞痛發(fā)作情況、軀體活動受限程度等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中醫(yī)癥狀、心功能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癥狀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硝酸甘油的用量少于對照組,治療后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心功能指標LVEF、6min步行距離好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是由于心肌急劇、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致的心臟病。流行病學顯示,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冠心病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在我國冠心病死亡率居第三位[3]。冠心病的發(fā)病特點為陣發(fā)性前胸壓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病情發(fā)作時患者可也有瀕死感覺,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對照組。減輕心肌耗氧量、改善關麥血供、防止微血管動脈硬化是常規(guī)治療的原則。中醫(yī)認為氣虛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機,貫穿于心力衰竭發(fā)生的始終,心氣虛為本,血瘀為標[4],以益氣活血為主要治療大法。
益氣通脈湯主要成分為黃芪、丹參、三七、降香等,方中黃芪可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利水消腫,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黃芪含有黃芪皂苷,具有強心苷的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改善充血性心衰及左室構型,保護缺血、缺氧的心肌[5]。丹參主要功效為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能擴張冠狀動脈、抗栓、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三七可散瘀,消腫,定痛,與丹參協(xié)同活血化瘀通脈,增加心肌血供。降香辛溫,行氣活血,止痛,止血,并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全方共奏益氣溫陽、活血通脈之功。多種中藥發(fā)揮的多環(huán)節(jié)調理作用,符合中醫(yī)理論治療冠心病本虛標實,氣滯血瘀的病機[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加用益氣通脈湯的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硝酸甘油的用量減少,心功能較好,臨床癥狀改善好,均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益氣通脈湯能夠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提高心功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建超.益氣通脈湯治療冠心病合并心絞痛的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13):1008-1109.
[2]趙世光.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87-293.
[3]林營,陳智,陳苗苗.益氣通脈湯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端腦鈉肽前體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3):488-490.
[4]胡婉麗.益氣活血通脈散配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0例[J].陜西中醫(yī),2012,33(1):45-46.
[5]張艷,劉曉蕾,王辰.益氣活血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評價[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11):72-73.
[6]魏濤,孟祥琴,王偉.益氣活血通脈湯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探討[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17.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