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居建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山西古建筑后寫道: “由莊外遙望,十數(shù)里外猶見,百尺矗立,崔嵬奇?zhèn)?,足?zhèn)山河,為建筑上之榮耀”。晉商的宅院見證了晉商500年的興衰史。而今,晉商巨大的財富和榮耀已隨歷史遠去,晉商大院卻在歷經風雨洗禮后風韻猶存。
在晉商大院中,出名最早的是喬家大院,沒有哪座晉商大院有它那么高的出鏡率,先后有30多個劇組在此取景拍攝,例如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電視連續(xù)劇《喬家大院》等,這無疑使喬家大院成為晉商大院的突出代表,勾起人們對這座清代民宅的向往。
皇家有故宮 民宅看喬家
喬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yè)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邸,也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風格的古宅。
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經同治、光緒年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好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高達10米的封閉式磚墻,上邊有掩身女兒墻和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
喬家大院的大門為城門式洞式,與大門相對的是磚雕“百壽圖”。方正的墻上,鐫刻著滿滿的“壽”字,每個字都形態(tài)各異,加上兩邊的對聯(lián)和上端的雕花,樸素的磚雕在這里如同一幕幕生動的畫面,同時也表達了喬家人、山西人對長壽的美好企盼。進入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6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4座,門樓、更樓、眺閣6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護院。
大院還有更迷人處,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精致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磚雕、木雕藝術,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
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門為滾檁門樓,有垂柱麻葉,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風云子,13個頭的旱斗子,當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還有9只烏鴉,可稱一等的好工藝。二進門和一門一樣,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紋,中間為草龍旋板。三門的木雕卡口為葡萄百子圖。這些板繪、木雕,作為傳世的藝術品,不僅僅是人間的珍寶,也展示了當時人們精湛的藝術手法。
喬家大院的磚雕,隨處可見,題材非常廣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欄雕。如一院大門上雕有4個獅子,即四獅(時)吐云。馬頭上雕有“和合二仙”,抬著金銀財寶。卡圓上雕有蘭花,掩壁上為“龜背翰錦”,是傳統(tǒng)的裝飾紋樣,為六邊形骨架組成的連續(xù)幾何圖形。因它像龜?shù)谋臣y而得名。古時以龜甲作為占卜的工具,視能兆吉兇。古書《述異記》云:“龜千年生毛,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為靈龜?!币札敒殚L壽的一種靈物,用作圖案,以示吉祥延年。
進了一院大門,對面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周圍雕有松樹、桐樹和蹬于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順。一院的立柱上有4個獅子滾繡球,正院馬頭上雕有四季花卉,偏院南房墻上有5個扶欄雕,中間為葡萄百子圖,表示蔓長多子和富貴不斷頭,其余4個格子為“博古圖”。二進院馬頭上為四果及“暗八仙”?!鞍蛋讼伞币彩莻鹘y(tǒng)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以古代傳說中八位神仙所執(zhí)的器物而組成圖案。相傳漢鐘離輕搖小扇樂陶然,常執(zhí)小扇;呂洞賓劍顯靈光魑魅驚,常背一劍;張果老魚鼓敲起有梵音,常執(zhí)魚鼓;曹國舅玉板和聲萬籟清,常執(zhí)玉板;鐵拐李葫中豈只存五福,常帶葫蘆;韓湘子紫簫吹度干滿靜,常執(zhí)一簫;藍彩和花籃內蓄無凡品,常攜花籃;何仙姑手執(zhí)荷花不染塵,常執(zhí)荷花。因只采用他們所執(zhí)器物,不畫仙人,所以稱“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
當然,還有彰顯喬家富可敵國的三件鎮(zhèn)館之寶:萬人球、犀牛望月鏡和九龍燈。總之,喬家大院既是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民俗學的殿堂。 縱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筑考究,規(guī)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
全院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后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p>
此外,喬家大院吸引人們的還有一個獨到之處,就是它的燈籠文化,大紅燈籠高高掛,夜幕降臨,一席紅暈的光閃耀在你的臉上,更是增添了幾分意味,紅色在中國有喜慶的韻味,它巧妙地配上大院,使得大院的文化上了一個臺階,也不顯得枯燥乏味了。如今,燈籠文化已然成為喬家大院的又一張名片。
喬家一個院 常家二條街
有句諺語說:“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本褪钦f常家大院內的一個院就可以比得上兩個喬家大院的大小。這充分說明常氏宅院的規(guī)模在當時是三晉地區(qū)漢族民居建筑之首。
常家莊園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西南東陽鎮(zhèn)車輞村,距榆次城區(qū)17.5千米。
車輞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遷至此處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間,七世祖常進全開始經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萬已、萬達,從事商業(yè)活動,贏利頗豐,逐漸使常氏成為晉中望族。和眾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樣,經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鄉(xiāng)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宅院建設。從清康熙年間到光緒末年,經過200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車輞整整建起了南北、東西兩條大街。街兩側深宅大院,鱗次櫛比,樓臺亭閣,相映成輝,雕梁畫棟,蔚為壯觀,形成了“臨街門戶依次開,堡門關閉如一堂”的格局。洋洋灑灑60萬平方米,房屋4000余間,樓房50余座、園林13處。一句話概括起來就是:“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p>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