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腎綜合征出血熱是以腎臟損傷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疾病。少尿期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表現階段,其主要機理是腎動脈痙攣,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少尿期可出現腔道出血、高血容量綜合征、中樞神經癥狀、自發(fā)性腎破裂等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癥。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危及生命,因而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護理措施對提高救治成功率尤為重要。
關鍵詞:腎綜合癥出血熱;并發(fā)癥;護理;觀察
為了在臨床實踐中對危重型腎綜合征出血熱少尿期并發(fā)癥患者進行及時觀察和護理,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減少并發(fā)癥及降低死亡率。我科自2005~2012年共收治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264例?,F將我們對危重型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少尿期出現的幾種嚴重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5~2012年共收治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264例,在經歷少尿期的112例中,出現各種并發(fā)癥者69例,其中腔道出血43例,高血容量綜合征18例,出現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者5例,自發(fā)性腎破裂者3例。
2觀察和護理
2.1腔道出血和DIC的觀察和護理 本組腔道出血43例,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由于全身小血管廣泛受到損害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脆性增強,血小板數量減少及功能改變,晚期出現尿毒癥,而造成廣泛出血[1]。出凝血時間有無延長等現象出現;注意有無嘔吐、惡心、明顯腹脹、腹痛劇烈、頑固性呃逆等癥狀加重;大便潛血強陽性,呈柏油樣便,發(fā)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報告醫(yī)生,迅速用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多途徑補液,保證不同的液體和藥品快速進入,以達到快速擴容和補充血容量的目的。同時做好搶救大出血的各項準備工作,從而提高臨床搶救成功率。
2.2高血容量綜合征的觀察和護理 本組18例出現高血容量綜合征,高血容量綜合征一般多發(fā)生于少尿期2~4 d,因此時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恢復,滲出大量組織液重新吸收入血循環(huán),血容量驟增,而腎損害未恢復,排泄功能不良,易產生高血容量綜合癥。患者可表現為:頭疼、惡心、煩躁不安;體表靜脈充盈及靜脈穿刺時壓力增高,血壓進行性升高,脈壓差增大,心音亢進;球結膜及全身水腫,出血傾向加重;呼吸困難,咯粉紅色泡沫痰,兩肺布滿濕性羅音,甚至出現意識模糊、昏迷等高血容量危象,發(fā)現上述情況;應嚴格控制液體攝入量,認真準確記錄出入量,按量出為入,寧少勿多的原則補充液體[2]。對每日的靜脈補液量要計劃使用,避免短時間內輸入液體過多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腫,同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
2.3并發(f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的觀察和護理 本組病例在少尿期并發(f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者8例。其臨床表現為:意識模糊、譫語、嗜睡、呼吸急促、血壓驟然增高至21.3/14.7 Kpa以上,雙側瞳孔增大或縮小或兩側大小不等;肌張力增強,凝視兩眼上翻、面部表情肌和四肢肌群不自主的小抽動;頻繁惡心、嘔吐、呃逆、躁動不安、頸項強直[3]。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及時給予鎮(zhèn)靜劑如安定、魯米那等,必要時肌注利血平1 mg,或口服硝苯吡啶20 mg。如血壓突然下降伴有四肢厥冷,要立即補充血容量,改善腦部供血,減少腦損害;頭部冷敷止痙劑,停止不必要的輸液,盡量地導瀉,利尿。抽搐期間要注意防止墜床,以免跌傷或碰傷,應加床欄,使其側臥,應讓分泌物及嘔吐物流出口外。在患者張口時將纏以紗布的壓舌板塞入上下臼齒之間,以避免舌部咬傷,衣領及褲帶應該放松,大抽搐可予以約束,但不可強壓患者的肢體,以免骨折,同時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認真做好基礎護理,注意保證安全。
2.4自發(fā)性腎破裂的觀察和護理 腎綜合癥出血熱患者必然發(fā)生腎損害,其病理改變是腎實質的高度充血,出血,致腎體積明顯腫大,嚴重者可致腎破裂[4]。本組3例在B超檢查提示診斷自發(fā)性腎破裂均發(fā)生在少尿期,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疼痛,患者可突然出現患側腰部劇烈疼痛,腹膜刺激征陽性,休克,可見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弱,血尿,肉眼明顯可見;包塊,破裂邊比未破裂邊明顯飽滿,可有包塊及明顯觸痛。并發(fā)自發(fā)性腎破裂的患者,應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床上大小便,防止再出血,以促進腎臟愈合,否則加重癥狀;為減輕疼痛,以健側臥位為妥。體檢時動作輕柔,臥床休息時間最好15~30 d;除注意觀察出血的時間、部位、量及性質外,還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出血腎破裂大出血時,立即做好補液、止血、輸血等搶救休克的準備工作。
2.5心理護理 由于本病起病急,癥狀重,使患者感到生命受到威脅,可產生緊張、焦慮不安,甚至恐懼心理,此時應給予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種提問,幫助患者松弛情緒,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盡快痊愈。
3體會
護理危重型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要做到四準:準確掌握輸液速度,休克是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的第一關,左右疾病的發(fā)展及預后,用留置針迅速建立靜脈通道,以120~150滴/min的速度快速擴容,在短時間內補足有效血容量是搶救重度休克的關鍵,要在1 h內使血壓回升,2~4 h血壓平穩(wěn),休克糾正,同時要觀察控制輸液的量,速度以15~20滴/min為宜,以免并發(fā)高血容量、心衰、肺水腫等并發(fā)癥;準確掌握病程分期的臨床特點,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尿量的變化、皮膚出血點、瘀斑是否增多;準確記錄出入量,為臨床液體療法提供可靠依據;準確測量血壓,對早期發(fā)現病情變化很重要,測量血壓發(fā)現脈壓差<27 Kpa,提示休克的先兆應立即通知醫(yī)生。
對于危重型患者及時、準確做好特護記錄和床頭交接班,不僅客觀反映當時的病情變化,用藥效果及液體出入量,而且為醫(yī)生提高治療依據,也為總結臨床經驗積累原始資料。
參考文獻:
[1]王愛利.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91例少尿期臨床護理[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4):510-511.
[2]崔明.58例腎綜合征出血熱少尿期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8):195-196.
[3]王懷娥.腎綜合征出血熱少尿期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3,34(31):6643-6643.
[4]白而寧.腎綜合征出血熱的護理體會[C].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災害急救危重病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A].2012:489-49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