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館是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的縮影,是標本收藏和科學研究部門,也是對社會的宣傳教育機構。眾多博物館藏品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需要借助講解員的講解,才能得意體現(xiàn)。因此,講解工作是實現(xiàn)博物館宣傳教育職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聯(lián)系博物館與社會的橋梁和紐帶。那么,根據(jù)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新時期的博物館講解員,應該具有哪些素質呢?就這個問題,本文提出一些個人的淺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D648.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1-00-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博物館每天接待著許許多多不同身份、不同認識、不同興趣、不同目的的參觀者。他們大多數(shù)人只是走馬觀花似得瀏覽博物館里的展品,并沒有想過要去深挖他的內在,然而博物館中展品存在的意義并不僅僅是物品陳列,而是它身后更多的科學、歷史、文化知識,所以,講解員身負著連接現(xiàn)實與歷史,展品與社會的歷史責任。要更好的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講解員首先要有較高的素養(yǎng)。
一、道德素質
在道德修養(yǎng)中,道指道行,德指德行。指人的言談舉止及品性,體現(xiàn)一種人的內在美。簡單地說,就是講解員必須文明禮貌對待參觀者,在講解過程中不能使用低俗骯臟的語言,必須以優(yōu)雅大方的儀容儀表,端莊的儀態(tài),熱情洋溢的服務和優(yōu)美動聽并且附有感染力的藝術語言向游客講述古老的歷史文化知識。道德修養(yǎng)一方面是先天具備。另一方面是經過后天學習、培養(yǎng)、實踐中不斷磨煉、探索、積累,才能得到提高。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正說明想要干好一件事,最關鍵的在于敬業(yè)。而敬業(yè)是講解員最基本的素質,是對自己崗位工作是否負責,態(tài)度是否端正的體現(xiàn)。講解員崗位是一個對外服務的窗口,必須以一種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來對待這項工作。又因為講解員是博物館與公眾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歷史文物的翻譯官,所以,愛崗敬業(yè)、誠實待客、全心全意服務群眾是講解員做好講解工作的基本點。
二、文化素養(yǎng)
博物館講解員必須要有過硬的文化素養(yǎng)。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要具有較強的文化水平,才能將講解內容有條不紊的娓娓道來。文化素養(yǎng)最能夠反映一個講解員的內在,它需要依靠后天的學習積累。對于文化素養(yǎng)我個人認為它主要包括:專業(yè)知識和博學廣之。
講解員要干好講解工作,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必須熟知博物館基本專業(yè)知識,掌握本館陳列內容及相關展品的背景知識,熟悉陳列內容、展品和有關的專業(yè)知識,如一些常見的文物名稱、常用的專業(yè)術語和文物常識。還要多了解掌握與博物館或社會發(fā)展相關的基本法律法規(guī)和當前的社會動態(tài)。
三、外在素養(yǎng)
博物館講解員還要具備一定的外在素養(yǎng)。也就是說,除了思想、文化的內在素質,講解員還應該具備外在的綜合素質。如:語言口才能力、儀表審美能力、情感控制能力。
正所謂,講解員是博物館的一張名片、一個窗口。講解員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都會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是給公眾評價博物館整體素質的重要依據(jù)。所以,一個具有藝術性語言、語言發(fā)音標準、語言規(guī)范、吐字清楚、聲音柔和、音量適度、語速恰當,且有衣著得體落落大方,舉止優(yōu)雅,能夠根據(jù)參觀對象的情感,控制講解節(jié)奏、講解情緒進行講解的講解員,可以說能夠讓所有的參觀者得到美的熏陶,都會由衷的發(fā)至肺腑的感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不正是一個講解員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最好體現(xiàn)嗎?
(一)講解時的表情。表情語言是傳遞情感的一種無聲語言,講解員的面部表情應給游客一種平滑,放松自然的感覺。要盡量使自己的目光顯得自然、誠摯,額頭平滑不起皺,面部兩側略微收緊顴骨至腮骨肌肉感覺往上提,嘴唇微閉;這樣,才能給游客產生親切感。微笑是一種富有特殊魅力的面部表情,講解員的微笑要給游客一種明朗、熱情、甜美的感覺。微笑時要使自己的眼晴輪肌放松,面部兩側顴肌到腮肌略收緊,上下唇放松,嘴角含笑,嘴唇似閉非閉,形狀就像月芽兒一樣,這樣才能讓游客感到你是一位善于與人交談、和藹可親、平意近人的講解員。
(二)講解員的目光語言。在講解過程中,目光語言在講解中也顯重要,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信息和心理溝通的工具,講解員可以通過目光語言來觀察游客對你的講解是否感興趣。在講解時應要把目光注視面前的游客將他們目光引過來,不要長時間將目光注視著同一個方位或某一位游客,這樣會使游客產生壓力和恐懼心理;又可能讓游客覺得你只是注重某部分人,而忽略其他人的。應做到注視游客時間不宜過長,以三秒鐘適宜。過長會引起游客厭惡和誤解。因此,目光應不時統(tǒng)攝全部游客,給游客一種尊重感。即使他們不想跟著你走,也不好離隊自由參觀。
四、隨機應變的能力
相信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都遇到過不少突發(fā)狀況,因此培養(yǎng)講解員熟悉和處理突發(fā)疾病和突發(fā)事件等緊急事故的處理流程也顯得非常重要,當事情發(fā)生時,講解員能在有效時間內報告相關部門,并作出處理或協(xié)調處理。這就要求講解員熟悉本單位的內部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基本情況和事業(yè)發(fā)展思路等,下面將就講解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突發(fā)狀況做分析。
(一)面對不愿聽講解的游客時,講解員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分析原因,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解決問題。比如有時接待對象正在忙于個人的事務以及考慮自己的問題時,講解員也不要去打擾他們。有時是游客太累了,那講解員就應該給游客一定的休息時間,再進行講解介紹。當游客對講解內容表現(xiàn)出不感興趣時,講解員應努力把講解詞講出新意和特色,以此來誘發(fā)游客的聯(lián)想和興趣。
(二)面對打擾講解的游客時,講解員最好冷靜,不妨先讓那位游客暫時作為一名“講解員”。游客講解的不好也沒關系,在他講解完后,要盡量給予肯定和贊賞對方所講的合理的部分。如果游客講解得確實精彩,那么,講解員就要虛心學習和討教,此時必須注意的是:講解員應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讓游客反客為主,應及時回過神來繼續(xù)講解。
(三)當游客與講解員對所講解的觀點和內容發(fā)生矛盾和分歧時,講解員不能與和游客爭吵,而應該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個別、友好地與其交流、探討,相互取長補短。
綜上所述,講解工作是現(xiàn)場完成的特殊創(chuàng)造性勞動,是博物館最重要的第一線。博物館講解員是直接面對觀眾服務,他們綜合素質的高低關乎博物館的形象,這個形象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因此,需要講解員在知識、作風、人格等方面過硬,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禮儀禮節(jié)方面的素養(yǎng),以飽滿的熱情、自信的心態(tài)、優(yōu)美的講解去打動每一位觀眾,從而樹立并維護博物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