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說的“亂”,是指每個人都可以想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如同《論語》中說的“從心所欲”。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衣服是不能亂穿的。春秋時期,“大成至圣先師”孔子說過:“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左衽”即左臂穿袖子,露出右臂,在當時,這是華夏漢族與所謂的夷族著裝的最大區(qū)別,一旦“左衽”就不是華夏民族了,“失節(jié)事大”,你看,在古代不能胡亂穿衣吧。
封建的各個朝代,對于穿衣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士、農、工、商,什么人穿什么衣服都有規(guī)定。話說司馬相如當年帶著卓文君小姐私奔時,生活窘迫,文君把自已的頭飾當了在臨邛街頭開了家小酒鋪,文君當壚,司馬相如跑堂打雜。司馬相如既然當了店小二,他的著裝就是三尺布做就的牛犢鼻子樣的短褲,目的是羞辱他的老岳父。漢朝甚至對各式人等的穿著打扮都有官方規(guī)定。
西晉末年晉愍帝被前趙國抓了去,讓他穿青衣“侑酒”,這青衣一穿啊,隨行的有忠心的晉朝大臣就哭聲一片。因為在漢以后,青衣多為仆役、樂工、侍童等地位低下者所穿,這樣羞辱敗亡之君,君辱臣死,大哭那是當然之事。
晚清與民初,官服區(qū)別之外,百姓之間最明顯的區(qū)分是長衫與短打,有身份有學問的人平時一律長衫,苦力者則是一身短打扮。在魯迅作品《孔乙己》中,社會地位低微的孔乙己,喝的是短衣幫喝的酒,卻放不下讀書人的窮酸架子,穿著那件又臟又破的長衫,在常人看來,他的著裝與身份不相符合,被人笑話。這說明,當時的穿著還有嚴格的區(qū)分。
現(xiàn)在好了,無論您是左臂還是右臂穿衣袖,或者兩臂都光溜溜的,誰也不會來斥責你亂了老祖宗的規(guī)矩,就算你弄個皇袍馬褂穿穿,別人都不會為之驚詫,頂多只會當一道風景來欣賞而已。
寧作太平犬,不作亂世人。欣逢盛世,百姓穿衣的格局是另一番氣象。
盛唐時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難得的一個黃金時代,經濟發(fā)達、社會繁榮,輝煌鼎盛,而讓人還可留戀的是可以“亂”穿衣。唐朝著裝風格富麗堂皇、博大自由,還兼有“慢來羅裙半露胸”的大膽,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唐朝女子的濃艷與奢華、開放,可于唐代人物畫中一窺端倪。生活中,唐人的常服屬于胡服(即鮮卑裝)系統(tǒng)——真正是“胡亂”穿衣——據說,唐人著裝對亞洲以至西域的服裝風格都有深遠的影響,當時,一切時尚概念元素都從長安生發(fā),而后輻射全國,波及海外,引領世界時尚潮流。也許,那時的大唐長安的時尚號召力就如同現(xiàn)今的巴黎、米蘭。
有一個詞可以概括如今國人的時裝:盛世霓裳。倉里有糧,心里不慌。手里有了錢,華衣扮就的男男女女一個個都活泛泛的,氣宇軒昂。更而且,某些國人有了大把票子后,簡直就把世界各地當作購物天堂。今天巴黎發(fā)布的最新時裝,明天就有可能穿在中國男女富豪身上。
近年來,露背、深V、高叉,或者吊帶裝、露臍裝、內衣外穿……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即使是最簡約、最時尚、最大膽創(chuàng)意的時裝,我們的女同胞都笑然挑戰(zhàn)。有人說,越是豪華高檔的PARTY,女性的衣著越簡約且昂貴。回想動蕩年代,出遠門的人是不敢順心如意地穿華麗衣裳的,生怕碰到剪徑之徒丟財喪命;而女性更可憐,為了避禍,得往自家臉上抹黑灰,穿破舊衣裳來掩飾美貌,真是讓愛美女子傷透了心!古今對比,今日穿衣何等自由。
由此可知,穿什么樣的衣服是要看時候的。只有太平時節(jié),女性才不憚展示自己的美麗,為了贏得眾人青睞,煞費心思地巧妙著裝,精心打扮,推陳出新,常有驚人之舉。
太平多好,可以“亂”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