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門診靜脈留置針在兒童輸液室紅霉素靜滴治療支原體肺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門診支原體肺炎患兒128例,采用隨機化數(shù)字表分組,分為留置針靜滴紅霉素治療支原體肺炎組和普通頭皮鋼針靜滴紅霉素治療支原體肺炎組各64例,患兒采用統(tǒng)一的治療方法,按體重計算紅霉素的劑量,注射用水溶解后加入堿化的5%葡萄糖溶液稀釋成0.1%的溶液靜脈滴注。結(jié)果 通過比較兩組靜滴紅霉素后的血管損傷和不良反應,兩組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留置針組優(yōu)于普通頭皮鋼針靜滴組,留置針適合門診小兒靜滴紅霉素用藥。靜脈留置針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8%,普通頭皮鋼針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門診采用靜脈留置針靜滴紅霉素,保護了患兒靜脈血管,提高了用藥安全性,減輕了護士工作量,提供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具有很大的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頭皮鋼針;紅霉素
支原體肺炎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疾病。目前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主要以大環(huán)內(nèi)脂類藥為主,其中紅霉素以其對支原體肺炎治療的有效性和低價格臨床應用廣泛。但由于紅霉素靜滴時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紅霉素本身的刺激性及兒童好動的特性導致患兒不能耐受。頭皮鋼針主要應用于單次、小于4h的輸液[1],輸液時容易出現(xiàn)外滲,對療程較長、輸液時間長的支原體肺炎輸液不適合。本部門通過推廣門診留置針使用,將靜脈留置針應用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紅霉素靜滴中,不僅減少了靜脈穿刺次數(shù),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保護了靜脈,同時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保證患兒的用藥安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門診治療的支原體肺炎患兒128例,均符合支原體肺炎:①檢查支原體抗體IgM陽性;②有咳嗽、咳痰、發(fā)熱等臨床癥狀;③有X線肺部表現(xiàn)。入選標準:①年齡1~12歲;②確診支原體肺炎并采用紅霉素靜滴治療;③療程5~7天。排除標準:病情危重不穩(wěn)定的患兒;不配合隨機分組者;不愿意使用留置針者。留置針靜滴組64例,男28例,女36例,平均年齡(5.97±2.63)歲;普通頭皮鋼針靜滴組64例中,男24例,女40例;平均年齡(5.91±2.74)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情、療程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在采用隨機化數(shù)字分組,從隨機數(shù)字表第3行、2列開始,數(shù)128個2位數(shù)的隨機數(shù)字(按照奇偶分別進入留置針組和頭皮鋼針組),根據(jù)門診輸液先后順序分配給128例患兒。將隨機數(shù)按大小順序排列,奇數(shù)64例為留置針組,偶數(shù)64例為頭皮鋼針組?;純喊大w重計算紅霉素的劑量,注射用水溶解后加入堿化的5%葡萄糖溶液稀釋成0.1%的溶液靜脈滴注,頭皮鋼針組按常規(guī)穿刺緩慢輸注。留置針穿刺按靜脈留置針流程進行穿刺緩慢輸注,兩組均由穿刺護士登記追蹤表,各班次交接,穿刺者均是臨床護理工作3年以上,技能嫻熟、培訓考核合格的護士。用藥觀察由科室培訓考核合格的責任護士擔任,負責巡視交班,靜脈通道的維護和護理,護士長主持治療小組成員討論會,靜脈炎處理會診,不良事件的處理等。
1.3留置針穿刺
1.3.1留置針的選擇 我科均采用蘇州BD公司生產(chǎn)的24GA型淺靜脈留置針,其管徑適中,適合患兒靜脈滴注紅霉素。
1.3.2操作規(guī)程 常規(guī)扎止血帶,消毒皮膚,去除針套,旋轉(zhuǎn)外套管,使針頭斜面向上。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捏住回血腔及針芯,以15~30゜角進針。見回血后降低角度,沿靜脈方向推進0.2~1.5㎝。先將針芯退到外套管內(nèi)2㎜,再借助針芯將外套管推入血管內(nèi)。直至外套管全部進入血管后拔出針芯。 再次消毒穿刺點周圍皮膚,用3M無菌透明敷貼固定。
1.4頭皮鋼針穿刺 靜脈輸液針為威海潔瑞醫(yī)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一次性靜脈輸液針,紫色為標志,規(guī)格0.55㎜.而傳統(tǒng)輸液針則需要每日更換,完成整個治療療程需要反復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護患矛盾。由于傳統(tǒng)輸液針頭材質(zhì)較硬,穿刺肢體活動時易穿破血管,而限制了患者的自由。
1.5評價指標 對2組靜脈輸液患兒外滲、穿刺點感染、靜脈炎進行比較。外滲是指由于輸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藥物或溶液進入了周圍組織[2],表現(xiàn)為穿刺部位腫脹;穿刺點感染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硬結(jié)、有膿性分泌物;靜脈炎指靜脈輸液后引起的靜脈局部疼痛、紅腫、水腫或局部條索狀,甚至出現(xiàn)硬結(jié)的炎性改變,是靜脈輸液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美國靜脈輸液學會頒布的指南中認為,可接受的外周靜脈輸液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為5%,一些調(diào)查甚至顯示接受靜脈注射的患者中80%存在不同的靜脈炎[3]。
2結(jié)果
兩組患兒靜脈輸注紅霉素過程中均有靜脈炎、感染、液體外滲等情況的發(fā)生,統(tǒng)計留置針組64例有2例發(fā)生了靜脈炎,1例感染,2例液體外滲,血管損傷率7.8%;普通頭皮鋼針靜脈穿刺組64例有4例靜脈炎,2例感染,10例液體外滲,血管損傷率25%。通過χ2檢驗,P<0.05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義,留置針組優(yōu)于普通頭皮鋼針穿刺組,適合門診靜脈輸注紅霉素用藥,見表1。
靜脈留置針組發(fā)生血管損傷幾率是7.8%,普通頭皮鋼針組發(fā)生血管損傷幾率25%,普通頭皮鋼針明顯高于靜脈留置針,見表2。
3討論
患兒支原體肺炎至少用藥2~3w[4]。外周靜脈留置針一般可保留3~4d[5],如無靜脈炎、外滲等情況下可保留5~6d[6],使用2~3次留置針即可完成整個治療療程,患者易于接受。普通頭皮鋼針要反復穿刺,給患兒和家屬帶來一定的痛苦,對于輸注時間較長的患兒,留置針可以解決這個難題。表1結(jié)果顯示,留置針組血管損傷率明顯低于頭皮鋼針組血管損傷率,兩組有顯著差異。傳統(tǒng)的鋼制靜脈輸液針質(zhì)地較硬,在輸液過程中極易穿破血管,相對限制了患兒的活動,對于連續(xù)輸液6~8h的紅霉素患兒十分痛苦,同時由于針頭材質(zhì)較硬,對血管的刺激性較大,容易出現(xiàn)紅霉素藥物的外滲,發(fā)生靜脈炎及組織損傷的機會大大增加,給患兒的身體帶來痛苦,頭皮鋼針長時間輸注紅霉素患兒如廁過程極易發(fā)生外滲。留置針套管針材料柔軟,不易對留置血管造成損傷,且可隨血管彎曲,不易刺激血管壁,不影響活動,留置時間長,可減少多次穿刺造成的靜脈損傷,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留置針價格便宜、經(jīng)濟,能大大提高紅霉素治療支原體肺炎用藥的依從性及安全性。
靜脈留置針應用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過程中,應加強輸液風險管理。掌握正確的穿刺方式,操作中嚴格無菌操作,0.5%碘伏消毒兩遍,消毒范圍直徑大于5㎝。并牢固固定套管針及輸液器針頭,以免輸液器與留置針分離。首先輸注普通液體,觀察靜脈通路無誤后,評估患兒是否進食、就診原因及疾病的癥狀。護士應定時巡視,嚴格控制滴速,紅霉素藥物刺激性強,如有疼痛、滲透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處理,應視穿刺部位情況而定,并不一定要保留3~4d,同時要由計劃地更換穿刺部位。若一次性穿刺失敗,需要重新選擇一條靜脈進行重新穿刺,不可再在同一條靜脈上穿刺,以防藥物外滲。嚴密觀察,正確使用10μ/ml稀肝素鹽水3~5ml正壓封管,預防管道堵塞。每次輸液前和輸液后,要確定留置針在血管內(nèi),且要查看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熱痛、有無外滲和滑脫等異常情況,詢問患者有無疼痛及不適,如有異常及時拔除,及時處理。
門診采用靜脈留置針靜滴紅霉素,能有效保護患兒靜脈血管,保障了輸液安全,并減少并發(fā)癥,提高了用藥依從性及安全性,減輕了護士工作量,為患兒提供了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建榮,蔡虻,呼濱,等.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實施細則[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7.
[2]INS輸液護理操作指南.2006:52-53.
[3]廖永芳.靜脈炎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8).
[4]王慕逖.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81
[5]邢媛媛,楊曉芳,吳亞.低年資護士穿刺留置針保留時問短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3):103
[6]吳青蔓.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19(3):216-217.
編輯/孫杰