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隨著“萌女郎”、“萌商品”、“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萌文化”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用極快的速度走向了公眾視野。如果說耍帥裝酷在前幾年還是主流現(xiàn)如今則顯然進入了“賣萌”時代。
關鍵詞:賣萌;萌文化;
中圖分類號:G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1-00-01
一、“萌文化”的概念界定
所謂“萌”最早來源于日本,本意是指動漫愛好者看到美少女角色時產生的日血沸騰的精神狀態(tài)?,F(xiàn)在,日本有各種各樣的“萌文化”,“像AKB就超級火,而MIKU則是日本萌文化的新趨勢代表之一。梳著包子頭、穿著旗袍吃包子、口頭禪是‘aru’的女性,是日本人眼里比較萌的中國形象。相比而言,我國的“萌文化”意義則復雜很多。目前關于“萌文化”眾說紛紜,尚無準確的說法。一般說來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指指物質層面即萌商品,主要包括貓耳朵帽,耳環(huán),項鏈,發(fā)卡等商品。這些商品一般是對動漫人物裝飾品的模仿。二是指行為層面即各種萌行為,里面就涉及各種賣萌自拍照,扮二行為等。三是指精神層面涉及包括大眾心理,審美取向,以及價值體系的構建等等。
二、消費文化的興起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
消費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中,人們在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社會生活以及消費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行為和消費環(huán)境的總和。鮑德里亞從物的符號意義的需求出發(fā)來討論消費社會的,將文化分成兩個部分,即高雅的或嚴肅的文化和通俗的快餐文化,而后者就是供市場出售和供大眾消費的文化。這里所說的消費文化是指同消費社會的整個機制相融合的文化,是指日常生活用品在消費社會中如何具有了文化藝術的含義。“萌文化”的傳播正是和消費文化的興起密切相關。“消費的一個基本機制就是集團、階級、種姓(及個體)的形式自主化?!笔裁唇小靶问阶灾骰保吭谒磥?,現(xiàn)今的資本主義消費 中“人們從來不消費物的本身(使用價值)——人們總是把物(從廣義的角度)用來當做能夠突出你的符號,或讓你加入視為理想的團體,或參考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本團體?!奔毿挠^察會發(fā)現(xiàn),各大文具店里繼商務系列,家用系列又誕生了新的系列即賣萌系列。買的本子是七彩系列,以粉色亮色居多,而圓珠筆外殼則多繪有動漫卡通人物,U盤則不再是傳統(tǒng)的長方形,而多是小浣熊,小海豚之形。就其原因,正如波斯特所說,“個體從他者的角度獲得自己的身份,其首要來源并不是他們的工作類型,而是他們所展示和消費的符號和意義?!睆亩嗌倌隇榱双@得身份的認同就會傾向于消費本群體熱門的消費品,并且青少年追求標新立異,這些因素都刺激了“萌商品”的熱銷。而每每一卡通片熱播后,伴隨著的則是一系列的文化產業(yè)的興起。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熱播后,模仿劇里的卡通人物的玩偶則應運而生。隨著萌物品的增多,公眾對萌物品的接觸自然增多,萌文化則自然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三、現(xiàn)下“賣萌”已成為一種潮流,一種無界限的表達可愛的方式,但究其根本,在這種“賣萌”表層下,隱藏著這個社會的文化導向和人們的精神觀
一向以嚴肅著稱的《新聞聯(lián)播》也緊跟時代的更替,它說:“要一直傳播愛與正能量?!边@種溫暖的“賣萌”讓每個人的心中都不禁泛起漣漪,《新聞聯(lián)播》的“賣萌”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同時背后反映是這個國家的綜合競爭能力和自信度,現(xiàn)在中國經濟實力的雄厚,嚴謹語言的打氣已不合適,用 “賣萌”接地氣的方式,由內而外散發(fā)著自信。
《新聞聯(lián)播》反映的“賣萌”背后是自信強國,習大大的“賣萌”更是讓人心生溫暖,他在賀詞中“蠻拼的”、“為人民點贊”的親民 “賣萌”話語帶來整個社會的美好。
“賣萌”以溫暖的方式傳播著正能量,同時它也在經濟中萌發(fā)之芽,當前一種火熱的營銷手段——“賣萌”營銷學走近人們的視線,它以一種親民的方式,賦予產品生命,帶來良好的經濟發(fā)展,用“賣萌”做廣告,讓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暖意。
社會需要“賣萌”,人們也是如此,現(xiàn)在節(jié)奏之快,讓每個人都裹挾在昏暗之中,太多的壓力和責任讓我們面對現(xiàn)實無法逃避,而純正的“賣萌”則是我們卸下重擔的一個選擇,即使我們不是無憂無慮的小王子,不是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但是讓我們回歸孩童,借助“賣萌”釋放壓力,恰當的裝嫩發(fā)嗲又如何?
“賣萌”就這樣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深入人心,在這個充滿正面的“賣萌”之中,卻總有些與之背道而馳,有人抓住它的弱點偷換目的,用“賣萌”博得他人的開心,用“賣萌”刻意的討好別人,用塑料外套給自己戴起朦朧的面紗,粉飾自己,忘記“賣萌”本來的美好,只為以流行之風來獲得別人更多的關注,那他們所能做的也只討好別人,賣弄萌點了。所以,在這個浮華的社會中我們要不受影響,堅守最初的本意,不要迷失自己,這樣的“賣萌”才是欣欣向榮的。
純正“賣萌”從社會到人類,以新生天然的姿態(tài)將溫暖的花瓣撒向人間,在它的渲染下,人們內心也在接受著洗禮,偶然的“賣萌”之風,實則是社會正能量的必然選擇。
四、結語
“萌文化”作為青年亞文化的一個代表在國內開始傳播,目前已被主流文化所認可接受,并且在很多的主流媒體里都有“萌文化”的身影。在大眾媒介的推廣下,曾作為青少年群體所特有的“萌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傳播廣泛的大眾文化?!懊任幕币呀洀脑浀娘L格化走向了從眾化。在通俗文化最堅定的維護者約翰?費斯克看來,不同的亞文化“從附屬的符號層面的權利建構他們自己的意義,就等同于它們逃避、反抗或與這一社會權利博弈的能力”?!胺侵髁鳌蔽幕m然通過網絡構建了專屬于自己的一個符號體系,但與其認為它們構建的目的是為了“逃避”或“反抗”,還不如說是為了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和接納。所以不必要對“萌文化”獨特性喪失而耿耿于懷,依筆者看來“萌文化”廣泛傳播和被主流文化的認可利用正是表明了一次亞文化對主文化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