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包頭市某污水處理廠基本情況及現階段出現的氨氮超標的現象。分析了氨氮超標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的策略。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氨氮;超標;原因分析;改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X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1-00-01
一、簡介
該污水處理廠采用CASS工藝,工程的主要內容為粗格柵及提升泵房、細格柵及沉砂池、CASS池、污泥脫水間、配電室、加藥間、絮凝沉淀池、濾站、清水池及其他附屬配套設施,年均處理污水量約為197.8萬噸,削減COD總量為565噸。
該廠設計出水水質達到《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1]。(見表1)
表1.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單位:mg/L
指標 CODcr BOD5 SS NH3-N TP PH
數值 ≦50 ≦2010 ≦10 ≦8(5) ≦0.5 ----
設計的進廠原污水的水質見表2:
表2. 進廠原污水水質
單位:mg/L
指標 CODcr BOD5 SS NH3-N TP PH
數值 ≦500 ≦200 ≦200 ≦50 ≦6.5 ----
該污水處理廠的各項指標的去除率見表3:
表3.該污水處理廠的各項指標的去除率
單位:mg/L
指標 CODcr BOD5 SS NH3-N TP PH
數值 ≦50 ≦10 ≦10 ≦5 ≦0.5 ----
去除率 90.0% 95.0% 95.0% 90.0% 92.3% ----
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中改良后CASS處理工藝。具體工藝流程如下[2]:
污水部分:
中水部分:
中水2011年10月投入運行以來,一直穩(wěn)定運行,但暗淡時有超標現象發(fā)生。
二、氨氮超標原因分析
(一)原進水氨氮設計50mg/L,實際進水氨氮平均6050mg/L,最高可達到20050mg/L。
(二)自中水運行以來,由于設計缺陷,生物池出水經加藥后在絮凝沉淀的污泥含有大量無機污泥,一直將絮凝池的泥排到了進水口,再到生物池處理,導致抑制生物池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長[3]。
(三)生物池內菌群活性較低。
三、改善措施
(一)對污泥系統進行改造。由于絮凝沉淀池加聚鋁反應沉淀后的污泥直接排回提升泵站,然后這些污泥隨污水一起泵至后續(xù)構筑物中處理,這些污泥的活性成分少,無機成分多。由于鋁鹽對微生物由抑制作用,造成cass池中污泥脫氮能力差,生物相中缺少消化菌。因此,增加1套污泥處理系統專門處理絮凝沉淀池的沉淀污泥,以減少對后續(xù)構筑物的影響[4]。主要功能:濃縮污泥,并通過攪拌獲得均勻的污泥濃度,確保脫水機的正常運行。
結構類型:半地下式鋼結構
數量:1座-設計參數:含水率:ρ=99-99-2;直徑: "D=9.70-高度:地上0.5m-地下3.5m,泥斗1.1m-數量:1座 上加保溫蓋-主要設備:污泥濃縮機-設備參數:直徑D=9.1m,功率N=0.37kW-材質:水下部分不銹鋼,水上碳鋼防腐,數量1臺,配套出水三角堰、浮渣擋板等附件設備。
(二)菌種培養(yǎng)及投加裝置
1、無機碳源及配藥投加裝置(PE)
2、無機碳源投加泵
設計參數:
Q=4m3/h "H=15m, N=0.55kW
數量:2臺
3、液體菌種投加裝置1
設計參數: 制備量:1500L/d,有效容積:1.8 m3,N=0.55 kW機械攪拌電加熱乳控制器1套,3kW
數量:1套
4、液體菌種投加泵
設計參數: Q=4m3/h H=15m, N=0.55kW
數量:2臺
5、液體菌種投加裝置2
設計參數:制備量:1200L/d,儲菌有效容積:1.2 m3,曝氣攪拌
數量:2套
6、液體菌種投加泵
設計參數:Q=4m3/h H=15m, N=0.55kW
數量:4臺
四、結果
對以上改造方案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試、試運行,通過向池內投加硝化菌、反硝化菌、小蘇打等,在水溫只有9℃的情況下,經過連續(xù)10天投加藥量,從之前的18mg/L,下降到了3.5mg/L,此后水氨氮一直達到一級A的排放標準。
參考文獻:
[1][2]王全,張克峰,王洪波,王永磊,李梅.厭氧氨氧化技術研究進展[J].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 2011(01)
[3]王俊安,李冬,張杰.低氨氮條件下厭氧氨氧化生物濾池快速啟動[J].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1(07)
[4]杭世珺.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值得探討的幾個問題[J]. 給水排水.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